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改一周年社區門診量增加近三成
西城區醫改成效列全國第一
去年4月8日北京市啟動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后,社區醫療機構門診量上升,大醫院門診量下降。記者昨天從西城區衛計委了解到,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啟動后,西城區的社區門急診量上升了27.52%,二級醫院下降1.61%,三級醫院下降19.12%。區內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西城區居民健康狀況拔尖
據西城區衛計委介紹,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其中關于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的相關通報中,共有全國38個市區,西城區位列全國第一。據西城區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西城區共有364家醫療機構參與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參改機構總數占全市的十分之一。西城區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4.31歲。健康狀況優于全市平均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雙向轉診”機制利好患者
目前,西城區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與上級區屬醫院及公共衛生機構實現了管理、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的“三個一體化”的緊密聯合。社區中心的上級主管區屬醫院建立全科醫學科,調配專家到社區出診、開展帶教,并參與全科團隊工作和簽約患者會診。醫聯體內部各醫療機構充分聯動,完善“雙向轉診”機制,對社區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居民在社區就能享受到二級、三級醫院同質化的服務。現在,不少居民有病先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咨詢或者先撥打家庭醫生的電話。家住教場口9號院的市民侯先生就是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小高醫生的簽約患者。4年前簽約后,他曾經因為頭暈被敏銳的高大夫轉診到大醫院,確診為腦梗。此后,侯老先生一直在社區醫療機構進行后期的跟蹤治療。在侯老先生的帶動下,他的愛人和女兒也與小高大夫簽約,一家人都成了家庭醫生高大夫的“鐵粉”。
醫生作鄰或能服務鄰居
西城區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西城區只有400名家庭醫生,尚不能完全滿足全區居民的簽約需求。為此,西城區計劃通過激勵機制,鼓勵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生來與市民簽約,提供家庭醫生服務。這意味著,今后,西城區的居民很可能與自己的大醫院醫生鄰居簽約,請他來為自己提供家庭醫生服務。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融入到家醫服務中,使家庭醫生團隊更具“專家范兒”、“含金量”更足。家庭醫生工作室設立
另據介紹,目前西城區已經建立了口腔、腦卒中、腫瘤等專科、專病醫聯體;在全市率先建設以優秀全科醫生命名的家庭醫生工作室,組建專科—全科慢病管理團隊。西城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平臺,整合預防、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各類健康服務功能,通過家庭醫生簽約,為居民提供生命全周期服務。通過分析和研究常見病、多發病特點和居民健康需求,制定實施不同種類的簽約服務包。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促使防病在前,關口前移,滿足居民多層次的服務需求,引導居民到社區簽約和首診。本報記者 賈曉宏
尋找湖北女孩小雨,有個汶川男孩想帶你去看周杰倫演唱會!
公務員省考筆試本周日開考 我市將設有11個考點
省農業廳總農藝師潘海平帶隊檢查我市農業行業安全
陜西首次發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
蓬溪縣檢查院舉行2018年“扶貧日”捐贈活動儀式
北京西城區醫改成效列全國第一 社區門診量增加近三成
真特警火眼金睛 火車站假警察被打回原形
我市舉辦病媒生物防制培訓會
河源代表團再添一金 小將周輝杰獲男子舉重冠軍
重點解決“五大”城市問題
“醫有尊嚴”,方能病有良醫
武陵區勝利路小學:班主任專題會議為安全保駕護航
柳開社區的周末打開方式--經濟普查行動
白板引領促發展 智慧培訓展課堂
全市“雙創雙服”活動暨“兩不見面”改革現場推進會議在清河縣召開
市住房保障局全面開展農民購房補貼確認單發放工作
“贛商助學模式”再有90名受資助學子完成學業
張正宿:脫貧攻堅“志”須長存
柳江經濟社會如何發展?老干部是這樣說的
今年夏季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出爐 西安就業競爭力全國37城排名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