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未央 我們還在心里愛著你
7月7日,晉中鄉土文化與非遺電影展映月第五場“秧歌未央”暨“紀念太谷秧歌劇團成立40周年觀影座談會”在晉中圖書館電影廳舉行。本次觀映活動由晉中市文化局主辦,晉中市圖書館、太谷縣美韻太谷秧歌劇團和太谷紀錄存在工作室承辦,北京星河公益基金會、晉中藝術學校等協辦。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聽說晉中老鄉舉辦此次活動,特別寫來賀信委托北京星河公益基金會的弓宇杰在活動現場宣讀,賀信中說道:“我從小就聽太谷秧歌,那優美的旋律、濃郁的鄉土味道,深深地刻印在我腦海中,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這是我的鄉音!新中國成立前第一次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我在火車上唱,由詩人阮章競填詞完成了《婦女自由歌》的創作,演出后流傳一時。實際上,這是四首傳統秧歌調連接起來的。我走上國際舞臺,離不開太谷秧歌的滋養。四十年前,香蠻師傅參與創建“太谷秧歌劇團”,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今,雖然香蠻師傅等老一代秧歌藝人離開了我們,但是秧歌的種子留了下來。我非常懷念和香蠻師傅合作演出的愉快時刻,期待看到秧歌劇團的演員們更精彩的表演。衷心祝愿太谷秧歌在晉中大地上世世代代傳唱下去!”
1978年,太谷縣成立了太谷秧歌劇團,在全縣3000余名報名中錄取了20余名學員,開始教授秧歌。太谷秧歌老藝人香蠻旦和太谷晉劇團編導韓如意擔任秧歌劇團的教師,香蠻旦教授唱腔,韓如意、石翠玲等教授身段及舞臺表演。在邊學邊演的過程中劇團不僅學習傳統秧歌,還編排了四五十部大戲,創造了一個個輝煌。太谷秧歌劇團自成立以來,不僅傳承了一個劇種,更主要的是培養了一大批傳承人,還將太谷秧歌申報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貴明、白美云,以及一大批省、市級的優秀傳承人劉雙壽、董燕燕、楊承遷、白利民等都為秧歌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09年,他們在中央電視臺錄制了“逛太谷、看秧歌”節目,還參與了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廳舉辦的為國慶60周年獻禮演出;還參加了上海世博會山西文化周展演,參加了由市文化局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辦的太谷秧歌交響音樂會上半場傳統太谷秧歌的演出。對推廣太谷秧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在天津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演出,受到廣大專家、老師、學生的高度贊揚和好評。
曾參與過太谷秧歌劇團創建的郭齊文、韓如意出席了“秧歌未央”觀影活動。他們回憶了太谷秧歌劇團創立到現在的點點滴滴,并對以后的傳承問題與在場的各位交流。他們認為,“太谷秧歌鄉土氣息濃郁,極具地域色彩和藝術魅力,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多少年來一直是我國音樂工作者和民族歌手創作的源泉。但是在傳承問題上具有很大的挑戰。”郭齊文欣然為本次活動題寫“秧歌未央”四個字。
晉中藝術學校副校長劉麗玲,晉中學院音樂學院常士繼教授、常曉菲老師分別談了太谷秧歌在院校傳承與教學的情況。近年來,太谷秧歌國家級傳承人白美云、孫貴明走進山西多所高校傳授、展示太谷秧歌,對太谷秧歌的傳播、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劉麗玲表示,晉中藝術學校愿意為太谷秧歌的傳承去努力。
白美云、孫貴明、白夠明在現場分別為大家演唱了《洗衣計》《徐九斤升官記》《割田》。
最后放映了鄉土文化學者劉紅慶參與創作拍攝的三部微電影《世紀偷情》《雞年夸雞》《夸農谷》對于此次活動的意義,他說:“我們今天不是紀念劇種,而是紀念一個劇團。因為很多時候,一個非遺項目因一個團的一群人的存續與否,或輝煌,或沉寂。太谷秧歌劇團是這樣,晉中大地上乃至全國的藝術團體又何嘗不是這樣?百年來,政治動蕩,世事變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很難留存一個百年老團。這是體制使然,個人在大社會的洪流里,實在顯得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無論怎樣,晉劇還在,秧歌還在,琴書還在,開花還在,花戲還在!我的努力只想說:秧歌未央,我還在心里愛著你!”(記者 路麗華)
鏡湖區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讓更多老人“老有所依”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三屆四次職代會
瀘州市官方政務“雙微”正式更名為"瀘州發布"
曲阜市書院街道“美麗鄉村”建設全線提速
饕餮盛宴夜來賞 流光溢彩醉泉城
郭蘭英祝賀太谷秧歌劇團成立四十周年
青州市開展冬季安全生產大檢查
普陀區工程建設領域 農民工工資與工程款“分賬管理”
蛟河市安委會召開第三次全體(擴大)會議
雙遼市聚焦文化扶貧顯成效
銀川美亞染化有限公司10月31日前將關停退出
全市冬季校舍安全檢查拉開帷幕
3家涉黃窩點被搗毀,64人被查處,信州公安掀起掃黃“雷霆”行動
2018年高速免費通行時間表出爐
張曉容主持召開全市投資工作和項目調度會 強調以綠色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區市場監管局北關所開展夏季飲料市場專項檢查
傳統產業,老樹如何發新枝聊城打造動能轉換強力支撐系列述評之二
【兩會】市政協委員視察經濟社會發展
賽馬鎮全面推進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工作
判后答疑,為這位熱心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