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方言,緣何變得陌生?

用方言編成的故事你聽過多少?用方言吟唱的童謠是否還留在記憶深處?不久前,由柯橋日報新媒體制作的柯橋方言大測試在朋友圈流傳,近8萬人參與了測試。一次方言測試,許多人在覺得它新鮮有趣好玩的同時,卻也被測試題難倒了。人們不由驚訝,那些常常掛在嘴邊的方言,為何一下子變得這樣陌生?
紹興方言,在地方方言中頗具特色。特別是在紹劇、越劇、童謠、蓮花落等地方戲曲中,紹興方言構成了其語言的基礎。其中,越劇更是馳名海內外,影響力不言而喻。由此可見,方言在傳播地域文化的過程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眼下,當人們的交流越來越多地使用普通話時,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方言呢?
董百根在教孩子念童謠。
方言測試難倒一片
“隨紹紹哉”、“那個套”,當記者點開柯橋方言大測試時,一些音譯過來的紹興話映入眼簾,照字跟讀,既覺得親切,也覺得有趣。
早在記者答測試題之前,朋友圈已有不少人參與測試,得滿分者洋洋得意,不及格者垂頭喪氣,更有人直呼聽不懂,當然也有自稱“專家”的,覺得測試題中錄制的方言發音不標準,各種議論,不一而足。記者在測試中有了前車之鑒,答題時也小心翼翼,可還是與滿分無緣,只得到80分。
“原來方言還能拿來考試,真好玩。”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個方言大測試主要收集了柯橋區16個鎮街的方言,錄成音頻,以選擇題的形式,讓人選擇對應的意思。錄制的內容都為人們平常聽到的方言,內容豐富有趣,答題過程更是讓人忍俊不禁。而這16個鎮街的方言雖大同小異,但是發音還是有細微的差別,不由讓人感慨,紹興方言之豐富,的確稱得上是十里不同音。
據制作團隊成員之一的章哲農介紹,時值開學之際,他們考慮做一次測試。什么樣的測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呢?他們便想到了方言。“方言接地氣,人們日常都有接觸,做成測試,大家覺得這種形式有趣,參與的人一定會多。”章哲農告訴記者,看似簡單的測試,其實做起來并不容易。為了做這一次測試,他們花了不少心思。“我們不僅前往各個鎮街錄制方言,而且擇取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方言,推出之前,內部又做了幾次測試,確定可行之后,才進行推廣。”
“最終效果還不錯。”章哲農很滿意這次成果。但從測試的結果來看,地道的紹興人似乎變得“稀有”了。
近年來,這樣的方言測試,并不罕見。此前,諸暨、上虞等地都有過類似的測試。但測試的結果一樣讓人覺得意外,明明很簡單的測試題,為何就答不上來了?有些人甚至還戲稱自己是外國人,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當一種語言,不再成為日常性用語時,人們關于該種語言的記憶便會慢慢丟失,當再想去使用的時候,便覺得陌生了。有些時候,話在嘴邊卻說不出來,這和提筆忘字是同一個道理。”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王敏紅對方言頗有研究,她分析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和我們周圍語言環境的改變有著很大的關系。
關于這次測試,王敏紅也在朋友圈看到了,并嘗試了一番。在她看來,這樣的測試非常有意義。“有這么多人關注,說明大家對于方言還是很有感情的。我覺得,紹興方言是很有韻味的,能夠表達普通話所無法表達的味道,比如老酒咪咪,這樣的陶醉之情,只有方言可以表述出來,普通話卻做不到。”王敏紅說。
當下,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大,很多來紹工作的外來員工,為了融入本地文化,也會學習紹興方言,但發音往往不準確,有時候常常讓人忍俊不禁。來紹打工已有一年的周琪住在一個周圍多是老年人的院子里,他說他這樣做是為了便于和老人們學說紹興話,他還特意買了一本《紹興方言》,但有時候一開口,還是讓人感覺很怪異。“我知道他們在笑我。”周琪撓撓頭說道。
方言使用正在下降
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語言為現實需要服務。有人學說紹興話,有人學說普通話。
“普通話能夠在更大的空間發揮作用,從北自南,普通話的推廣,促進了各地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這是方言所無法替代的。”在王敏紅看來,方言使用的下降是一種難以逆轉的趨勢。正如其所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活動的區域擴大,接觸的人來自五湖四海,方言的使用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莫紅霞,更是有針對性地把方言衰退的趨勢概括為3個原因:主觀愿望、現實環境和生存條件。“城市化初期,方言的使用是內外有別的,即對外使用普通話,家庭內部仍使用方言。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來務工人員的代際更迭,方言的衰退趨勢便開始由外而內,年輕人口使用方言的主觀愿望日漸淡薄,他們開始放棄方言的學習,忽視方言的使用,選擇接受普通話教育,對內對外都使用普通話,導致再下一代只能說普通話,方言的消亡就開始發生了。”
