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崇仁訊 (熊仁華、通訊員崔偉群)崇仁縣相山鎮山斜村的村民宋國慶,近年來將村中400多畝拋荒地租賃下來種植水稻,成為全國種糧大戶。如今,宋國慶年收入30多萬元,并常年聘請4個村民幫自己干活,他們每人年收入有三萬元。在崇仁縣,像宋國慶這樣不使鄉村土地拋荒且帶領村民脫貧的職業農民達2000余人,承包面積突破17萬畝,職業農民挑起該縣農業發展的新“大梁”。
近年來,為破解土地撂荒現象,該縣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積極鼓勵農民通過承包或租賃方式大力發展規模種植。為解決職業農民用地問題,該縣大力支持各類有資金、懂技術、會管理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組織或個人,將一家一戶分散的地塊流轉集中起來,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工商部門對現代農業經營所需土地,由流轉方和農民面對面“談判”定奪租金,工商部門、村委會居中協調,以現金補償、實物補償、入股分成、入股分紅、補償加分紅、托管、半托管等形式,實現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為幫助職業農民做大規模,崇仁縣扶貧辦、農商行、就業局等部門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六家橋的麻雞,白鷺的實木紅心柚、河上的葡萄、三山的靈芝……這些拿得出、叫得響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匯聚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該縣按照因人而異、注重實效的原則,積極促成新型職業農民與貧困戶之間通過農商行信貸資金“捆綁”方式結成對子,并雇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自家農場做工,就地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搞好示范帶動,面對面傳授農業技術,使貧困戶不斷提高生產技能,增強發家致富本領。
三山鄉聶家村的聶國軍,受益于新型農民技能培訓,掌握了一手靈芝種植技術。幾年前,他在農商行的資助下投資搞林下仿野生種植靈芝獲得成功,產品走出國門,遠銷日韓,收入也相當可觀。為帶領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他成立江西羅山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幫助貧困農戶培訓靈芝種植技術,推行統一育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集約化運作模式,采取“電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入社貧困戶達30多戶,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200畝,野生靈芝原產地2600畝,貧困戶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晉源區姚村社區“金牌月嫂育嬰之道”培訓班圓滿結課
潛山縣農委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赴江蘇學習
陽江推出稅收新舉措降低企業稅負
物 阜 民 康 奮 進 時
懷遠荊涂學校開展“預防手足口病”主題班會活動
崇仁職業農民挑起鄉村振興“大梁”
保健品消費防欺詐 執法部門街頭“上課”
保靖縣人民法院對外發布"懸賞公告" 讓"老賴"無處藏身
音樂創演秀《幻樂之城》將實景落戶貴州成常態化演出
尊師重教 助力文明
共排查群租房2324戶 楓橋街道以高壓態勢整治各類火災隱患
成都又一獨角獸誕生!阿里巴巴20億戰略投資1919
聞汛早防 未旱先謀
無為縣在全市率先推出企業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
市食藥監局加強快檢室建設 保障高校食品安全
宜章縣:長行村鎮銀行真情幫扶貧困戶
全區“智慧司法”建設會暨司法所工作會議代表到呼和浩特市觀摩司法行政基層和信息化建設
東營區統計局四舉措推進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
大山洞社區關愛留守兒童 “我跟愛心爺爺學國畫”
惠溪路工程加班加點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