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訊 德興市創新工作機制,按動“產業鍵”,在深化產業扶貧方式、強化產業扶貧措施、搭建產業扶貧平臺、完善產業扶貧體系上下功夫,依托苗木、蔬菜等優勢產業,整合并加大投入產業扶持資金,以特色產業技術“授人以漁”,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走進香屯街道汪家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茶園。豐園苗木合作社產業精準扶貧基地自2014年3月建立至今,已發展茶葉1300多畝、高產油茶1000多畝、新品種苗木700多畝。合作社已發展社員11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移民戶幾乎都參加了。“附近村民到基地里務工,每天工資在100元至140元之間。精準扶貧的貧困戶,即使年齡大一些,我們也誠邀他們加入。”“園主”汪冬根說,基地一年的勞務工資支出達260多萬元。
該市通過因地制宜幫貧困戶精準選學特色產業技術,不斷鼓勵引導他們以土地、勞動力等多種形式入股加盟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組織,并依托政府扶貧資金資助和合作社的產銷支持共同發展,讓更多貧困戶擁有了自己的產業,實現從“要我脫貧”到“自主脫貧”的轉變。
海口鎮舒灣村德天食用菌合作社,發展食用菌基地面積15畝,種植了木耳、金針菇等食用菌,還種植了盆景靈芝,年收入30萬元。在當地利好政策的幫扶下,小小的食用菌發揮出了致富的大作用。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花橋鎮昭林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木槿花合作社,投資80萬元,按每年每畝3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里流轉土地260畝,并簽定用工協議,帶領村民共同種植木槿花。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年底按比例分紅。目前,昭林村共流轉土地5900畝,先后發展了還野鐵皮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中草藥種植合作社、木槿花種植合作社等多個新型合作社。土地流轉帶來的規模化生產,讓村民嘗到了更大的甜頭,也帶動了產業的發展。
此外,德興市還大力實施“科技造血”工程。圍繞油茶、藥材、蔬菜、食用菌、種養殖等優勢資源,邀請專家開展技術培訓,使大部分項目農戶掌握了一至二門實用技術。與省、市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建立有效的技術指導服務機制,為貧困戶、產業發展給予科學的指導。截至目前,該市共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16期,培訓833人,參訓人數占建檔立卡勞動力總數的43.77%,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變“輸血”為“造血”的產業扶貧正成為德興市貧困地區斬斷“窮根”的重要“法寶”。在政策的引導下,目前該市已初步形成了繞二覆盆子、張村黃秋葵、新崗山油茶、香屯苗木等四大扶貧產業示范基地,直接參與產業開發的貧困戶達2200多戶,預計每戶可年均增收7200余元。貧困村“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導產業基地已日趨成型。(占淑英)
平定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開展加油機專項檢查32個加油站的加油機基本合格
慈湖高新區現代化工戰新基地發展動力強勁
象山國稅推廣“二次優先”服務
“夏送清涼”關愛高溫一線職工
我市獲評首批山東省專利權“政銀保”融資試點城市
德興建立四大扶貧產業示范基地
德州市出臺辦法加快事業單位人才引進
春節市內和近郊游受熱捧 闔家出行、親子出游仍是主流
殷都區:走基層送來溫暖 到一線傳遞關愛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答記者問
開開心心過“六一”
潁州首家農村電子商務O2O 實體便民服務中心開業
研究部署江東新區綠化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塘廈:房企拒絕公積金貸款 將被嚴厲打擊
越城區對水質斷面啟動“綠黃紅黑”四色預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組蒞宛檢查側記
臨沂第一書記為村莊安裝綠色節能路燈 投資10萬元
“教子有方”終受益
福州市供銷社關于2018年省級新網工程和惠農工程專項資金擬分配方案公示的通知
雙牌竹產業科技園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