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安徽省民政廳獲悉,十八大以來,全省民政系統扎實推進民生民政方面的決策部署,連續五年在民政部綜合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全省民政事業發展取得不平凡的業績。
兜底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全省203萬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40萬名農村特困人群納入五保供養體系,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累計救助1860萬人次。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斷完善,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及時妥善安排,各級下撥災害生活補助資金20億余元。完成因災倒損農房恢復重建7萬余間。在全國率先實現流浪乞討救助機構縣級全覆蓋,“互聯網+救助尋親”成功量穩居全國第一。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在民政部、財政部組織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績效評價中穩居全國第一。
社會治理基礎不斷夯實
社區治理改革深入推進,“銅陵模式” 、“蕪湖經驗”、合肥“大社區”改革享譽全國。全省第三屆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順利完成。全省社會組織達2.9萬家,黨建工作覆蓋持續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參與脫貧攻堅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加快推進,一大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活躍在社會服務領域的各個方面。穩妥實施行政區劃優化配置,順利完成涉及淮南、六安、安慶、銅陵四市的重大區劃調整。地名管理和平安邊界建設取得新成效。
社會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全省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舉措落實有力,農村留守兒童減少近12萬人。殯葬改革深入推進,遺體火化率位居全國前列,綠色殯葬理念逐步推廣。婚姻收養登記服務更加規范。
支持國防建設更加深入
在全國首創“普惠+優待”的優撫政策體系,涉及180萬人的優撫政策分類實施,優撫保障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兩所省管優撫醫院搬遷新建項目和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升級改造全部完成,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退役士兵底數基本摸清,遺留矛盾基本化解,安置工作依法依規進行。在全國率先構建“黨委領導、部門支持、全社會參與”的大擁軍格局,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數量創歷史新高。
基層基礎建設明顯增強
法治民政建設邁出新步伐,《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安徽省擁軍優屬條例》修訂施行,自然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討救助等省政府規章順利實施。民政信息化達到新水平,全省民政“一張網”數據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全省鄉鎮民政機構和人員配備得到加強,村級民政專干普遍實現從無到有,全省民政系統“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支持基層、打牢基礎”的工作態勢正在形成。
兩企業獲第三屆“市長質量獎”
全市三年脫貧攻堅目標確定 將實現三十四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開學前后驗光配鏡學生多了起來 近視呈現低齡化趨勢
國家石化行業動能轉換調研組來魯西集團參觀調研
地震墻前寄哀思
安徽省民政廳曬成績:全省203萬低保對象基本生活有保障
【民生溝通】林風眠小學招生范圍有哪些?
桑植縣提前10天實現財稅收入雙過半
讓大涼山成為安居樂業福地——《關于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解讀④
通城雋水鎮推進全鎮國防后備力量建設
黑河市國際友城榮獲“對華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龍崗區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3%
簾前古村的文化味
南陽市質監局 嚴打計量欺詐
南鄭區安全生產“三項行動”見實效
全國媒體聚焦“費縣成就”啟動儀式臨沂費縣舉行
上饒市第十六小學開展新一屆大隊委競選活動
市領導參加創文工作現場會時要求 對照創文標準 逐項落實整改
【民生溝通】請問規模種植70畝水稻,可以申請種糧補貼嗎?
新城區組織參加淮海經濟區電子商務發展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