“我們學校沒有專門的方言教學。”“我們沒有設置方言的興趣課程。”記者在采訪各所學校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師時,聽到的多是這樣的回答。方言興趣教學進入學校的嘗試在紹興并不多,孩子有機會接觸方言,主要是在和長輩相處的時候。在部分家長看來,孩子會不會講方言,影響并不是很大。更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學習方言會影響普通話的發音,這也是促使家庭成員都講普通話的一個原因。甚至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了便于與孫輩交流,增進感情,也開始學習和使用普通話。
“其實方言我們都會說,只是現在工作生活中很少講而已。”在參加測試時,30歲的紹興人謝國兵這樣說。
“現在周圍都很少有人講紹興話了,只有回家后和爺爺奶奶交流時才能聽到。”從事外貿工作的章江嶺告訴記者,家在越城區皋埠鎮的她,因為工作原因在柯橋區租了單身公寓,平時交流以普通話和英語為主。
其實不難看出,對于當下的年輕人而言,學好普通話已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甚至于原本處于第一語言位置的方言,已經排在第二、第三甚至更靠后的位置。
但還是有不少老人,對方言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普通話是工作需要,但方言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是一種地域文化。”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徐文長故事”代表性傳承人吳傳來愛好給別人講故事,而他講故事的時候,采用的都是紹興方言。“方言走到哪里,都透著一股子熱乎勁,聽著親切。”
但有一次,卻讓吳傳來犯了難。“那次,錢江晚報的記者采訪我,已經是傍晚時分,要我講一則徐文長的故事。故事里面,徐文長作的一首詩用的是紹興方言,但記者卻聽不懂。我用普通話解釋了好久,總算把故事給講明白了。方言就是這樣,有些時候,一個字就能蘊含很多意思,很精妙,別的詞替代不了。”這次接受采訪雖然耽誤了吳傳來吃晚飯,但他還是很開心,口口相傳的紹興故事,需要人去傳承。
2014年11月,紹興童謠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吳傳來受紹興市非遺中心邀請,編寫《紹興童謠》。自2016年到現在,一編就是兩年。他把紹興的童謠分門別類,系統性地解讀紹興童謠。這本書的編寫成功,對于紹興方言的傳承和保護,意義重大。
秋瑾小學的學生在大禹陵表演童謠。
方言保護迫在眉睫
“保護童謠也就是保護方言,因為童謠多是用方言寫成的。”吳傳來告訴記者,這兩年來,他不斷地從書本中,從周圍朋友中收集整理童謠,加上他早年從長輩們那里聽來的童謠,都編入了書里。“這兩年是我再學習的過程,雖然我今年75歲了,但有時候聽到周圍和我年紀差不多的老人說方言時,我還是覺得新鮮。因為有些方言,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過了。這也說明,我們的方言在消失,方言的保護要提上日程。”
和吳傳來一樣在收集童謠的,還有柯橋區福全街道的董百根。現年76歲的他,是紹興童謠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截至目前,他陸陸續續收集到的童謠已有近300首。今年暑假,是他較忙碌的一個暑假,福全街道幾個村的文化禮堂里,他多次受邀進行童謠教學。“每一次教學,家長和孩子都算上,有四五十人。對于童謠,家長們覺得親切,孩子們也很喜歡。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糾正孩子們的發音,努力讓他們學會說地道的紹興話。”董百根說。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柯橋區秋瑾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俞軼勤,與董百根合作編寫教材,還開設了童謠課程,該課程已被評為柯橋區精品課程。
“現在的小朋友很少有說方言的機會,大都是會聽不太會說。童謠的教學,讓小朋友們認識到了原來紹興還有這樣有趣的語言,參與進來時很有親切感和新鮮感。”如今,一有機會,俞軼勤就會組織孩子們去一些文化禮堂和景區參加童謠教學成果展示活動。“記得有一次去大禹陵,我們在表演童謠,一個船老大過來聽,一開始他有點害羞,后來受邀和我們一起表演童謠。那一次,小朋友們認識到,還能用童謠進行交流。現在孩子的第一語言就是普通話,其實方言應該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培養,教學童謠,就是在現有的語言體系中留下一點方言的印記。興趣,會引導孩子們了解關注方言。”
在紹興方言的保護上,王敏紅所持的態度是比較樂觀的。“紹興的方言可能會有變化,但是不會消失,那是因為紹興有著鮮活并富有生命力的地域文化。”
