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積存垃圾
連心橋
養牛場
整治村容村貌
光伏產業
馮府明家舊房子
去年建起的新居
三年奮斗看變化
盂縣上社鎮外獨頭村地處偏遠,產業結構單一,全村有36戶106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起,在市委辦公廳的幫扶下,外獨頭村建起養牛場和光伏產業,為貧困戶分紅,全村在2017年脫了貧。如今,外獨頭村又推出了激勵制度,重新制定分紅機制,進一步激發貧困戶的干勁,邁上致富路。
夏末的傍晚,氣溫逐漸降低。趁著涼快,外獨頭村村民張美秀走出屋子,打水、掃地、擦玻璃……不大的農家小院被收拾得干干凈凈。不一會兒,張美秀的丈夫馮忠只下工回家,幫忙做起家務。夫妻兩人一邊忙活,一邊算著今年的收入。馮忠只說:“除了種地和打工的收入,聽說今年村里還有分紅和獎勵,咱們可得好好干。”
馮忠只口中的“獎勵”,是外獨頭村今年新制定的分紅政策。2015年起,市委辦公廳與外獨頭村結成幫扶“對子”,開始為村里脫貧想辦法。經過3年的努力,大家找到了脫貧良方:通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為外獨頭村脫貧加速。
盧曉剛是市委辦公廳派駐外獨頭村的第一書記,對于村里的情況,他十分了解。“外獨頭村沒有產業和集體收入,基礎設施薄弱,部分土地貧瘠,村民收入水平低。我們幫助村里復墊土地、改善基礎設施,建起養牛場,上馬光伏產業,實現了貧困戶增收,2017年整村脫貧。”盧曉剛說。
復墊土地是市委辦公廳幫扶外獨頭村以來做的第一項工作。村里對這些貧瘠的土地“動手術”,把土層加厚,又新造了30多畝耕地。復墊土地的工作惠及所有村民,新造的土地也平均分給了大家。改造過的耕地上,農戶們種植了谷子、玉米等作物,根據第一年的收獲測算,復墊過的土地上種植的莊稼,收成很不錯:以玉米為例,復墊過的土地每畝能增產250公斤,增收400元。
隨后,外獨頭村在市委辦公廳的幫扶下,陸續整治村容村貌,清理積存多年的垃圾,還粉刷了沿街墻面,設置了4個垃圾點。整治過的街道與從前相比有了很大改觀。外獨頭村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建起了“連心橋”,方便人車出行;村里打出了一口150米深的水井,解決了村民吃水問題,為發展養殖業提供了條件。
2016年,利用爭取到的資金,外獨頭村建起牛舍、購回50頭肉牛。肉牛由村里統一管理,待繁殖后出售,為村里分紅。此外,外獨頭村還新建了100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如今,牛場管理已經步入正軌,預計年底養殖規模可達75頭。盧曉剛說,村里新建的光伏產業也并網發電,“預計到年底,全村產業收入可到13.5萬元”。
為了轉變村民思想,激發內生動力,外獨頭村重新制定了分紅機制,建立了激勵制度,今年的收益分配模式定為“3+3+2+2”模式,即:貧困戶分紅占30%、貧困戶獎補占30%、非貧困戶獎助占20%、村集體分紅占20%。
“村里計劃今后把每年產業收入的30%用于獎補貧困戶,例如,貧困戶自主創業每人獎補800元;外出打工的村民每人獎補500元;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以上在校的貧困戶學生,除享受國家相關政策補助外,每人每年獎補1000元;積極主動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貧困戶每畝調產的土地獎補100元;積極主動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貧困戶給予獎補,每畝獎補100元等等。”盧曉剛解釋道,這樣的激勵制度能夠激活貧困戶的自覺能動性,雖然全村已經脫貧,但可以為增收路上增添新動力。
工作步入正軌,盧曉剛開始盤算下一步發展計劃。他說:“按照發展規劃,下一步村里將利用養殖肉牛的成功經驗,逐步創建外獨頭肉牛產業園區,輻射帶動周邊肉牛產業發展,實現‘抱團’脫貧致富。”
貧困戶危房翻修記
“房子修好了,日子也更好了”
