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全國的25個省(區、市)、82個市(地、州、盟)、116個縣(市、區、旗)等予以督查激勵,相應采取24項獎勵支持措施。在這份督查激勵的名單中,就包括成都!其中,成都共有四個方面的工作上榜。
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 努力建設成為國家制造強市
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在積極落實《中國制造2025》方面,出臺《成都制造2025規劃》并形成規劃體系。編制了成都制造2025重點產業、空間布局、創新驅動、企業培育、“互聯網+”、財經環境優化、基礎支撐7個專項推進計劃;發布《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涵蓋了成都市產業發展報告、成都市產業空間布局導則、成都市重點產業導則、成都市重點產業園(集聚區)導則、成都市促進產業發展政策等內容,整體上形成了系統鮮明的產業發展導向,將引導市場行為,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產業、優秀企業和重點園區集聚;構筑最適宜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實施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了“產業新政50條”,以及10個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創新要素供給,增強產業核心要素聚集能力。
在促進工業穩增長方面,持續開展“穩增長”督查,強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以產業生態圈招商理念提升投資吸引力,圍繞產業園區、領軍企業和關鍵要素抓招商,切實增強項目合作洽談、資源要素招引和招商團隊協作配合能力;著力推動工業經濟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重點圍繞產業生態圈,瞄準現有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梳理上下游和關鍵配套目標企業,積極組織開展以商招商,帶動格羅方德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企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深入大中小企業培育,搭建了“成都市企業服務平臺+‘962578’企業服務熱線”政企溝通交流渠道;強化載體建設夯實工業穩增長基礎,完善“20+10”產業園區城市總體規劃、產業招商指導目錄、園區設計規劃導則、產業引導政務政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在轉型升級方面,重塑產業經濟地理,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制造牽引產業生態圈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成都市產業生態圈建設工作方案(2017年)》,確保產業生態圈構建有序推進。建立市縣兩級聯動產業生態圈建設工作機制,整合全市資源,統籌推進市級重點產業生態圈、區縣產業生態圈建設,啟動建設13個市級重點產業生態圈,涉及電子信息、軌道交通、汽車制造等7個產業。同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產業鏈垂直整合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堅持中游突破、兩端跟進,做強核心技術和重要環節,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促進產業龍頭和關鍵配套協同發展,提升本地配套率,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強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競爭力。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重點支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五大支柱產業提升能級,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五大優勢產業領先發展、規模發展,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準醫療、虛擬現實、傳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來產業。
下一步,成都將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把提高工業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在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將成都建設成為國家制造強市,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努力為國家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作出成都貢獻。
構建產業生態圈 打造創新生態鏈 全面提升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能級
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成效明顯
作為首批全國雙創示范基地,成都市郫都區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創新創業與發展實體經濟相結合,大力聚合雙創資源、構建雙創生態、激發雙創活力,推動“極核引領、多點支撐、全域覆蓋”,形成了“一核三帶五街區n社區”的雙創格局。其經驗做法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育(培育產業生態圈)、創(加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引(構建產業生態鏈)、聚(黨建引領聚合力)”四個方面著力,探索出一條雙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郫都路徑。
在2017年,成都市郫都區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科技發展與提高區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相結合,創新驅動與發展實體經濟相結合,創新環境建設與創新創業生態建設相結合,以企業家帶動科學家,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市場驅動科技成果轉化。全面實施《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實施方案(2016-2018)》,大力推動國際社區整體提升行動、科技金融供給改革行動、知識產權轉化攻堅行動、雙創產業能級提升行動、多方協同融合創新行動、創客教育提質增效行動六大重點行動;雙創主體引育工程、項目梯級孵化工程、雙創環境優化工程、技術平臺共享工程、國際品牌塑造工程五大重點工程;不斷創新要素供給方式,促進要素供給結構性、制度化轉換;不斷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經濟發展新的動力引擎;不斷構建產業生態圈,打造有機融合、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鏈和產業生態圈,全面提升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能級,從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構建現代經濟體系。
截至目前,郫都區雙創示范基地雙創載體空間達102萬平方米,引進智優沃、fenox、清華啟迪、京東云創等國際國內知名孵化器63個,諾獎得主、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55名,聚集創客3萬余人;引進杰獅隆、拓米國際、無界空間等重大項目78個,總投資457億元;累計新增市場主體22364戶,新增注冊資本271.7億元,新增專利申請8510件;引進創投機構20余家,聚集基金22只,31家雙創企業在天府股權交易中心掛牌,48家企業實現直接融資80億元以上;培育軟通動力、深圳浪尖、老肯科技等潛力獨角獸企業25戶,引進獨角獸曠世科技,涵蓋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2.5平方公里的國際社區起步區加快建設,高端人才生活圈、工作圈、娛樂圈加快形成,成功躋身全國創新創業(雙創)百強區第23位、四川省第1位,獲得全國首個大學生產業示范園、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和國家知識產權特色小鎮等稱號。
“三管齊下” 良好土地利用秩序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計劃執行好
