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對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的本溪滿族自治縣農民來說無疑是個“收獲之年”。無論是小市鎮城溝村國秀中藥材種植基地,青石嶺村的辣椒基地,還是在草河城鎮白水村南方蔬菜種植基地都印刻下農民歡喜的笑容。
近年來,本溪縣高度重視農業結構調整,牢牢抓住農業供給側改革這條主線,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樹生態旗,打綠色牌,走出了一條有區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產業之路。
本溪縣以“調結構”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切入點。結合土地確權工作的深入開展,積極推進土地流轉,以規?;a業化和市場化讓土地“活起來”,流轉給大戶發展特色農業,示范農民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提高增收水平。在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的基礎上,該縣已減調玉米種植面積突破萬畝,實現食用菌生產突破400萬袋(棒),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500畝,花卉種植面積300余畝,西甜瓜2000畝,山野菜2400畝,中藥材新發展面積近4000畝,蔬菜新發展2700畝。
以“提質量”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點。本溪縣建立了科技服務熱線,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工程,多渠道滿足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實際需求,提升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同時,建立了全縣農業信息服務群,利用網絡平臺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和法律法規、惠農政策支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實施標準化生產,名牌化戰略,以品牌保產業規模,以名牌興特色產業。本溪縣遼五味子獲得國家地理標識產品認證;草河城鎮興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草河城單片黑木耳”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武星系列農產品成功升級為sc食品生產許可,武星小米被評為遼寧省名優產品。
以“增收入”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本溪縣通過扶持壯大龍頭企業,集成重點特色農業產業項目,示范帶動當地農民共同發展。加大對縣域農事龍頭企業扶持的力度,走企業開拓市場、“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鼓勵規?;?、規范化生產發展方向。目前,全縣有農事龍頭企業4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市級38家。
以“促融合”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增長點。本溪縣在農產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與中國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發農業新產品,打造農業產品知名品牌,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就地消化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以該縣被評為創建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為契機,鼓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進一步擴大小市廟后山農業休閑垂釣采摘園、清河城裕祥明休閑農業生態園等休閑農業產業規模,創新發展模式,打造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大同市公安機關開展主題宣傳日活動
2018研考 鞍山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
龍崗798套公租房終審名單出爐 3月26日至3月29日選房
拱墅今年將開工177萬平方米安置房項目
塘廈環保分局現場核查群眾舉報環境污染問題
本溪縣以供給側改革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和縣西埠鎮:召開2018年夏秋季征兵工作專題調度會
三門縣召開2018年度船東船長漁業安全生產培訓會
唐英紀念館建設開工明清御窯復燒點火開窯
心在扶貧一線飛翔
課上不講課后掙外快或被取消教師資格
廣元市“變廢為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實現利用率87%
給力!甘棠公園內忠烈亭正在升級改造,進入景區將更便捷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大數據標準引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
養生亳馬 熱力開跑
未央:“小廁所”大成效 城市文明新窗口
市食藥監管局開展假冒偽劣食品藥品集中銷毀行動
清水河縣健康扶貧走進內蒙古電視臺
讓可口可樂從營口走向世界
名山區政協主席張忠春督查車嶺鎮養殖污染防治整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