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由南至北過四川省廣元市,在廣元市昭化區接納白龍江后,向南流至閬中市。閬中因境內的“閬中古城”聞名天下,但重慶日報記者10月16日隨大型紀錄片《嘉陵江》跨媒體系列行動文旅考察團在閬中采訪時,得知這里竟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當地近年來依托春節文化助力旅游提檔升級,引來不少游客來閬中為春節“尋源”。
▲嘉陵江從閬中穿城而過的美景( 閬中市委宣傳部供圖)
說到閬中與嘉陵江的淵源,便不得不說“閬”字的由來。“閬”是高門的意思,《輿地紀勝》中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意為:閬水即嘉陵江水,環城三面而過,城在閬水之間,故稱閬中。閬中被嘉陵江水三面環繞,青青群山四面合圍,山川形勝,風光秀美。
閬中古城戰國時為古巴子國國都,自秦置縣起已有2300余年,歷代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為四川省會20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公元前104年,西漢閬中天文學家落下閎編制了《太初歷》,恒定春節為“孟春正月朔日為一元之始”(即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此后兩千多年中,每年春節的日期都固定在“正月初一”。2004年9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而落下閎的家鄉就在閬中。
▲嘉陵江從閬中穿城而過的美景(閬中市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閬中至今仍保存著亮花鞋、舞草龍、游百病等眾多春節民俗活動,在傳承春節和保護春節文化資源上具有標本意義,2010年2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閬中“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稱號,閬中名正言順成為中國春節文化的發源地。落下閎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春節老人”,成為中國春節文化代言人。
閬中市副市長易良介紹,近年來,閬中著力發掘春節文化,于2018年春節舉辦了首屆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 ,設置了年味美食節、新春曲藝節、迎春花燈節等活動。其中的迎春花燈節設置了落下閎及二十四節氣、春節民俗、特色燈藝等6大展區,讓游客在閬中古城體會到濃濃的年味。從今年1月24日起,歷時近2個月的春節文化博覽會共接待全國各地游客近90萬人次,同比增加20%。
▲閬中保留至今的春節民俗( 閬中市委宣傳部供圖)
盡管離農歷春節還有一段時間,但重慶日報記者10月16日行走在閬中古城時,發現古城中仍有春節文化的氣息。在閬中古城的中天樓設置著全國獨一無二的春節郵局,在這里可以買到春節文化主題明信片、郵票等,游客可以從這里將新春祝福送往世界各地。
“尋春節之源,到閬中過年!”據了解,依托春節文化,閬中開發了二十四節氣宴席,并即將啟動第二屆落下閎文化博覽會的籌備工作,傳承發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
▲閬中保留至今的春節民俗( 閬中市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 龍丹梅 編輯 周立)
冬日送戲暖人心
農民進行冬季農作物管理
海鹽縣安監局安全培訓考核進工地 讓企業享受“一次都不跑”的服務待遇
舉辦公益沙龍 以社會企業思維創新社會治理工作
我市4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嘉陵江畔的閬中竟然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
67歲居民鄧淑蘭樂做“活雷鋒”義務打掃街道十余年
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績效考核組到我市現場考核
梅耐雪督查暑期安全生產并慰問高溫期間堅守崗位一線的勞動者
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番禺區第十三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
首個整節鋼梁架設成功 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展開
攻略:溫州人家門口的花博會 周末應該這么玩
云和縣被列為國家環境健康風險管理試點縣
渣土車急剎致貨車客車相撞 客車失控撞倒電線桿
“活”了文化 “樂”了百姓 江北-海鹽文化走親進白沙
我市非遺保護工作亮點頻出
市統計局召開2018年全市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工作會議
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深化成果說明會召開
經開區人力資源局全方位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市工信局舉辦培訓班 加強中小企業運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