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風鑄就干事創業原動力
——昭化區招商局駐鴨浮村第一書記王勇印象
謀劃的鴨浮村購物中心即將建設;
蜀道植物園的拆遷即將完成;
貧困戶羅萬金養殖的土雞羽毛鮮艷,市場價格不菲;
……
9月11日,記者在昭化區昭化鎮鴨浮村采訪,不論是村干部,還是普通村民,都對駐村第一書記王勇的工作翹大拇指。
公示表發到家家戶戶,好作風換來接地氣的好方法,好方法贏得村民的大力支持
2017年5月,王勇作為昭化區招商局外來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被昭化區委組織部派到昭化鎮鴨浮村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工作。
鴨浮村位于利州區寶輪鎮和昭化古城之間,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2800余人,是一個大村,村莊內小洋樓比比皆是。令王勇想不到的是,這個村通過精準識別,還有41戶116人需要脫貧。
村民要脫貧,干部須發力。而鴨浮村屬非貧困村,發展的任務重。初來乍到的王勇,通過走訪,迅速摸清了村情。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脫貧。王勇對如何開展好工作,心中有了數。
鄉村工作,人們常說上頭千條線,下面一針穿。面對城鄉結合部的村上工作,發力點在哪里?“他有一個特點,遇到問題,就走村入戶摸情況,回到辦公室,辦法也就出來了。”面對記者,鴨浮村支部書記張江山對愛跑“下面”的王勇不斷夸獎。通過走訪,王勇意識到,干部必須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只有群眾滿意了,干起事來才順當。而老百姓認可的村社干部,公正廉潔是第一位的。其實,近年來不斷加強的組織建設和不斷完善的規章制度,村社腐敗現象得到有力遏制。但部分群眾依然不滿意,認為村社干部多吃多占、優親厚友。造成這一現象的癥結在于信息不對稱,老百姓不了解真實情況,對村社干部產生猜疑也就不可避免。
通過調研,掌握了真實情況,如何破解?
王勇從改變村社干部作風抓起,從老百姓關心的惠民政策落實抓起。談起抓作風紀律,張江山對王勇挺佩服。轉變作風的干部,不是在辦公室完善制度,就是下社入戶。作風一變,問題化解在基層,上訪少了,專注發展的勁頭足了,老百姓最盼的愿望也收集起來了。
西成高鐵、濱江大道、108國道改線工程、“兩路一隧,近些年,鴨浮村的重點工程多,隨之而來的是拆遷也多了,拆遷補償資金也多。如何防范和杜絕腐敗?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劑。王勇要求補償資金不僅要在村、社公示欄張榜公示,而且要求將公示表發到每家每戶。
“我家青苗和土地補償費共計5.6萬元,表上寫得很清楚。”鴨浮村十三社的楊興華很滿意。
“把拆遷補償資金表發到家家戶戶,這一做法,在我們整個昭化鎮,都屬創新。”鎮黨委書記王偉對記者說。有了公示表,不僅對自己的情況一清二楚,對其他人的情況也一目了然。村社干部一碗水端得平不平,群眾心中這桿秤一稱,心中就有數了。
作風一變,工作做實了,老百姓心氣順了,工作就好開展了。目前,蜀道植物園征收土地589畝,涉及21戶;“兩路一隧”征收土地200余畝,涉及23戶。“征拆工作進展順利,不影響施工建設。”王勇信心十足。
孵化村集體經濟,增強貧困戶生活信心,發展適銷對路的產業,為了脫貧,辦法總比困難多
鴨浮村村委會旁,有一處簡易的農貿市場。“不久的將來,這兒將變成購物中心。”從工地匆匆趕到村委會的村主任羅仕江說。
鴨浮村雖然不是貧困村,但也要發展集體經濟。發展什么呢?王勇調查后獲悉,昭化鎮征拆集中安置點建在鴨浮村,可安置400余戶;鴨浮村是一個大村,近3000人,需求沒問題。本地村民有養豬養小家禽的傳統,近年來又大力發展枇杷、脆紅李、雪梨等小水果,供應沒問題。采取線上線下模式建購物中心,既滿足當地老百姓日常所需,又能將本地特產遠銷外地,實現增收。和村委會一班人一商量,大家都贊同。“集體經濟收益20%留存村集體用于發展,80%用于村民分紅。”張江山說。目前,購物中心已進入設計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
王勇一個月要下村20多天,他到老百姓家中,總愛和群眾拉家常,給他們講國家的好政策,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貧困戶羅萬金是鴨浮村九組人,去往他家的100余米長的水泥路剛鋪好。“為了這段泥漿路變成水泥路,他多次找領導,王勇去‘化緣’,這個老大難的問題終于解決了。”張江山一邊走一邊訴說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見來了生人,狗不停地吠叫著。羅萬金喝住狗,趕忙招呼我們快坐。一臉笑容的羅萬金,暫時忘了愛人的病痛,如數家珍地訴說:別人撂荒了的地,他今年種上水稻,要收1萬余斤。王書記幫他爭取產業發展資金1萬元和政府貼息貸款3萬元,他用這些錢栽了800棵梨樹和200窩枇杷,還養了500只土雞。為養好雞,羅萬金跑到區農業局參加培訓會。說到高興處,羅萬金有些激動,一只土公雞要賣100元。房前屋后,土雞不時鳴叫著。羽毛鮮艷亮麗,精神十足,一看就知是散養的土雞。
趙維兵是鴨浮一社人,家庭因病致貧。一樓一底的房子,寬敞的院壩,看起來煞是氣派。“房子立起來了,但屋里是空的,沒裝修。王勇拿‘以獎代補’的妙招,獎1000元,老趙自己投入六、七千,把地板磚貼了,樓梯間的扶手也做了。現在看起來,舒展多了。”張江山爬上二樓,不住地點頭說好。坐在院壩里,趙維兵說:“這院壩7月份才硬化好。王書記給我找了11噸水泥,喊我去買,沒得這筆錢,買不起。”
種桃樹、栽枇杷、養土雞,說起產業規劃,老趙胸有成竹。
從言談中,從音容笑貌中,知道羅萬金、趙維兵們已從貧困中走出來。告別貧窮,不僅收入上去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氣神足了。有了精神,有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好日子就在前方!
這些改變,他們都說從心底里感謝第一書記王勇。(記者 劉乾輝 歐陽亞麗)
紹興市紅十字會領導參與市主要領導春節慰問活動
市審計局機關黨支部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
古稀老人收藏祖上82份舊契約
立足生態優勢 奉新開拓發展新動能
市教育局傳達學習市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會召開
昭化區招商局駐鴨浮村第一書記王勇印象
九江市開展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督導檢查
就《咸寧市城區山體保護條例(草案)》市人大法制委開展立法調研
【豐收節里話豐收】慶豐收大戲
市教育局獲全省教育工作業績考核第一名
被總書記點贊的女孩添幫手 8支杜誠誠志愿服務隊成立
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佛山落地生根
高新區公安分局深化作風整治
雜文創作暑期采風進校園
宜賓男子騎車遇飛來橫禍 家屬全城尋找肇事者和熱心“的哥”
分兩階段專項督查整改工作
我們的安全 源于他們的守護
致全市2018年春季高考考生及家長的一封信
周口報業集團來恩施州對接兩地旅游文化商貿交流合作
臨沂高新區城管局排查社區環境衛生 力爭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