白沙鎮進一步完善一級飲水源保護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外度水庫風景美如畫。
鎮村干部組成工作隊,到田間地頭進行丈量。
□湄洲日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 林亦霞 吳美琳 文/圖
金秋時節,萩蘆溪畔,山嵐伴炊煙裊裊,曉霧染嫩水泱泱。一條條清澈的河流繞過美麗鄉村,在青山間潺潺流淌;一幅幅寫意的潑墨山水畫把夢里的腳步一直延伸,讓人沉醉。這美麗景象是革命老區涵江區白沙鎮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守護綠水青山的寫照。
該鎮著眼于大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全鎮上下凝心聚力,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百日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保護“大水缸”共飲放心水
“外度水庫的水干凈了,大家都受益,所以我們支持治理,愿意搬遷。”9月14日,在涵江區外度水庫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搬遷項目現場,村民們紛紛表示愿意配合搬遷工作。記者看到,幾臺挖掘機正在拆除一片片舊房屋。
白沙鎮是省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及生態建設試點鎮,其境內的外度水庫則是涵江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該水庫橫截萩蘆溪上游7條支流的溪水,形成一座巨大的人工湖,總庫容486萬立方米,主要擔負涵江城區、興化灣南岸和西天尾鎮城鄉70多萬人口的生活和生產用水,還承擔著向東圳水庫輸水的任務。
昨日,記者站在高處俯瞰外度水庫。水庫湖面仿佛一塊翠玉,陣陣飛鳥掠過清澈的水面,給幽靜的水庫增添了一份生機。白沙鎮黨委書記張國順說:“飲用水安全是關系環境、民生的重要問題,水源地的保護問題一直是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焦點問題之一。我們一定把這個‘水缸’周邊環境治理好,把‘水缸’保護好,讓大家吃上放心水。”
水源污染容易治理難,水資源保護是一個宏大的課題。盡管近年來,各級政府采取諸多措施,不斷加大流域整治力度,但水源保護與庫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矛盾依然存在,逐步異地搬遷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群眾,顯得愈發必要和迫切。該鎮啟動了外度水庫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搬遷一期工程,對涉及的獅亭、東泉、龍西3個村9個居民點的257戶進行整體搬遷,拆遷面積約5.6萬平方米。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簽約、交房和舊房拆除工作。在拆遷過程中產生的廢墟,該鎮全部清理出場,防止對水源環境造成影響。
連日來,白沙鎮和獅亭、東泉、龍西村的干部組成一支工作隊,頂著熱辣的太陽,到果林、水田地里進行丈量。該鎮采取政府統一收儲土地流轉的方式,力爭做到不耕作,最大限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東泉村村民林美容高興地說:“我家有10畝龍眼、枇杷樹,現在政府以每年每畝800元的租金向我租用,而我保證不使用農藥、化肥栽種,結的果實還能給家里增加一定的收入。”
為加強外度水庫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有效防治水庫水質污染,該鎮進一步完善保護區內界標、宣傳警示牌和隔離帶等基礎設施建設。布置隔離網5000米,其中,電子圍欄總長2500米、鋼絲隔離網2500米;設立界標12面,交通警示牌8面;建設一套環境監控視頻系統,布設12個攝像頭,加強水源地安全監控,防止水源地生態環境被人為污染和破壞。
除了治理庫區和水源污染源外,建設庫區水源涵養林業至關重要。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流域內大規模山地開發,種植枇杷和桉樹等。眼下,該鎮通過在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枇杷經濟林下套種闊葉樹,林縫補植;在二級水源保護區將桉樹更新改造成木荷樹、相思樹等非桉樹闊葉混交林等措施,改善林種結構,發揮森林涵養水源、固土的作用。
此外,該鎮大力實施外度人工濕地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建設生態濕地3.4萬平方米,配套建設生態步道1277米;實施外度水庫湖濱緩沖帶建設工程,通過生態護岸建設,梳理和恢復湖濱水生態環境,從而改善水生態結構。
■打造水清河暢美麗鄉村
萬物因水而生,百業得水而成。
位于白沙鎮南部的澳東村是革命老區村,自然環境優美。9月17日,記者來到該村采訪。站在澳柄橋上,放眼望去,沿溪河岸景觀帶風景美如畫。橋下的東泉溪,溪水清澈見底,水里不時有魚兒結伴經過,覓食嬉戲。該村黨支部書記許新華告訴記者,流經澳東村的東泉溪原來溪水污濁,溪流兩岸雜草叢生,有時還有死魚浮面,水質令人擔憂。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開展水庫入庫小流域綜合整治,提升小流域水質,改善水環境質量。東泉溪是外度水庫的主要入庫河流之一,水質提升迫在眉睫。白沙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東泉溪小流域水質提升項目。
