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日照市林業局認真貫徹落實省林業廳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扶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為統領,以實施新一輪林水會戰為平臺,以興林富民為宗旨,堅持“三個到位”、突出“三大重點”,建立“三項制度”,充分發揮林業行業特色,認真落實精準扶貧任務,加快了貧困地區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精準扶貧的同發展、共促進。
堅持三個到位,強化扶貧組織保障
一是思想認識到位。脫貧攻堅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既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林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在脫貧攻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對此,日照市林業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落實精準措施,全力脫貧攻堅。
二是組織領導到位。局黨組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匯報,研究安排任務。市縣兩級林業部門堅持“一盤棋”,調整充實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林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工作責任,主要領導積極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親自部署精準扶貧工作,及時解決問題;分管領導認真履行直接責任人的職責,親自抓、具體抓、深入抓;工作人員及時進村入戶準確掌握情況、保證精準扶貧工作的質量和進度。全市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工作人員具體抓”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
三是隊伍建設到位。專門設立了扶貧工作辦公室,抽調精干力量、建立工作專班、實行集中辦公,切實解決了扶貧工作有人管、扶貧事務有人干的問題。扎實開展了“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深入查找在行業扶貧工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真落實扶貧干部在崗在位、請銷假等工作制度,確保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全力落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舉辦了全市林業行業扶貧培訓班,邀請市扶貧辦領導專家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對工作不在狀態、履職盡責不到位,及時進行調整,有效地提升了扶貧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突出三大重點,落實精準扶貧措施
一是做優生態扶貧,筑牢發展基礎。圍繞莒北、蓮西、港西、嵐西北等貧困區域,大力實施鎮村興綠、退耕還綠等“十大綠化工程”, 先后安排60名貧困人員從事公益扶貧護林,完成造林10.88萬畝,帶動貧困人口5000余人。同時,按照“環村有綠帶、道路有綠網、街心有綠地、廣場有綠蔭、庭院有花果”的五有標準,深入開展“千村萬樹”栽植行動,著力打造“一村一景觀、一樹一產業”的村莊綠化格局,為發展特色產業、鄉村旅游和脫貧攻堅打下了良好的生態產業基礎。莒縣招賢鎮西黃埠村流轉110畝土地,建設了20個高標準花卉扶貧大棚,讓全鎮515戶、841名貧困村民依靠發展玫瑰鮮切花全部實現了脫貧,人均增收438元。市林業局圍繞脫貧攻堅持續組織開展了“愛心接力、綠色傳遞”特色苗木贈送活動,播種綠色扶貧,共贈送香椿、杜鵑、紅櫟等苗木36萬株,受益貧困群眾2000余人。
二是做強產業扶貧,培育林業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榛子、核桃等經濟林基地7.3萬畝,集中打造了杜鵑、藍莓等“十大”林業特色產業。同時,開展市級林業龍頭企業評選,將支持扶貧發展作為優先評選條件,鼓勵林業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等經營模式,到貧困地區發展精深加工、林下養殖和森林旅游。今年,新評市級林業龍頭企業7家,培育3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示范合作社扶貧示范帶動單位。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94家,發展林業合作組織1022家,打造精品采摘園60多個。東港區西湖鎮董家嶺村是省級貧困村,市林業局指導該村利用扶貧資金建設了7個大棚,協調山東省林業科技鄉土專家于合英到該村投資發展杜鵑花產業。當地村民一方面以土地入股,獲得每畝每年1000元的租金;另一方面,企業免費提供杜鵑花苗由村民承包種植,1年后再按照1元棵的價格保底收購;土地入股的村民還可以到基地工作,解決就業300余人,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從根本上解決了資源、資產、農民三大要素分散這一阻礙農村發展的瓶頸。