學習方言會不會對學習普通話有沖擊?王敏紅認為:“小孩子語言掌握能力很強,方言并不會給普通話教學帶來困擾。”
在談及方言保護時,莫紅霞也認為,方言是人們對于地方文化的一種認同。“這份認同,讓我們對于方言抱有很深的情感,無論是‘他鄉遇故知’還是‘近鄉情更怯’,一口鄉音,總是讓人倍感親切。”
事實上,如何科學地保護方言,一直是學界探究的問題。“隨著地方方言衰退趨勢的加劇,2015年我國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方言保護是題中之義。”莫紅霞表示,方言的保護已迫在眉睫。“目前,學術界對方言的保護措施常見的有3種:通過田野調查建立有聲數據庫、編寫方言詞典、描繪方言地圖。方言的保護與記錄在實際操作上還存在許多具體困難,一些方言想再進入日常生活幾乎不太可能。鑒于此,在傳統‘口耳相傳’的小規模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外,依托網絡面向社會開放方言聲音采集不失為一種現代、高效的嘗試,人工智能與語言學學科的交叉應用(如2017年美國科學家提出的‘語音羅塞塔方案’復制瀕危語言)也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
即時評
紹興話,講起來!
記者 徐霞鴻
方言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并呈現出獨特的地域風采。
紹興方言的“斷代危機”,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早在10年前,或者更早之前,紹興孩子不會講“土話”的現象已經出現了。有關保護紹興方言的呼吁,也不絕于耳。
已故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曾指出,越諺能夠長期流行于越中的重要條件是:創造這些語言的人來自越中歷史社會上的各個階層,他們根據自己所屬階層的觀點和利益,把各種原來需要用許多語言才能表達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編制為方言詞匯和方言諺語,把復雜的語言精煉成為人人都能理解、都能傳播的俗言俚語。
紹興方言因其獨特性,早在清代就已經引起語言工作者的關注。康熙年間,有毛奇齡的《越語肯綮錄》。乾隆年間,有茹敦和的《越言釋》。光緒年間,有范寅的《越諺》。其中,尤以《越諺》為“分類考釋派”代表作。此后,研究紹興方言的著作,也不在少數。
事實上,方言是融入一個城市的極好工具。只有讓紹興話講起來,才能延續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找到認可這個文化內涵的生活方式,保持市民對于這座城市文化的認同。
用紹興方言演唱的蓮花落,是學習紹興話的一把鑰匙。如果你能把蓮花落聽懂了,一般紹興方言也基本難不倒你了。此外,要聽懂會說紹興話,關鍵還是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即多用紹興話與紹興人交流。

大石橋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優化營商環境見實效
市打傳領導小組召開全市打擊傳銷工作會議
泗縣第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籌備工作會議召開
板樟山新增隧道工程動工 原有隧道通行暫不受影響
6個公共充電樁站點建成投用 市民可申請在家門口安裝充電樁
紹興方言,緣何變得陌生?
湖州青瓷四系"茶"字罍參加浙江省博物館評選活動
2018年周口市“全民健身日”沈丘分會場開幕
開封市人才巡回幫扶服務團隊助推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啟動儀式舉行發揮人才優勢 助推脫貧攻堅
花山區:錦旗送給貼心人
永州新增3處省級濕地公園試點
市科技局赴慈湖高新區開展科技政策宣講
邵陽市6500余個關工委組織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洽川景區周末上演《莘國鼓宴》
省國土資源廳來磁縣初審省級“礦山公園”創建工作
江北大道龍池段路面瀝青鋪設完畢
石首市《關于在全市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告》
岳陽市青少年紀念抗戰勝利73周年活動啟動
錦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全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新聞發布會
誠實守信、回饋社會的中國好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影院∵|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无码丰满熟妇浪潮一区二区AV|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julia无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