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時報訊 記者黃岸媚 9月23日,陳江東江東樓古村的村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喜迎第一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東樓古村中秋民間傳統文藝齊賀月活動,該村文化促進中心也于當天正式啟用。
據東樓村小組長洪彪松介紹,這是該村傳承700多年的民間活動,每年中秋前一天舉行,活動結束后就預示著家家戶戶要忙秋收了,而今年,恰逢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東樓村的村民們穿著喜氣,用廣場舞歡慶祝豐收節。 《東江時報》記者黃岸媚 攝
3大節日慶祝“豐收”
當天早上,村里上千人齊聚東樓村祠堂廣場大榕樹下一邊猜燈謎,一邊觀看表演,老中青三代人村民自編自演螳螂拳、舞麒麟、紅歌串燒、廣場熱舞,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50歲以上村民們還在該村剛啟用的文化中心內共進午餐。
洪彪松介紹,每年該村圍繞“豐收”至少有3大節日,都是農耕年代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中秋節前一天的叫做秋收節,意思是,這天慶祝后,就要忙秋天的收成了。到了冬至前后,秋收結束,大家就拿出自家的特產和美食來一起分享,慶祝豐收的喜悅。春節元宵左右也有一次春耕前聚會,也預示著聚會后,大家要鼓勁忙春耕了。
武術是古村落文化,也是農耕時代慶祝豐收的一大看點。讓人驚訝的是,當天的南派螳螂拳武術表演中,既有男孩子也有不少女娃,有70多歲的師傅,也有不到10歲的小朋友。
原來,東樓村歷來有尚武傳統,其中南派螳螂拳在上世紀中期尤其盛行,但后來隨社會變遷該拳術逐漸衰落,甚至陷入傳承斷檔的境地。后來,螳螂拳的傳承人馮國存和弟子們呼吁重拾螳螂拳,很快就得到了陳江街道相關領導回應,街道文化站決定將東樓村的南派螳螂拳等傳統武術,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進行挖掘與保護。村委會也同意提供方便,讓村里的武術文化得到傳承,習武之風得以再興。于是經過一番籌劃,最終選定了傳統武術進校園這一切實可行的辦法。
2015年,陳江街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派螳螂拳)技藝傳承培訓班在東樓村東樓小學正式開班,53名小學生和15名中學生參與首期學習,上課場所在東樓村小學校園內,村里選聘南派螳螂拳師傅當教練,分成小學組和初中組兩個級別授課。于是才有了如今老中青三代習練螳螂拳的場面。
村文化中心啟用
當天,該村的文化中心也正式啟用。據悉,作為廣東省第3批古村落,去年開始,仲愷高新區投入50多萬元,在東樓村祠堂旁邊修葺了這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圍繞該中心,并修葺了廚房,鄉村旅游廁所以及一個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
接下來,文化中心將用作該村所獲榮譽、歷史文物陳列展示,該村螳螂拳、麒麟舞等訓練基地,老年人聚餐,村里重大節日活動場所。
據悉,仲愷高新區喜迎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將極大調動起該區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完善設施提高品質 為群眾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春節流感爆發可能性不大,武漢目前沒發現重癥病例
紅嘴鷗先鋒抵昆探營
昆明中藥材主打“云”“滇”招牌
省汽車維修工職業技能佛山選拔賽開鑼
傳統秋收節恰逢“中國農民豐收節” 東樓古村嗨翻了
陜西明確2018年新型城鎮化工作要點
哥哥攜7歲弟弟離家出走 警民聯動,兩天后找回
淮北一周糧油行情(8月29日至9月4日)
新城區精準扶貧打響全面脫貧攻堅戰
廈門市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局部超過37℃
郁洲街道:東河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全鎮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王富生等項城市領導走訪慰問一線干部職工
萬人觀花燈 西海岸生態觀光園引爆島城春節游
張家界經開區:創新獎勵辦法“逼”企業發展
[大邑縣]大邑縣召開十四屆縣委常委會第46次會議
我市組織收看收聽省防總視頻會并召開貫徹會議
新羅白沙鎮衛計系統掀起“學雷鋒”熱潮
廣西柳江警方懸賞通緝19名在逃毒品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