東泉溪小流域水質提升項目涉及東泉、澳東、澳柄三個村,主要目標是將水質從劣v類提升到v類,計劃完成投資1200萬元,在東泉溪沿線3個村莊建設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對河道淤泥進行原位消解清淤,砌筑生態護坡,并修建2座公廁、6個垃圾收集容器、200個三格式化糞池、6處人工濕地、6座自然氧化塘、6條生態溝渠以及1500米的生態隔離緩沖帶等。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省、市、區領導經常深入現場檢查指導。項目施工也得到當地群眾及村干部的理解與支持。通過整治,東泉溪的水質有了明顯提升,水質已達到ⅲ類標準。
澳東村還通過投入衛生設施建設,聘用專職保潔員進行全方位的保潔,臟亂差問題得到解決,全村衛生面貌得以改觀,河面上沒有塑料袋、易拉罐、泡沫箱、木塊等生活垃圾。村里還投入55萬元,對村主干道的路燈進行改造,并對主干道周邊環境進行綠化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
■推進小流域管護常態化
白沙鎮境內有市級、區級、鎮級河流各1條,分別是自西向東橫貫白沙鎮境內的萩蘆溪干流白沙段,總長11公里,流經廣山、寶陽、田厝、獅亭、龍西、龍東6個村及白沙社區;總長24.2公里的東泉溪,在流經澳柄、澳東、東泉村之后,匯入外度水庫;以及總長6800米的白沙溪,流經長興村、白沙社區,最后匯入萩蘆溪干流。
問河哪得清如許,唯有護河任在肩。一直以來,白沙鎮把生態作為最大優勢,把構建綠色生態屏障作為特殊的政治責任,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該鎮成立了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白沙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掛牌成立了白沙鎮河長制辦公室、鎮河務管理中心,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制作河道界樁及公示牌,組織招募村級河道專管員13名,明確各河段長和河道專管員職責任務,積極開展巡河、管河、治河工作。與此同時,完善了河長會議、信息報送、工作督查、考核問責、激勵獎懲等一系列河長制工作規章制度,實現全鎮河長制管理常態化。今年第一、二季度,該鎮對2名巡河履職不到位的河道專管員進行通報。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要確保水清岸綠,控源截污是關鍵。目前,白沙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工程已完成5個提升泵站建設,其余管道已于9月中旬全部完工,納入大管。
今年以來,該鎮在澳柄、龍東村及洋頂村,排查出5處反彈復建的畜禽養殖場,已將其關閉拆除,并整治到位。全面摸排“小散亂污”企業,對1家機磚廠、7家石材加工場也進行了關閉拆除。對存在環保問題的中石化白沙加油站、梨坪加油站進行聯合執法關閉,并督促中石化白沙加油站按環保要求進行防滲漏處理。結合共建美麗鄉村工作,加大對道路、房前屋后及河道兩旁的垃圾清理力度,使農村垃圾及時得到處理,已基本實現日產日清,并進一步做好三格式化糞池建設和集鎮區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改造工作,改善鎮村環境衛生。
如今,一條條河流經過一番“洗禮”,逐步重新煥發光彩,變身為一條條優美的景觀帶,為美麗白沙添彩。
銀行理財收益持續小幅上升
保定學院校園衛生保潔(二次)招標公告
廣州推16條“零酒駕安全街區”
2018第四屆靈石國際版畫雙年展”美育活動走進靈石縣第五小學
洛古有格:大涼山深處的脫貧尖兵來了
生態屏障呵護綠水長流——白沙鎮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海口新坡鎮麥典留自學成才“變身”養殖行家、脫貧典型
鹽田將建中英街第二關口
《輝煌大秦——兵馬俑》在美國開展,延安八件文物參展
漳浦縣實施“綠肺、綠線、綠景、綠水”四綠工程
北海市物價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西安市改善醫療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倡議書
上海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發布 96個項目覆蓋民生最迫切最基本需求
我市在“第三屆精彩江蘇藝術展演月”斬獲8項文華獎
湘潭環保部門迅速行動 暗訪排污單位
【鄒城市】我市舉行幸福220千伏輸變電、110千伏電解鋁Ⅰ、Ⅱ線開斷工程奠基儀式
小車在翔安隧道內自燃 公交司機宋水拖5分鐘滅火乘客點贊
劍閣縣大力推動文化惠民工作打造新時代新農村
朔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朔州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嚴查大貨車交通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