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新聞網消息(記者 楊菲菲 )百香果園、葡萄園一眼望不到頭,果樹下套種的蔬菜長勢喜人,成片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已微微盛開……六月初夏,在柘榮縣城郊鄉際頭村五姐妹立體農業開發基地內,彌漫著清幽的花果香,呈現出一幅靜謐怡人的田園風光。
眼前的這片“花果山”,是繆帶弟的“綠色銀行”。
繆帶弟出生于際頭村下屬的自然村,在家中排行老幺,是一名“90后”。看著姐姐們養豬創業很艱辛,大學畢業后,她毅然返鄉和家人們一起經營養殖場。在際頭村,人們都習慣稱呼繆帶弟和她的四個姐姐為“五朵金花”,這源于姐妹五人在短短幾年間將瀕臨倒閉的小型養豬場,發展為“豬—沼—果—蔬”生態循環農業園,成為了銷售額過千萬元的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貧困戶搭上“脫貧快車”。
2012年夏天,繆帶弟從福建農林大學畜牧專業畢業回到際頭村。肩扛飼料、打掃豬舍、為豬打針等所有活,她全都一一攬下。在她的努力下,養殖場慢慢有了新起色。但好景不長,2014年豬價大跌,兩年的付出血本無歸。面對市場不景氣,繆帶弟不走“尋常路”,決定擴建養殖場,走生態型養殖之路。
2015年,隨著豬價一路上揚,繆帶弟終于打了一場翻身仗,豬的數量從原來的12頭發展到了4400多頭,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棘手的問題隨之而來。
“養殖場每天產生的糞便、污水,如果僅僅靠原來的化糞池沉降和周邊農戶還田,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對生態觀光農業有一定認識的繆帶弟日夜思索,最終從孩童時期見到父母常用豬糞澆灌蔬菜中得到啟發。她自創了干濕分離技術,重點發展“豬—沼—果—蔬”生態循環農業,利用養殖場廢棄物轉變成有機肥、沼液,種植百香果、獼猴桃、葡萄、櫻桃、水蜜桃等果樹305畝,套種120畝果蔬,為15畝荷花進行堆肥、滴灌,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經過一番改造、創新和提升,繆帶弟的養殖場成為柘榮縣第一家通過環保驗收的養殖場。
“這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不僅可以種出有機果蔬,還能讓游客體驗采摘、感受鄉村游的快樂。”繆帶弟說。如今,基地生態循環農業已成規模,形成了“一欄豬、一池花、一片林、五大園”的發展格局。每當荷花盛開、水果成熟時,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采摘,園區內的水果供不應求,銷路不愁,僅百香果在2017年就創收了20多萬元。2016年底,她又承包2000多畝荒山,決定甩開膀子大干一場,將綜合性生態觀光農業進行到底。
自己富了不算富,鄉親們富了才算富??妿У軆炏绕赣?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既解決了基地缺勞力問題,又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她采取“日工資+績效”的激勵措施,提高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2017年人均務工收入均超過3.6萬元。“小繆這姑娘了不得,不僅把合作社搞得紅紅火火,還讓我們都嘗到了甜頭。”由于負責管理的百香果長勢好、收入高,貧困戶林巖清僅績效工資就分得4000元,當年度務工總收入達到4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繆帶弟深知,要想讓貧困戶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教會他們自力更生。于是,她通過技術培訓、承包經營、提供種苗、包購包銷等方式,全面提升貧困戶的生產技能,增強他們的內生能力。
“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現在我的日子越過越好,但一個人富不算真正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我還會一直努力下去的。”在繆帶弟五姐妹的帶動下,際頭村的荒山坡也變成了村民的“致富寶地”,這段“花果山”里的致富傳奇仍在繼續……
淮安區全力推進城區河道整治
臨潼區拆除違建59處復耕13處
市領導檢查督導全國“兩會”安保維穩、安全生產和環保工作
黑龍江省水利廳領導到延壽縣調研督導水利工作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建議意見辦理工作
“花果山”里的致富傳奇——返鄉創業大學生繆帶弟扶貧路上當先鋒
【百姓故事】一封來自早產寶寶的郵件 護士阿姨請查收
任學鋒在江門陽江檢查防臺風工作時強調
嚴陣以待,防范“安比”!秀洲啟動防臺III級應急響應!
海安發放10萬張圖書閱讀卡
今年我市定向培養111名基層衛生人才
傳家訓 立家規 揚家風 坡頭區培育文明鄉風
臨沂市直機關七人制足球賽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
海陵區青仔公益暑托班學員走進泰州科技館感受科技魅力
縣安監局對重大危險源企業進行夜間暗查暗訪
市場進入“春節季” 紅色年俗用品盡顯年味
父親浙大當宿管兒子浙大讀博 每天一起吃午晚餐最幸福
關于佳木斯陽光生化等有限公司存量權益登記工作有關情況的公告
撫順市林業局推薦兩家合作社申報2018年國家農民合作社(林業)示范
避險情緒濃厚 “土豪金”緣何不敵“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