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縣馬集鎮龍泉村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 慈磊
2017年5月11日,組織任命我為淮濱縣馬集鎮龍泉村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奔赴脫貧攻堅戰一線。回首一年多來的日日夜夜,我與龍泉村的干部群眾一道,圍繞“抓黨建、謀發展、奔小康”三篇文章,努力做到接地氣、長見識、練本領、挑大梁,在出成績的同時找不足、謀發展,深切感受到總書記所說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句話的分量。
初到龍泉村,村部是3間簡陋的平房,村干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村“兩委”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精氣神不足,畏難情緒多,為民服務的意識不強,全村發展思路不清晰。而村民呢,有人打趣說這是個“三多”村:看門的多、看孩的多、看地的多。
不想干、不會干、不敢干,扶貧先扶志是當務之急,而扶村干部的志氣是急中之急。
村干部們多是長輩,如果只是勸說教育肯定不行,我就逐一上門拜訪。每到一名村干部家,我總要說:“我也是馬集人,又分管鄉扶貧工作,扶貧政策我很了解,也知道咱們村里的困難在哪、優勢在哪,我已經初步做了一個規劃,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龍泉肯定能大變樣!”
經過多次拜訪,或許是我這老鄉身份,或許是我的真情吐露,逐漸贏得了村干部們的信任和支持。曾因身體不適和扶貧壓力大等原因打算辭職的村黨支部書記尹華語氣堅定地對我說:“小慈,只要你在這干一天,我就干一天。”
打鐵須趁熱,我與村干部們挨家挨戶走訪,因地制宜談政策、講現狀、話未來,并組織全村百姓參加龍泉村智志雙扶文藝演出和脫貧致富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從脫貧戶代表講述擺脫貧困的奮斗故事,到小品《我要脫貧》的寓教于樂,觸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不少貧困戶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貧窮的根源。
漸漸地,原本門可羅雀的村部熱鬧了起來,大家來這兒都是一個目的:讓我們幫著出脫貧致富的點子。
龍泉村貧困戶中缺技術的就占70%,對此,我和村干部們把組織培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家門口就業、穩定就業當作首要任務。
到企業聯系就業崗位,到涉農部門邀請農技專家,到金融保險部門聯系貼息貸款……我與村干部們四處奔走,為富余勞動力“牽紅線、找婆家”。
當13名科技特派員出現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貧困戶掌握白鵝養殖、稻蝦工作、弱筋小麥種植等實用技術時,鄉親們笑了;當縣產業集聚區、扶貧車間發來招工需求時,鄉親們笑了;當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戶在享受到縣里“1355”健康扶貧政策后重拾生活信心時,鄉親們笑了;當12戶危房改造戶看到新房即將竣工時,他們笑了……
他們笑在臉上,我甜在心里。因為我知道,我們的精準扶貧扶到老百姓心坎里了。
自從擔任責任組長后,我也成了一個多日吃住在村、長期不歸家的人,面對家人總是懷著深深的愧疚。不是我不想家,因為沖鋒時刻我不能掉隊;不是我不愛父母妻兒,是因為攻堅戰場上我不能當逃兵。
今日的龍泉村,路寬了、燈亮了、網通了,新村部、文化廣場和小游園里,由村民自發組織的文體活動精彩紛呈……在做實做細縣委、縣政府制定的“1+n+m”精準扶貧模式下,220人實現轉移就業,79戶發展弱筋小麥、芝櫻種植、獅頭鵝養殖、稻蝦共作等產業,行業扶貧政策落地見效,貧困發生率降至1.18%。昔日的貧困村已然蛻變成一座充滿歡歌笑語的“多彩田園”。
決戰淮河灘,黨徽映龍泉。扶貧政策好,群眾笑開顏。這首由村民創作的打油詩道出了龍泉村脫貧攻堅的信心決心,而此刻的我,愿在黨旗下宣誓:將以更大的扶貧成效讓百姓的臉上綻放出更燦爛的笑容。
杭州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經開區勝利街道勝利五村社區計生協開展急救知識健康講座
創作新時代精品力作 講好深圳的動人故事
澤川路商住用地47.5億元掛牌 配建棚改安置房
利川一無證醫師非法行醫獲刑
寫在百姓笑臉上的扶貧最“精準”
海城火車站增開車次 緩解清明小長假客運壓力
松滋檢察院決定不起訴首例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
衛輝市(老規劃局)停車場改造項目招標公告
秧歌《花開百雁坡》 文藝風吹《棗樹坪》
商丘市老干部工作會議召開
海巡執法支隊做好執法船舶下塢前準備工作
開福寺路社區黨委系列活動 “碧水美麗 藍天幸福——治陋習、樹新風”
小小志愿者 環保時裝秀
確保違建“零增長” 郊尾鎮重拳整治“兩違”
濱州“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基地揭牌
蟒蛇纏在欄桿上 把人嚇得冒冷汗
澧縣大型史前劇荊河戲《城頭山》首演獲群眾好評
縣公安局破獲一起搶奪案
德州本月起首次申領身份證免費 4月1日至5日繳費的可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