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港灣。當你遇到挫折需要呵護的時候,家就是你停泊的憩息地方。然而,命運并沒有眷顧所有人,有的人一出生就沒有家,沒有親人陪伴他們走過每一個崎嶇的路口。有這樣一群愛心“媽媽”,她們每天幫這些孤殘兒童洗澡,喂他們吃飯,陪他們玩耍,助他們康復……
這群特殊的“媽媽”,就是市福利院的護理員們。據悉,市福利院目前有女護理員23人,她們在平凡的崗位從事傳播人道、弘揚博愛的護理工作,為孤殘孩子打造一個溫馨的家。
用愛心呵護每個孤殘孩子
近日,記者走進市福利院生活區,一個忙碌的身影映入眼簾。她時而給孩子們擦拭口水,時而為孩子們更換紙尿褲,時而給孩子們翻身。這個忙碌的人名叫楊換喜,是市福利院的一名護理員,她在這里已工作了16年。
市福利院兒童部住著一群特殊的孩子,需要護理員加倍的呵護。楊換喜告訴記者,剛入院的嬰兒,患有各種疾病,護理員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去照顧他們。楊換喜回憶,去年5月,1歲的陽陽芯被送到了市福利院,由于患有心臟病,她曾兩次在哭鬧時呼吸困難,危急時刻,楊換喜當即進行心肺復蘇,將陽陽芯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我們照顧的孩子身體情況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我們給更多的耐心、愛心,去了解他們的不同需要。”楊換喜說。
除了在兒童部照顧小孩,楊換喜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接送兩位福利院的小孩上下學。每天,她早上7點不到就要到市福利院送小孩上學,下午5點,再到學校將小孩接回福利院。這種“媽媽”般的照顧,雖然讓楊換喜少了許多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但她認為一切都很值得。
用耐心陪伴孩子們的成長
兒童部里,1994年出生的年輕“媽媽”陳靜怡正在引導腦癱患兒陽陽娜走路,在她的帶領下,小孩輕輕地踱著小腳,雖然走得踉踉蹌蹌,但“媽媽”卻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陽陽娜來福利院1年多,在護理員的悉心照顧和專業訓練下,肢體協調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市福利院始終堅持“養護”“醫療”“康復”“教育”四位一體的辦院宗旨。據介紹,只要殘疾兒童身體情況符合要求,該院都會創造條件讓其在專業醫療機構實施康復手術,并配置感統室等康復設施及專業人員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康復訓練。目前,該院殘疾兒童康復率達95%,近四成腦癱兒童的自理能力得到改善。
“我們曾收養過一個腦癱患兒,3歲還不會走路和說話。護理人員運用殘疾兒童護理專業知識,對他進行運動、認知、語言能力等方面的康復訓練。”兒童部主任彭少榮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小男孩沒挪動兩步就跌倒,好長一段時間走路能力都沒有提高,對此,護理人員沒有灰心,經過一年多訓練,小男孩在大人的攙扶下可以走路了,并且說話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其實看到這些孩子們健康成長,真的很有成就感。或許,這就是這份工作最大的價值所在了。”彭少榮說。
細心留存孩子的尋親線索
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孩子,大都有著不同的遭遇和辛酸的往事。為了使那些迷失兒童早日回到父母身邊,對剛進兒童部的每一個孩子,護理員們都要反復、仔細地詢問,并保存好她們身上攜帶的物品,為這些孩子日后回到父母身邊提供重要的線索。
幾年前,一名8歲的腦癱男孩被丟棄到市福利院門口,因他說話斷斷續續又不會寫字,護理員費了很大周折都沒能幫他找到家。后來,經過日常的細心詢問和多次調查走訪,終于將腦癱男孩送回他父母身邊。當他的父母看到回家的兒子被養得白白胖胖時,慚愧地流下了淚水。“如果沒有一顆慈愛的心,沒有一種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誰又能在接收孩子時把一件件臟兮兮的衣物和一些微不足道的物件細心地保留起來,為孩子日后尋親提供重要線索呢?”彭少榮說。
市福利院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除對符合入學條件的孩子全部安排就近入學外,還對外招聘專業教師,在院內設置圖書室、特教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給未符合讀書條件的孩子提供充裕的學習空間。“我以前雖然沒有媽媽、沒有家,但是現在我有家了,我有許多媽媽,市福利院就是我溫暖的家,阿姨就是我媽媽。”如今已入讀中專的陽福蝶曾在作文中如是寫道。
春節前,中心城區還有這些城市建設都要搞定
北京市8萬余公車統一標志 將納入平臺統一管理
市國稅局積極采取措施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洪湖市農業專家為冬季作物防寒抗凍支招
外交部發言人:普京訪華將為中俄關系發展注入新動力
市福利院愛心“媽媽” 營造溫馨之家
大力度高頻次監督“散亂污”企業整改
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安全監管誰負責 我州五部門聯手共治
創業故事|唐磊:幫8萬多大學生找工作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曹俊杰檢查指導自貿區工作
2018年第7期蚌埠市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
示范園區傳達學習市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
云夢縣教育局舉辦慶“五一”主題演講比賽
2018黃河口公路自行車賽開賽 千余騎手演繹速度與激情
生于1978 | 陸新宇:立足基層司法崗位 培養尊法守法意識
襄城縣加大監管力度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深圳交警光明大隊組織警力開展禁摩限電暨行人非機動車專項整治行動
李平:努力把西湖景區打造成現代化大美阜陽新名片
鶴山區教育考察團到浚縣考察學校特色建設工作(圖)
渠化島頻現“禿頂”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