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通過網上診斷,郟縣馬灣新村的村民就可以足不出村,得到市、縣醫院專家的診治。5月29日,跟隨者“水到渠成共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一行,津云新聞記者來到了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區之一的郟縣,對于農村看病難的問題,互聯網醫院已經初步地解決了他們的困擾……
天津北方網訊:通過網上診斷,郟縣馬灣移民新村的村民就可以足不出村,獲得市、縣醫院專家的診治。5月29日,跟隨者“水到渠成共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一行,津云新聞記者來到了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區之一的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村民搬入新家園,在忙著壯大集體經濟開始新生活的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率先引進,也讓這里的人們足不出戶享受到了大醫院的醫療服務。
郟縣馬灣新村
兩臺電腦大屏,一組攝像頭,一條光線,將馬灣新村的患者和市縣醫院的專家連通在一起,通過上傳的醫學影像和患者信息,雙方就可以就病情“面對面”。在馬灣新村衛生室,津云新聞記者通過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另一端縣醫院實時傳輸的畫面,通過網絡在線診療,這里的村民就可以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大醫院醫生初步的診療。
村干部為采訪團記者講解智能診療系統
“村民經常是多種病癥兼具,對于我們基層衛生室的醫生來說經驗不足,特別是中醫問診基礎之上臨證加減、防止相須或禁忌藥材的使用都比較困難。”馬灣新村村衛生室的一位年輕醫生告訴津云新聞記者,2017年為了提高基層醫療能力,郟縣引入人工智能,為家庭醫生團隊和基層醫生提供了一套智能醫療系統——全科輔助診療系統,系統通過學習超過500萬份文獻、千萬份病例和健康檔案,已經可以覆蓋2000多個病種、5000多個癥狀,這無疑成為了基層醫生的好幫手。
移動體檢車
不僅如此,在馬灣新村津云新聞記者還看到了這里的移動體檢車,體檢車上配備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超、心電圖機等設備,可以開展7大項、49小項健康體檢服務,體檢結果直接上傳到縣智能分級診療平臺,體檢結果推送到老百姓的手機上。“體檢項目一個都不少,結果半個小時就出來了,不用花錢,也不耽誤下地干活”剛剛嘗試完免費體驗的村民豎起了大拇指。
據了解,郟縣目前有貧困村27個,貧困戶3464個,貧困人口6998人,其中因并致貧、因病返貧的建房立卡貧困戶就分別占到了貧困戶總人數的6成以上。因此,解決大家“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也就至關重要。郟縣的健康扶貧工作出來智能診療外,還為全縣14個家鄉鎮衛生院配備智能健康體檢車,將健康體驗送到家門口。
津云新聞記者還了解到,作為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重要安置區之一的平頂山市,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分試點、一批、二批共搬遷安置淅川縣盛灣鎮馬川村、馬山根、宋灣、河扒、馬灣、姚營、馬溝、王溝7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移民1824戶7448人,分別安置在郟縣、寶豐縣、魯山縣、舞鋼市5個移民安置點(6個移民村)。
移民搬遷后,移民村經濟發展也成為了重中之重,通過幫助移民就業、流轉土地、爭取項目及上級投資等多種幫扶形式,壯大移民村集體經濟。
采訪團來到的郟縣馬灣移民新村,是由原來的淅川縣馬灣、王溝、馬溝3個村共388戶1672名群眾搬遷至此。遷入6年來,村里的生態旅游、綠色餐飲、光伏產業、花卉苗木、反季節蔬菜種植等特色經濟發展迅速,建成“三園兩基地”,2017年村集體收入61萬元。特別是在光伏產業上,他們結合國家對屋頂光伏發電上網優惠補助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先后投入370萬元建成了340千瓦屋頂光伏發電站,村集體年收益30多萬元,移民每戶年增加收入可達600元。
德州深化“一次辦好”改革 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湘潭綠心規劃局部修改建議方案出爐
評劇《王武強》:獻給時代英雄的贊歌(組圖)
那坡警方搗毀一聚眾賭博窩點 抓獲26名涉賭人員
2018全國主流媒體行“高鐵經濟看呈貢” 從貴陽2小時直達亞洲第一“花市”
【水到渠成共發展】南水北調 “移民”的新生活 智能醫療隨時問診大醫院
潮!大武漢2018春款來了 你看中了哪款?
合肥海關張國強副關長陪同省政協孫麗芳副主席到蚌埠視察
一季度我市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蘭溪超額完成“雙百工程”年度計劃
一時疏忽丟了兩萬元現金 飯都顧不上吃,民警幫老人找回
渝北區婦聯救助農村貧困“兩癌”婦女
武漢獨居困難老人每天享一小時免費家政服務
12年堅守服務社區 律師劉瑾經典案例成行業"模板"
趙慶華出席中國(陽邑)三農論壇籌備組第一次會議
市地震局開展“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 學習討論活動
本報高考直通車接送考生逾千人次
你微笑了嗎?沈陽微笑將在全世界傳遞
政務信息2018年第8期
違法排廢,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