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日照6月21日訊 說起張慶利,可能沒人知道,但是說到“無腿行者”有些市民可能在網上看過,尤其是一些愛好騎行的日照人都耳熟能詳。13年來,這位無腿行者靠著輪椅和一輛躺車幾乎走遍了祖國大地,還將腳步邁出了國門。
初見“無腿行者”張慶利,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非常樂觀,也很健談。今年43歲的他出生在遼寧,11歲那年因凍傷失去了兩條小腿。30歲那年,電視上一條60歲老人騎行全國的新聞深深地觸動了他,于是他也產生了去全國各地看一看的沖動。13年來,從剛開始的“跪行”到手搖輪椅再到現在的躺車,無腿行者張慶利一直沒有停下。
“在國內除了新疆、臺灣和香港,基本都去過了,這一次我路過山東要去遼寧,回去看看我的母親,三年前我父親去世了,現在母親就是一個人,眼睛不好,我回去看看她。”張慶利說,從老家出發,去呼倫貝爾,再去漠河的北極村,回來終點到泰國的首都曼谷。
“無腿行者”,是張慶利給自己起的代號,他想傳達的就是一種殘疾人不舍棄、不放棄的精神。現在騎行的這輛躺車跟了張慶利5年,車上兩個不大的行李背包裝著他全部的家當。這輛車白天是他的“專車”,晚上就是床,這些年來陪伴著他爬過山,走過橋,去過西部無人區,到過泰國、老撾等國家。記者發現,躺車車把上的漆都已經磨光,汗水也將裸露的車身腐蝕出鐵銹。
“以前那個手搖輪椅在川藏線上的東達山,海拔四千多米,基本都是推上去的,用了四天的時間,我在西藏的時候曬完了,身上都能揭下一層皮。2014年去老撾,身上還有100多塊錢,當時辦了簽證,包里只有10塊錢了,沒錢吃飯了,就兩天沒吃飯。我都想不走了,但是簽證都拿到了必須要走。” 張慶利告訴記者,后來有一個縣城的民政局知道他的情況之后贊助了500塊錢,他就繼續走下去了。
翻過車、磕掉牙、曬破皮、假肢與身體摩擦產生的疼痛這些在別人眼里的苦,在張慶利看來,都是可以忍受,是值得的。
一路走來,張慶利遇到過很多躺車爬不上去的陡坡,也遭遇過不理解人的白眼,但是最多的還是各地人們給他熱情的支持和幫助,這也給了他一直堅持下來的信心和動力。
“我加了一個騎友的群,就是全國各地的騎友,對我很熱情,我這13年出來,一些生活費都是很多人的資助,日照是我從江蘇過來的第一個城市,感覺山東人太豪爽太熱情了,這一路很多開車的都是豎大拇指。” 張慶利說,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會記住這份情誼的,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今年春節前夕,張慶利一路騎行去了我們的鄰國—老撾,隨后從這里出發,一路走來,來到了我們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無腿行者”這個名字在全國的騎行圈特別的有名氣,來日照前,江蘇淮安的騎友發布了“無腿行者”將來日照后,我市很多騎行愛好者就與他取得了聯系。在日照,他受到了日照騎友和一酒店老板的熱情招待。
“我從百度上看到他的事情之后,確實把我感動了,他就是一種勵志的楷模,對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就是一個勵志作用。”酒店老板任守克表示,四肢健全的人也做不到的事,張慶利做到了。
13年常年在外,張慶利說他也有不少遺憾,三年前父親去世,他沒能及時趕回去,“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他對父親無法彌補的遺憾。如今母親已經年邁,張慶利想結束這次騎行后回家暫時找一份工作,盡一份兒子的孝道。
現在的張慶利,有著自己的微信、qq、臉書。通過騎行,他認識了全國各地很多熱心的朋友,在網絡上還有著自己的鐵桿粉絲。13年來,他看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一路走來,他也將自己的點滴收獲分享給幫助和支持他的人。
“殘疾人遇到什么困難,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不管做什么事情就是不要怕失敗,最可怕的就是放棄。”張慶利說,在外邊結識了這么多朋友,把騎行13年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也是他最大的快樂。(社會零距離/直播日照記者:美貴 加輝)
我市城管執法人員換新裝
50元一斤的檀香種子竟被炒到千元一粒
夏邑縣住建局開展“烈士紀念日”紅色教育主題活動
樺南縣召開解決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聯席會
截至3月9日 2018數博會展位面積預定已過半
“無腿行者”張慶利到日照 堅強毅力感動眾人
嘉興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看!她用“卷紙”做出小萌狗網絡收徒百余人
肥鄉區委書記趙洪山暗訪環保工作并提出嚴肅要求
高速路開通66條小車免費專用道 免費時間段公布
郵儲銀行上海分行舉辦行慶水墨藝術邀請展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主任會議 李偉主持
雨湖區“一對一”培養年輕干部
寶安區區長郭子平調研“散亂污危”園區整治工作
聚焦聚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南通港閘:文明之花璀璨綻放
前5月陜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四
《魯國春秋》即將出版 全景展示魯國史詩
“百千萬巾幗大宣講”活動啟動
省教育廳督導處蒞臨新昌督導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