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聞網4月5日消息 記者 唐旭昱 文/攝 余琛/攝像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4月5日4時13分迎來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此時節,桃紅柳青,溪河泛碧,吐故納新,春和景明。
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每年4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始。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
既有思念故人的些許哀愁,又有踏青游玩的幾多歡樂,清明節可謂是一個有著“雙重性格”的節日。其實,這是因為現代清明節由古代兩個不同的節日——寒食和上巳,再加上清明這一節氣融合演化而來的。
寒食禁火,清明吃清明馃緣于寒食節。
不過,對于蘭溪馬澗鎮五星村的胡連香,吃清明馃的習俗從何而來,她并不清楚。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做清明馃的手藝。
按照慣例,每年的清明前一天,就是家里女人們圍坐一塊,做清明馃的日子。一邊做著,一邊盼著假期回家的孩子們。
胡連香跟著婆婆陳之花,做了30多年。74歲的陳之花在還是姑娘的時候,就和母親學會了做清明馃。
采完艾草拿回家,經清洗后放在水里煮。搗出草漿,揉進糯米粉中,雪白的糯米粉即刻變成了青色。如果揉進紅糖,就成了暗黃色。再用勁揉面團,這可是份力氣活。
從揉好的面團上揪下一小團,揉進小碗狀,再放進餡,手指揉捏幾下,清明馃就合上了口。餡有咸、甜兩種。咸的里有咸菜、蔥、新鮮瘦肉、肥肉等;甜的里面是紅糖和芝麻,芝麻是炒香后碾成粉,再拌入紅糖的。
村里家家戶戶都做清明馃,這里的清明馃分三個顏色,芝麻紅糖餡兒的是綠皮,豬油蔥餡兒是黃皮,蔥肉酸菜餡兒是白皮。
清明馃,當然是剛出鍋時熱氣騰騰的最好吃。
包好的清明馃被一個個整齊地排列在蒸籠里,細心的母親們當然不會忘了在下面墊層荷葉。約莫20分鐘,縷縷清香順著鍋邊緣飄溢出來,讓人垂涎三尺。
蒸清明馃的柴火燒得旺,炊煙裊裊往上空飄去,不遠處的山上竹林里,57歲的徐榮滄正在挖筍。每年的清明前后,是筍最多的時候,也是最嫩的時節。
老徐笑笑說:“上了年紀,體力不行了,早些年,一天能挖四五百斤呢。”但老徐的動作依舊很快,找筍的眼力也絲毫沒有減弱。
五星村有4000多畝毛竹林,不過,因為市場行情沒有早些年好,現在村里挖筍的多是老年人。筍的去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外地商販上門收購,另一種就是村民自己曬成筍干。
清明時節,許多餐桌上的主角是小小的春筍,走鋼絲一般躍到了最中央的舞臺,揮動著嫩嫩的筍尖不住地平衡著鮮肉的喜感和咸肉的悲天憫人之處,一鍋湯立刻變得靈動起來。
李漁《閑情偶寄》中蔬食的第一篇便是筍:“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豬),何足比肩。但將筍肉齊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筍而遺肉,則肉為魚而筍為熊掌可知矣。”
清明節吸收的另外一個古老節日——上巳節。上巳節古時在農歷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
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
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意思是說,這個時節先是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所以,趁著清明假期,不妨出門走走,不負踏青節。
吉安獲評健康中國年度標志城市
縣水務局認真督查砂石環保整改工作
我市養老試點方案接受省級評審
小程序主題分享會吸引40余家企業參與
光明新區新湖辦事處專題部署市容環境全面整治提升工作,加快建設“四個新湖”步伐
二十四節氣|【清明】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高校開設“美食課” 學生吃著火鍋就能修學分
綿陽第二批房地數據整合成果投用,包括37個小區211個樓盤…
黎川著力打造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德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扎實推進陶瓷標準工作
龍海海澄:上寮小學新教學樓9月投入使用
司機看了眼手機致車撞隔離欄
徐州經開區金山橋街道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正式啟動
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或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
我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城鄉環境提升年”活動動員大會
經開區召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調度會
鞍鋼鲅魚圈分公司制造最耐寒橋梁鋼填補國內空白
邵東以“四最、三帶、兩堅持”貫徹落實全市決戰脫貧攻堅暨作風建設年動員大會精神
鑼鼓塔街道召開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