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趙焱 裴劍容
太平洋的浩瀚淼淼,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難以逾越的天然障礙。直至遠洋航海技術快速發展的十六世紀,大量的中國商品、制造技術以及文化理念才得以遠渡重洋,抵達美洲海岸。直至今日,源自中國的一些制作技藝和藝術審美依然在南美洲許多地方流傳。
如今,相隔萬里已被現代化交通工具“攻克”,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被賦予新生命而再度繁忙。商品互通不在話下,各領域各層級的融通成為新航標。絲路精神隨之延伸,推動良性循環發展,帶動跨越大洋兩岸的新合作揚帆遠航。
忙起來,打造龍頭項目
1565年10月3日,裝載大批中國貨物的第一艘馬尼拉大帆船駛入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從此開辟了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航路。在此后250年間,中國的生絲、絲綢、瓷器、棉制品等,深刻改變了這里的生產生活,并且迅速輻射到今天的秘魯、巴拿馬、智利、危地馬拉、厄瓜多爾、阿根廷等地,一些原本沉寂的港口快速活躍起來。
光陰荏苒,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交流和融通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晨曦中,巴拿馬科隆自貿區迎來忙碌的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巨輪在碼頭上裝卸貨物。中國嵐橋集團投資建設的世界級樞紐瑪島港,正位于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入口的科隆自貿區。
在擴建項目工地上,巴拿馬小伙塞薩爾忙個不停。正是因為看好項目的前景,這位律師出身的政府公務員今年年初辭去公職,毅然加入了項目。妻子原本擔心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會讓塞薩爾無法融入中企發展環境,但數月來,塞薩爾表現出的愉悅心情消除了家人的擔憂。
“一帶一路”大大推動了中國與拉美的貿易升級,瑪島港擴建意義愈發突顯。按照擴建計劃,瑪島港將升級為運河大西洋側唯一可停靠15萬噸級集裝箱船的港口,將擁有3個“超巴拿馬型”集裝箱專用泊位,項目一期建成后年通過能力將達500萬標箱,項目全部完工后年通過能力將達1100萬標箱。
薩塞爾發現,中企具有許多優點,例如勇于創新、守時高效、重視總結經驗、避免重蹈教訓、恪守規范經營、注重環保評估、承擔社會責任等。而且,中方員工與當地員工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包容,易于融為一體。“前一陣巴拿馬踢進世界杯,中國老板還給我們放了假,和我們一起給球隊加油呢!”
奮進而親和、努力而互助的環境通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精神感染力,進而催生熱火朝天的創造力。塞薩爾發現,中國員工總是帶給他們一種勁頭。項目伊始,嵐橋集團就把目標設定為打造“世界航運關鍵航線的‘咽喉’”,這讓當地員工興奮不已,干勁十足。
“許多原本‘無所事事’的當地民眾,看到中國基建設施的項目進展順利,也開始加強自身學習,希望有一天能搭上中國項目的‘順風車’,參與建設自己的國家。”塞薩爾說。
跑起來,加速發展腳步
17世紀旅居美洲的意大利神父卡萊里在日記中感慨道,大帆船貿易已經讓阿卡普爾科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海上第一港口”“通往中國之梯”。卡萊里的評價并不夸張。史料記載,16世紀末,阿卡普爾科人口不到250戶,而18世紀末,阿卡普爾科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4000人、市集貿易時人口可驟增至1.2萬。
小漁村蛻變升級的密碼,正是商品的加速流動。大帆船貿易鼎盛時期,每年有近百艘中國船只滿載絲綢等貨物前往馬尼拉,這些貨物隨后又被裝載在千噸級的馬尼拉大帆船上遠航美洲,大大促進了商品的流動性和貿易的流通力。
今天,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這樣的“加速”每天都在上演。看著嶄新的列車以高速行駛在嶄新的鐵軌上,工程師卡雷拉激動不已。
“阿根廷人對鐵路有著特殊的情結。阿根廷是在鐵軌上發展起來的國家,有鐵軌經過的地方便有了城市,而鐵路的年久失修折射出阿根廷經濟的停滯和困境,”卡雷拉說,“與中國合作是阿根廷走出困境的良方,更新鐵路系統是阿根廷完善貿易體系的第一步,這是讓阿根廷找回昔日繁榮的捷徑。”
阿根廷是農業大國,擁有“世界糧倉”的美譽,然而連接主要糧食產區與港口的老舊貨運鐵路,一度成為阿根廷農產品走向世界的障礙。大噸位的農產品不得不依靠卡車陸運至港口,高昂的運輸成本使阿根廷農產品失去競爭力。
