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態屏障 共護綠水青山
--我市建設環保責任體系打通環保監管“最后一公里”
“太美了,藍天白云、綠水青山!” 9月28日,中、省、市三級媒體記者走訪資陽城鄉,就我市創新環保責任體系建設,打通環保監管“最后一公里”情況開展調查。行走于城市鄉間,記者們被良好的生態環境深深吸引,對我市環保工作贊嘆有加。
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市環境空氣質量較去年同期實現較大改善,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5%,6月的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18 位。同時,沱江干流資陽段兩個國控斷面全面達標,資陽主城區飲用水水源地老鷹水庫水質全面達標。
抓住“關鍵少數”
推動環保責任落實到人
打通環保監管“最后一公里”是筑牢生態屏障的“神經末梢”。面對2015-2016年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連續兩年未完成目標任務的窘境,我市迎難而上,建立起了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力求打通環保監管的“最后一公里”。
“推動環保工作落實落地,關鍵是環保責任落實到人。”市環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出臺了《資陽市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充分發揮“關鍵少數”推動環保工作的引領作用,在全省率先出臺《資陽市級黨政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職責》《資陽市環境保護目標考核管理辦法》《資陽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目標績效管理實施細則》《資陽市環境保護目標考核細則》《資陽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等系列文件。
這些文件是責任清單,也是追責清單。分別明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分管負責人的環保工作職責,并將黨政領導干部履行環保職責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及干部選拔任用、獎懲、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使各級領導干部研究推進工作有章可循,履行環保職責考核獎懲有據可依。同時,也成為我市倒逼環保責任落實落地,最終實現市、縣、鄉、村四級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的重要制度化措施。
打通“最后一公里”
關鍵在逗硬制度落實責任
“‘最后一公里’指的就是鄉(鎮)、村一級的環保意識強不強,責任是否落實到位,工作是否推進有力。” 對于打通環保監管“最后一公里”,雁江區臨江鎮黨委書記張榕如是理解。
臨江鎮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按照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以解決大氣、水、土壤、農村環境監管中存在的盲區死角為重點,按照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的網格化監管模式,形成了一個覆蓋全鎮的環境監管網格,以網格化監管強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該鎮斑竹村,家家戶戶與村兩委簽訂環保責任書,村干部與村民代表定期開展環保問題巡查,哪個組存在垃圾亂倒現象,哪一戶有污水直排,是否及時處理,是否存在環保隱患,都登記造冊并逐一督促整改到位。村民陳建平說:“現在的環境衛生比前幾年好多了,看不到垃圾,聞不到臭水,更看不到一戶人家焚燒秸稈。”
據介紹,為打通環保責任“最后一公里”,我市先后出臺了《資陽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及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清單》《資陽市鄉鎮(街道)、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考核管理辦法(試行)》,逐一明確了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鎮長(主任)、分管環保工作負責人和黨政其他分管負責人的環保職責。特別是明確了兩個“一把手”對轄區環境保護工作負總責的具體要求,對村(社區)兩委干部的環保職責進行了分工。對未按照職責清單履職盡責,造成重大工作失誤的或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生態環境損害事件的,實行責任倒查,確保環保責任不折不扣在基層落實。這一制度的建立,厘清了鄉鎮、村居環保責任,初步構建起全社會共同參與環保工作的大格局,實現了以村居為單元的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
加強環保宣傳培訓
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意識
生態環境保護永遠在路上,人民群眾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環保宣傳培訓,凝聚全社會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共識與行動。
從2017年起,我市把每年的6月定為全市環境保護集中宣傳月,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主題宣傳、環保開放日等活動,讓全社會更多地了解環保、認識環保、感受環保、體驗環保。與此同時,開展環保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等“七進”活動,普及環保科普常識,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環保監管不僅要有制度,更需要各級干部深入領會和把握,才能讓制度發揮出最大作用。今年以來,市環保局會同市委組織部確定分四個層次進行環保業務能力培訓,全年計劃培訓近2萬人,全面提升各級干部履職水平。
截至目前,組織了各縣(區)分管環保工作的領導干部、負有環保重要職能部門的領導干部和市環保局的中層以上干部赴浙江大學充電學習;對全市鄉鎮(街道)黨委書記、市環委會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全市環保系統干部職工集中到市委黨校,就環境公益訴訟、環境熱點問題、網格化監管體系等基層急需的環保類知識進行培訓。
此外,各縣(區)相繼對鄉鎮、村(居)兩委的干部分片區開展環保業務培訓,將環保工作的觸角延伸至村(居)兩委,使環境保護工作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為全市及早發現環境問題、及早處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還組織了環保系統職工前往西南大學進行心理疏導和業務知識培訓,為職工減壓,提升能力和素質。
通過大規模的培訓,加深了各級干部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監管工作法律法規的理解,提升了環保監管工作能力,特別是對各自承擔的職能職責、怎樣履職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記者 黃志祿)
射洪縣委宣傳部部署“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
中國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落戶石家莊市
威海市召開全市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工作會議
東營區政府召開黨組(擴大)會議
完善制度保民生真抓實干脫貧攻堅我市奮力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
筑牢生態屏障 共護綠水青山
學生的半個媽——記2018 年貴港市優秀教師劉秀麗
推進項目盡快落地 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投資拉美研討會暨第十二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推介會在我市舉行
豐潤鎮對土地衛片整改工作開展攻堅
寧國創新電動車物聯網管理:一張小“黃牌” 巧解大難題
全市累計備案(核準)境外企業和機構近2700家
常德今年工傷保險擬擴面至52萬人
開封市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創業英雄匯》入圍選手出爐五家黔企參加總決選
田東:暴雨無情 民警有心
金華老年開放大學下周一開始招生
建設美麗溫州 看溫州市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新舉措
前進區開展大型游樂設施監督檢查
陳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