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聊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推進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實現到2020年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結合聊城實際,經市政府同意,聊城提出《聊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于10日通過公示期。《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社會組織或實現公建民營,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40%。
整合改造閑置資源發展養老服務
《意見》要求簡化養老項目審批手續。優化審批流程,精簡辦事環節。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按照“先照后證”的簡化程序執行,達到法人登記條件的,可先申請登記注冊機構,再申請設立養老機構許可。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在取得民政部門設立許可證后,依法辦理相應登記。養老機構從事餐飲服務活動,應當依法取得營業執照等合法主體資格后,再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請人能夠提供服務設施法定產權證明的,不再要求提供建設單位的竣工驗收合格證明;符合已經批復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且通過水影響評估審查的區域,不再對區域內具體養老投資項目進行交通影響、水影響等方面的評估審查。新、改、擴建養老項目,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及以上的,應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提交當地縣級環保部門審批;建筑面積小于5萬平方米大于5千平方米的,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實行承諾備案管理;建筑面積小于5千平方米的,無需履行環保手續。
同時,積極穩妥解決老舊養老服務設施問題。對因年代久遠或其他客觀原因無法辦理建設、施工、規劃許可、土地證明、消防許可、環保、不動產登記等前置證明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協調有關部門核查后出具相關證明文件,為辦理設立許可手續提供便利。
整合改造閑置資源發展養老服務。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現有社會閑置資源調查、整理和信息收集工作。投資主體對擬整合改造的閑置資源評估論證后,向當地民政、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公安消防、財政等部門提出改造方案,由民政部門牽頭為其提供各類手續辦理服務。民政部門對建設項目進行核實后,委托社會專業機構出具包含實地勘測的建筑物面積、結構和安全度等內容的房屋檢測報告,并出具養老機構使用用途的認可證明材料。投資主體憑民政部門出具的認可證明材料分別向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公安消防部門提出申請,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依法依規辦理施工許可等手續,公安消防機構依法依規進行消防設計審核(備案)、消防驗收(竣工驗收消防備案)。對改造后符合補助條件的,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及時核定撥付專項補助資金。
在優化市場環境方面,首先落實優惠扶持政策,積極落實相關文件規定的各項稅費減免政策;各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小型養老機構同等享受小微企業稅費減免、創業補貼、投融資支持等優惠扶持政策。放寬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資產管理政策,允許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出資者擁有對投入資產的所有權,并按不高于同期銀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2倍的標準提取盈余收益。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基金會向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和為老服務組織捐贈,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同時,建立價格形成機制。另外,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養老行業信用體系,重點培育一批養老服務誠信個人和企業(組織)典型。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意見》要求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參資入股、收購、委托管理、公建民營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擴建和運營管理。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社會組織或實現公建民營,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40%。引導社會力量運營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對符合條件的給予運營補貼,實現連鎖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嵌入式養老機構,推進日間照料中心向養老服務綜合體發展,條件成熟的轉化成微型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
加快推進醫養結合。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集中收住失智、精神疾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專門養老機構,引導一、二級醫療機構利用閑置床位改建養老機構,提高護理型養老床位比例,重點滿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需求。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日間照料中心、農村敬老院、農村幸福院設置服務站點或提供簽約服務,由簽約家庭醫生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和基本醫療服務。探索建立家庭病床制度,為有需求的困難家庭和慢性病老年人提供巡診探視等上門服務,并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逐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范圍。民政、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建立聯合審批制度,做好醫養結合項目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醫保協議管理納入等工作,打通醫養結合綠色通道。
推行農村多元養老模式。鼓勵基層因地制宜,探索通過建設開辦農村幸福院、老年人集中居住區、家庭化小型化養老機構、互助養老院及開展困難老年人代養服務等模式養老。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和改造,重點為農村低收入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其他特困人員提供便捷可及的養老服務。建立農村留守、困難、鰥寡、獨居老年人的關愛服務體系。
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加快建立職業化養老護理員、專業技術和高級管理人才隊伍,擴大養老服務人才來源渠道,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家政服務人員、社會志愿者、退休醫務工作者、低齡老年人從事養老服務。建立聊城養老服務人才庫,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登記管理。同時,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加快研究制定養老服務重點領域標準。另外,推進養老服務品牌創建,到2020年,扶持和認定一批養老服務名牌,增強養老服務發展活力。對養老機構、日間照料設施實行統一標識,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新建小區養老配建每百戶不少于20平
《意見》要求各縣(市)區要認真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加快配建新舊小區為老服務設施,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新建小區按每百戶不少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民政、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等部門要研究制定新建住宅小區配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和社區管理服務設施建設、移交與管理的辦法。老舊小區要按照每百戶不少于15平方米的標準,通過置換、租賃、購置等方式,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鼓勵銀行業等金融機構根據養老服務業發展導向和經營特點,制定養老服務業信貸政策,開發針對養老服務業的特色信貸產品,為養老服務業提供差異化信貸支持。探索建立民政部門與證券監管部門的項目信息合作機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手段,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鼓勵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為社會資本投資參與養老服務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此外,還會繼續完善財政支持政策,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在服務監督方面,培育發展第三方評估組織,加強養老服務質量評估,促進服務行為規范,形成政府指導、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同時,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深入推進“互聯網+養老”,建設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發揮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作用,建立老年人需求和投訴平臺。建立養老項目網上審批公示制度,規范和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整合現有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信息資源,建設統一規范、互聯互通的養老服務信息共享系統,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養老服務資源的有效對接。將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組織等納入信息系統,實時動態監管,促進行業自律。另外,建立聯合執法機制,民政、公安、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引導養老機構、為老服務組織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對養老服務中虐老欺老等行為,要依法嚴厲查處。
廣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廣元市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工作方案》的通知
沭陽公路站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
給鶴壁這個社區主任點贊!帶人蹚污水花倆小時疏通
安吉優化營商環境打出“連環掌”
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稅務局掛牌 王獻玲徐群出席掛牌儀式
聊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形成合力征拆的生動局面——羊山新區推進市定重點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側記之四
關于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車輛租賃采購項目的廢標公告
我市島際交通全線停航
美溪鄉:衛計服務送上門
魯城街道書院街小學舉行講述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比賽
韓國SK海力士在錫打造高端醫院
馬來西亞舉辦以反邪教為主題的宗教論壇
愛心企業家熱心捐資貧困戶喜搬新房
家電領域刮起“智慧”風潮
百姓暢想美好新生活:穿行山海 我們走在大路上
市人大遠赴東北調研我市農機跨區作業工作
“七一”前夕 市領導走訪慰問基層貧困黨員和老黨員
5月18日至5月25日停電公告
關于2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