2011年,阿根廷政府提出了旨在升級全國鐵路系統的“鐵路振興計劃”。兩年后,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阿方簽署貝爾格拉諾鐵路改造項目總承包合同,這條鐵路改造后,將使阿根廷北部地區快速連通東部的羅薩里奧港口。
“提升安全性能和提高運行速度的效果立竿見影,一些客戶又重新選擇了鐵路運輸,”貝爾格拉諾貨物運輸公司副總經理赫爾曼·哈納切克說,“等到收獲季節,貨運量會更大,小麥和大豆將通過鐵路運往港口。”
亮起來,開啟未來夢想
西班牙議會早期的一份記錄顯示,伴隨跨洋貿易,中國生絲源源不斷地抵達墨西哥,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僅1637年,就有1.4萬人從事中國生絲的加工和編織工作。
自古以來,絲路的內涵,不僅僅是商品貿易,更重要的是,它帶動了生活方式的更新,便利了新技術的傳播,創造了行業機遇,激發了創新思維,更點亮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阿爾科小城附近,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搭建一座電力基塔。遠遠望去,他們的身影,與電力線融為一體,好似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
這是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的一處建設工地。美麗山水電站是巴西第二大、世界第四大水電站。它是世界上僅有的幾條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之一,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特高壓輸電技術“走出去”的“首秀”。美麗山輸電線路一期工程完美收官后,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又獨立中標全長2518公里的二期工程。
兩期工程將極大緩解巴西南部和東南部用電難的問題,打造一條貫穿巴西南北大陸的“電力高速公路”,惠及數千萬巴西人。
工地上,工程施工人員幾乎都是巴西人。卡馬戈便是他們中的一員。“很難說我們這個團隊是巴西的還是中國的,大家早已難分彼此。我們相互配合和支持,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完工,這是成功所在。”
這么大的工程,管理很關鍵。中方管理人員大膽放權給巴西員工,不斷激發他們的干勁,取得了明顯效果。
美麗山二期工程九標段項目中方經理鞠濤說:“現在項目具體實施方案的很多決定權下放給巴方管理層,因為他們更熟悉當地情況和法律,也能夠與巴西員工更好地交流,中方只在資金控制和戰略決策上給予決定性意見。”
“美麗山一期和二期兩條特高壓輸電線路解決了巴西東南部工業和民用能源危機,”巴西中國與亞太地區研究所所長塞維里諾·卡布拉爾說,“一座座基塔、一根根電線不僅僅是輸送電力,更是中巴兩國人民緊密合作的見證。”
(參與記者:張啟暢 倪瑞捷 吳昊)
名山區傳達學習省委書記王東明來雅調研重要指示精神
龍泉市新增一批省級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人家
哈市推出54項“科普快餐”2018黑龍江·哈爾濱全國科普日活動舉行
舜德小學召開2018年秋季開學教師業務、師德師風崗位培訓會議
市安全監管局召開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專題工作會議
“一帶一路”的拉美故事
洋潭第二新村項目完成清表交付
市公安局干部研討培訓班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劉勝作開班動員講話
湘西經開區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面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公益律師進高墻攜手共建平安女子監獄
我省開展“世界氣象日”系列科普宣傳活動
市委巡察組對源城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
審批“并聯” 網上“一窗通” 企業辦事環節越來越簡便
中牟縣縣長楚惠東帶隊實地督導2018年學校建設項目
把黨的關懷送到基層黨員心坎上 王榮木到雁江慰問
皮革產業開發區企業赴外攬才
“牛經紀”憑證上崗以誠信為本 橫瀝牛行傳承發揚“牛文化”
宿州市工商局廣告科赴淮北市工商局交流學習
全市紀念“5·12”特大地震十周年征文演講和書法比賽啟動
《魅力中國城》競演復賽系列報道①十堰旅游“鉆石線路”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