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交響民族器樂劇《笛韻天籟》將亮相上海之春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河南賈湖遺址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頂鶴尺骨制成的骨笛,將中國音樂的起源推進到距今8000多年前,震驚世界。去年在央視《國家寶藏》中驚艷亮相的骨笛也讓這件古老的樂器被更多人所了解。8000多年前的遠古笛音,是否能穿越歷史得以重現?
歷時一年,笛子演奏家唐俊喬聯合貴州玉屏璞韻簫笛文化有限公司制笛師王建宏,成功地用樹脂合成材料和苦竹,復原出音色極為接近的仿骨笛。作為2017年國際藝術基金項目,上海音樂學院大型原創交響民族器樂劇《笛韻天籟》將于5月1日—2日亮相第35屆“上海之春”,唐俊喬將吹起天籟笛音,帶領觀眾從一件樂器的發展中感受歷史與文明的演變。
反復試驗研制出仿骨笛
浙江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蔣國基是《笛韻天籟》的特邀演奏家,他拿出一只用雞骨仿制的骨笛,吹奏起作品片段,笛音中有古代音樂的幽遠,又有現代音樂的抽象。這一次復制的笛子中,包含一支用雞骨做成的骨笛,和一支用自然死亡的鷹的腿骨制作的骨笛,而更多的是樹脂合成材料和苦竹制作的仿骨笛。
“中國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二胡、琵琶、揚琴等都來自異域,笛子算是土生土長的樂器。而且,笛子不僅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也能稱得上是世界樂器的鼻祖。首次在舞臺上呈現根據出土文物仿制的骨笛之音,我希望能讓觀眾聽見這件樂器的歷史底蘊,也看到這件樂器的創新發展。”唐俊喬說。
骨笛復原的重要依據是河南賈湖253號墓出土的6孔骨笛實物。復原團隊首先測量了不同出土骨笛的內徑、長度以及管壁厚度,取平均值,再依據平均值數據,采用紅木、紫檀、杉木、紫竹、湘妃竹、苦竹、樹脂合成材料等進行反復試驗,最終確定用樹脂合成材料和苦竹復原,研制出與出土骨笛音色相似且音準更精確、音質更豐滿的仿骨笛。目前,團隊復原的仿骨笛正在申請專利。
中國歌劇舞劇院編劇徐瑛將《笛韻天籟》設置成四幕,從笛子的演變折射出文明的發展。徐瑛表示,從骨笛到竹笛的演變,實際上反映了先民們為了生存向動物展開殺戮,到自覺棄骨笛、取竹笛,追求竹之氣節和竹之風骨的過程,象征了人從低層次的生存追求到高層次的精神追求的演變。
民族藝術要有“國際范兒”
交響民族器樂劇《笛韻天籟》讓人們聆聽來自遠古的笛音,但這并不僅僅是一次復古,它在文化立意、音樂形式、器樂體裁、音樂創作、演奏技法等方面都有大膽的創新。音樂總監許舒亞說:“《笛韻天籟》既有民族音樂,也有交響樂,甚至還有合唱和電子音樂的融合,這是一部在音樂上充滿原創性的作品,將給觀眾帶來驚喜。”此外,《笛韻天籟》還將在音樂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藝術制造出充滿意境的視覺圖景。視覺總監代曉蓉說:“音樂是抽象的,如何在視覺呈現上達成寫實與寫意的平衡是個難題。但我相信,現代科技手段為藝術表達拓展了新的空間,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利用它。”
除了音樂與視覺的創新,《笛韻天籟》在表演上也有諸多創造性的呈現。唐俊喬特別請來中央芭蕾舞團一級編導費波,為演員們進行形體訓練,讓他們在舞臺上除了“奏”,還可以舒展肢體,更自由地“演”。令唐俊喬驚喜的是,接受過形體訓練的學生們,再去吹同一首曲子,明顯能更好地傳遞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林在勇說,《笛韻天籟》既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質,又充滿了“國際范兒”。“《笛韻天籟》為傳統民樂在現代藝術潮流中的發展,也為民族藝術走向國際舞臺,進行了新的有意義的探索。”
威海仲裁委員會秘書處走訪市住建局
市府辦機關黨委召開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信息系統更正/變更公告
青川縣井然有序縱深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
泰州供電公司2018年5月11日取消停電公告
原創交響民族器樂劇《笛韻天籟》將亮相上海之春 8000年前的遠古笛音再響起
[公安局]新津縣局走進校園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講座
一“草”一“木” 促農富
【聚焦】一名“癮君子”瘋狂作案30余起,偷盜贓物全換毒品
羅新禮蒞臨指導開通運行紹興-樂山精準就業扶貧數據共享系統
加油站進口 車輛側翻漏油起火
全國首家戒毒康復場所內戒毒專科醫院在渝成立
2018石首桃花季活動即將開幕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
屋內"煤氣"滋滋作響 "鐵臂哥"撞開防盜門救出輕生女
開年大戲——孫敬學堂幼教集團舉辦蒙經擂臺賽
王家良到蓬溪縣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工作
陽春市:開展信訪法規宣傳普及日活動
六大文化活動周
臨沂品牌誠信企業戰略聯盟將成立 歡迎大咖加入
南寧市電動自行車智能防盜地網工程成效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