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報/北緯網訊 近日,市政府印發《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要求進一步落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署,強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勵導向,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和六大支撐行動,激發全市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經濟增長與居民增收互促共進,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實施辦法》提出,到2020年,城鎮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于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或高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宏觀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優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居民內部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共建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根據《實施辦法》,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隊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7類群體是重點,將分群體實施激勵計劃。
如何讓“一技之長”帶來“一生受益”?技能人才激勵計劃明確,要完善技術工人薪酬激勵機制,加大對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力度,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崗位津貼制度和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采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推廣職業資格與職業教育學歷“雙證書”制度,健全青年技能人才評價選拔制度,適當突破年齡、資歷和比例等限制,完善高技能人才評價使用機制,支持優秀技能人才破格或越級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落戶、購租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予以支持。支持技能人才分享品質品牌增值收益。
城鎮化進程中,新型職業農民如何增收?我市將開展知識培訓“提高增收能力”,圍繞現代農業“挖掘增收潛力”,通過深化改革“拓寬增收渠道”。引導新型職業農民領(創)辦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發展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民采用綠色生態、節本增效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鼓勵農民共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實施辦法》提出,要賦予企事業單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擴大企事業單位薪酬分配自主權,保障科研人員的合理工資待遇水平。擴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自主權,鼓勵企事業單位采用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方式聘用高端科研人員。擴大橫向項目經費和科技計劃項目承擔單位經費使用自主權。完善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擔任領導職務的科技人員的獎勵機制。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落實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在加大對小微創業者的扶持力度方面,我市將進一步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進企業集群注冊登記。加大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培育力度,構建雅安市互聯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市財政對市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開展政策宣傳解讀、創業訓練營、小微創業者專題培訓、雙創大賽等公益性服務給予適當補助。通過價格評審優惠、預留采購份額等方式,對包括初創企業在內的小微企業加大扶持力度。
根據《實施辦法》,我市將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激勵方式,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嚴格按照市場對標結果合理確定其薪酬水平,注重業績和薪酬的雙對標;通過在科技型國有企業試點股權激勵或分紅激勵、在非上市國有企業試點增量現金激勵、在混合所有制企業試點員工持股等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強化民營企業家創業激勵,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凡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領域,一律對民間投資開放;鼓勵民營企業家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和個人合法權益、合法經營、合法收入的行為,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化環境。
針對基層干部隊伍,我市將提高基本工資在工資性收入中的比重,落實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落實作為激勵手段和收入補充的津貼補貼制度。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鄉鎮工作補貼制度。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物價消費水平等差異,適當參考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將規范后的工作性津貼和生活性補貼納入地區附加津貼,實現同城同待遇,落實地區附加津貼正常調整機制。健全差別化激勵機制,明確福利標準和保障范圍。
《實施辦法》強調,要推進產業扶貧濟困,鼓勵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建立低保與就業聯動機制,鼓勵、引導具備就業能力的困難人員積極就業,確保每個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勞動能力但未就業的成員。加強專項救助制度與低保救助制度在政策、對象、標準、管理等方面的統籌銜接,在重點保障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范圍,逐步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延伸,形成階梯式救助模式。
記者 彭華
永定區安排部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迎省檢
北苑非公聯盟黨委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
大田縣圖書館獲全國公共圖書館創新獎
豐樂小學家長講師團 教學生做好自我保護
路口無信號燈兩車相撞 落水女司機開天窗逃生
我市出臺實施辦法 激發重點群體活力 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荊楚八城聯動 萬名童模展示“靈秀湖北”少年新風尚
4月10日起鐵路運行圖調整 杭州到20個省區市的最快高鐵看這里
未來兩周最高氣溫平均28℃ 第3號臺風“杰拉華”對深圳無影響
《為民甘做孺子牛》在安陽引強烈反響 英魂雖逝精神永存
龍華街道建設路提前完成征拆
縣政協召開十屆十五次主席會議
中共東營市委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南寧市環境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參加南寧市環境保護局全市環境隱患排查工作部署專題會
潁州區“增、鮮、腐”三字訣提升資產收益扶貧實效
辛勤耕耘碩果盈枝 長沙舉辦“文化志愿者走進學校少年宮”成果展
市政府電子政務辦召開節后收心會
德州:建21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 擴大提升糧食“五代”能力
綿中2學生,因解剖鯽魚被保送清華北大?學霸說:你想多了…
長治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