位于成都市“西控”核心區域的崇州市,近年來,堅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緊密聯系起來,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前提,以控制建設用地總量為重點,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為核心,轉變用地觀念,創新用地機制,統籌安排各類用地,通過“三管齊下”,構建了經濟高效發展、資源集約利用、人地關系協調的土地利用新模式。目前,該市耕地保護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強,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結構日趨合理,土地利用的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全面提高,促進縣域經濟高速發展。
近年來,崇州市抓住機遇,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按“多規合一”要求,積極參與各部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做好各層次規劃銜接工作,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的有利時機,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與各鄉鎮、各部門密切銜接,了解項目用地需求,對全市土地進行了合理布局,科學、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同時加強部門協作,推進三線劃定,會同規劃局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會同環保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土地規劃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引導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的空間開發結構,構建了協作、均衡、穩定、和諧的規劃管理體系,使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崇州市還積極構建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新格局。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有機結合,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真正實現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經濟質量效益的不斷提高,全面提升國土資源用地管地水平。
一是建立適應產業發展和產業功能區定位的資源配置機制。確定區域用地開發強度,明確區域用地需求,產業類型、產業標準;建立“一圖一表”為核心的項目準入審查機制,項目進入提前審查總平面圖,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準入條件,核定其用地規模。二是建立彈性供地機制。實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目標管理,開展土地利用績效評估,著力實施“五換四培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做大電子信息主導產業、做優智能家居特色產業、培育大數據新興產業,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國家級家具質量提升示范區。三是建立低效用地再利用機制。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建設用地總量管控、區域平衡,建立宗地單位的數據庫,2018年完成城鎮低效用地數據庫建設和城鎮低效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編制,完成800畝低效土地再利用。
此外,崇州市還堅持突出重點,增強計劃執行力。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依法依規進行建設用地預審。積極推動國家級項目李家巖水庫、民生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崇州段工程、成溫邛高速崇州西快速路連接線、成溫邛高速擴容改造、成都潤恒國際食品(冷鏈)交易中心、三郎隴海國際旅游度假區、通用航空等省級重點項目建設,切實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將有限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合理安排到重點項目、民生項目、基礎設施和產業用地上。對項目用地指標、使用規模等提前介入,重點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鼓勵發展的產業用地。
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不動搖 提高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較為明顯
2016年,我市被確定為第四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不動搖,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決策部署,采取綜合措施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作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較為明顯的地區受到通報表揚。
我市構建起強有力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領導體制,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實現醫療、醫保、醫藥由一位市領導分管。同時,切實落實政府投入責任。據統計,2015年至2017年,市本級財政醫療衛生投入分別同比增長12.8%、18.1%、30.8%。
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對因取消藥品加成而減少的合理收入進行多渠道補償。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平穩調整上千項醫療服務價格。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全部開展藥品采購“兩票制”改革。
在提升醫保保障力度方面,2017年,我市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提高到680元/人和720元/人,其中財政補助標準從440元提高到460元,實現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和財政補助標準雙提升,城鄉參保人員保障力度進一步提高。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通過多種措施,控制住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同時,推動按病種收費改革,確定100余個病種,在公立醫院試行按病種收費。
將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兩大抓手,推動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秩序。
持續推進醫聯體建設,由城市大型三級醫院牽頭的醫聯體覆蓋了全市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百姓在社區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和健康服務。
原標題:成都這四個方面工作獲督查激勵
濰坊檢驗檢疫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
深圳一女子請網友吃飯卻被偷錢 竊賊:為了“有面子”
市婦聯舉辦親子協作比拼賽
汝城縣首家標準化綜合服務平臺投入使用
周口港區多部門合力打造“文明社區”“安全社區”
成都這四個方面工作獲督查激勵
交警熱心救助 幫“背包啞男”回家
第三屆中華建筑文化夏令營開營
驚險!3歲幼童獨自在馬路上亂跑 路過的警察蜀黍一把抱起他!
“農行掃碼付”已全面投放市場 以后付款更方便
綿陽緊急應對雨情天氣,16家企業儲備大米400噸、面粉150噸…
[興山]老干部為智庫建設發展建言獻策
為保春運資興運管將對11座以下客車發放道路運輸證
"吸著吃肥桃"抖音大賽等你來
女人的人生
市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報告會,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你同意嗎?】在滟瀾洲采訪后的真相,揭秘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龍感湖管理區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
合川:增加文化傳承投入 切實加大非遺保護
臺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接受胡海良同志辭去臺州市監察委員會主任職務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