三是做實科技扶貧,提升致富本領。在新一輪全市林水會戰中,制定了12項技術指導意見,組建了專家服務團,設立了“3.12”林業服務熱線,組織林業技術專家開展網上服務、電話服務、上門服務、現場服務等送科技活動。聯合大眾網錄制了林業實用技術教程視頻,進行網上林業栽植、管理技術講解,瀏覽量已達10余萬人次。截至目前,已舉辦林果技術培訓班6余期,培訓技術員300人次;開展送科技下鄉4次,發放科技資料3000份,受益貧困群眾2000余人次。去冬以來,以市場為導向,適應貧困山區需要,積極探索推動“南茶北引”技術創新傳承,發展林下野山茶,得到山區貧困群眾的積極響應。省級貧困村五蓮縣戶部鄉黃巷子村,立足該村山多地少、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村集體統一流轉2000畝公益林發展林下野山茶。三年后每畝可增收600元,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指日可待。
建立三項制度,完善扶貧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任務清單制度。制定下發了《林業行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全市林業行業“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做好扶貧工作的通知》,對扶貧工作任務層層進行量化分解,明確了時間、任務,落實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層層傳導壓力、夯實責任。同時,按照省廳每月一次扶貧進展調度會議中指出的存在的問題和扶貧工作新要求、以及市扶貧辦日常工作部署,對工作任務及時調度、促進、完善,做到扶貧工作有人抓,工作責任有人擔,上下一致。
二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堅持行業扶貧與業務工作密切結合,貫穿于林水會戰、林業產業、森林防火、送科技下鄉、日常業務指導等各項工作中,督促區縣進一步細化扶貧工作方案,明確扶貧目標,做到有部署、有督導、有檔案資料,全程留痕。組織各區縣對照扶貧任務清單,逐項進行梳理統計,登記造冊,建立臺賬。落實信息報送制度,建立林業行業扶貧工作微信交流群,討論交流扶貧工作情況,把日常督查和定期考核相結合,對各區縣扶貧工作情況不定期進行成效評估。實行扶貧工作“一票否決”制,對沒有完成扶貧工作任務的區縣林業部門,取消一切市級林業評先樹優資格。
三是建立工作聯系制度。積極做好林業扶貧與全市扶貧工作的有效對接,對涉林貧困人口全部建立檔案。全市統一設計了“扶貧聯系卡”,暢通與貧困戶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組織人員進村入戶準確掌握情況,保證扶貧工作的質量和進度。莒縣還建立了林業扶貧信息公示制度,將扶貧工作人員的信息、扶貧項目、進展情況等通過公開欄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并按照要求在貧困村配備了技術明白人、鄉鎮林業技術員和縣林業技術專家,不定期進行指導幫扶。加強與新聞媒體聯系,對林業扶貧先進典型及時進行總結推廣,進行宣傳。先后在綠色時報、新華網、國家林業政務網、省廳網、市扶貧辦簡報等刊登林業扶貧工作信息30余篇,提高了社會知曉率。
電網升級改造 浙滬山塘風光無限好
關于對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網站進行關停整改的通告
天水伏羲廟、鳳山景區門票價格有降有免
勿忘國恥 居安思危昨日我市警報長鳴 60萬師生參加防空演練
蕪湖組團參展安徽秸稈博覽會
市林業局建立“三項制度” 扎實推進林業行業扶貧工作
人物專訪|蔣夢 有夢可尋,有人可愛,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市農業部門:鐵腕糾四風 重拳治怠政
驚險!產婦即將臨盆疼倒醫院大門口
合作社助推鄉村振興
變廢為寶 減少污染—曾都著力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市經合局深入西郊鄉梁家村結對幫扶工作有序開展
市運管局:繼續對非法營運行為持高壓打擊態勢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赴潛山縣龍潭鄉走訪慰問困難老黨員
我市與土耳其陶瓷城市伊茲尼克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系意向書
市紀委發出廉政短信:提醒黨員干部過一個風清氣正的春節
新一輪創文 知識有獎答題又開始了
城管驛站可以這么美
區委召開二屆30次常委會議
伏缺季細菜價格翻番 云南菜一周后來"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