8月13日臨近中午,外獨頭村上空炊煙裊裊。村西的一處院子是馮府明家,他的妻子正麻利地切菜、開火、燒水,準備午飯。
馮府明家的廚房里,灶臺、墻壁干凈整潔,廚具也收拾得利索,偶爾有菜葉落在地上、油星濺出鍋外,也會及時收拾。“去年俺家翻修了房子,和從前比起來條件好了很多,墻壁和地板可不能弄臟了。咱雖然經濟條件差點,但一樣要收拾整潔。房子修好了,以后日子更好了。”馮府明說。
年過六十的馮府明是土生土長的外獨頭村人。馮府明小時候就在這個老院子住著,結婚、生子后,一家人也住在這間院子里。前兩年,一家四口人都要他養活,在外打工的收入僅夠一家人吃飯。兒女結婚前,他也想著把老房子翻新一下,但算算一年到頭的收入,一家人又打起了退堂鼓。
2014年,馮府明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在村里的幫助下,他享受到了盂縣危房改造的政策,國家補貼1.4萬元,再由他自籌一部分資金,把老房子徹底翻新。
新房子是磚瓦房,四間正房,還有一間配房,都用紅瓦蓋了屋頂,避免長雜草、漏雨,天熱時,還能隔絕熱量,住著更舒服。房子外墻粉刷一新,白色的墻壁很干凈,鋁合金的玻璃門窗透光性很好,太陽出來,照得整間屋子亮堂堂的。屋里的地板鋪了磚,墻上也抹了灰,雖然使用大部分還是以前的舊家具,但收拾得干凈整潔,和以前的舊屋子完全不同。
“蓋這間房子,花了不少錢呢。”馮府明說,除了國家補貼的1.4萬元,他自己還跟親戚借了一部分,“房子是一輩子的事,得建個像樣的屋子”。
老房子拆除前,馮府明曾經站在院里,與老房子合過影。“從小住到大,畢竟是有感情了。”馮府明說,他家的老房子雖然也是磚瓦房,但年久失修,而且當時經濟緊張,有些是用黃土和泥抹的墻。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木質門窗曾是家家戶戶的“標配”,將報紙或毛頭紙糊在窗戶上,馮府明家也是這樣。馮府明說:“報紙不擋風,還常有破洞,冬天屋里靠近窗戶的地方很冷,把爐子燒到最旺也不管用。夏天蚊子從縫隙飛進來,睡不了一個囫圇覺。”
新房子改造完工,馮府明又和房子合了個影兒,身穿同樣的衣服,站在同樣的位置,身后的房子,卻截然不同。“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場夢。以前又破又黑的屋子,現在亮堂堂的。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讓我生活一天天好起來。”馮府明說,如今,他在外打工,妻子照顧家里,孩子們已長大成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侯節 冀貞)
先裝修后付款?不過是福州家裝公司玩的套路而已
懷揣夢想 不負韶華——九江市中心幼兒園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舉行
“南陽連續多月獲生態補償金”引發網友熱議—— 全民攜手共建 同享碧水藍天
[成華區]匯賢集智 成華區成立社區發展治理“市民智囊團”
撫順特鋼高端模具鋼產品應用在科技和生活的最前沿
激勵制度助外獨頭村脫貧加速
成貴高鐵又有新消息!還有宜攀高速、新機場……宜賓“公鐵水空”再升級!
互聯網企業的強勢進入 新零售時代嘉興傳統商超在“店+”什么?
全市公安機關開展以“110,守護新時代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鄒平縣:孫利華到黛溪、黃山街道開展相關活動
蘭考縣創新“一站式”結算方式方便百姓看病
市農牧局馮樹民局長到成安縣、臨漳縣、磁縣調研
秀才藝
穆仁先到分包路段現場排查問題
浦城相關部門走訪轄區網約車企業
[氣象] 注意!強冷空氣本周三“到貨”
保護區別墅拆不掉 別讓假裝整改大行其道
開封交通建設集團召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會議
中國稅務報:浙江國稅:扶貧結對情不斷
北安市領導視察“我的房前屋后”鮮活農產品定制認購助貧增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