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外河的魚是活著游進來,躺著飄出去,趕上哪天刮西風,坐在家里就能聞到臭味,我們還去區里上訪過。”原籍揚名街道楊灣里21號的楊勇南拆遷后時常留念故土,日前,他又來到這里“看望”門前流淌的許夾里浜,“65歲了,又能看見穿條魚,久違了!”最近一次檢測顯示,許夾里浜氨氮、總磷、溶解氧等指標達到或超過Ⅲ類水標準。“一河一策”治黑臭,“醬油河”變成“景觀河”,開創了梁溪區劣Ⅴ類黑臭河變身Ⅲ類水的先例。
許夾里浜是斷頭浜,長約750米,一年前兩岸還都是自然村,如今漫步河邊,木橋橫臥,垂柳依依,在推水和曝氣裝置作用下,水流潺潺,魚群浮動。“伴隨棚改征收,到4月份,河兩岸楊灣里、許夾里約120戶住宅基本拆平,河一頭揚名工業園內原來雨污混流的7個雨水口也做了截污分流。”揚名街道河長辦的莊慧偉介紹,支流是“康復”了,但主河曹王涇還處于劣Ⅴ類,“明年許夾里浜周邊200多畝地要建成梁塘河濕地公園,到時準備將曹王涇水引進來,利用濕地凈化水源。”
同樣是黑臭河,經過一年治理,穿陽光城市花園而過的張巷浜水質有反復嗎?“基本穩定在IV類水質,沒有藍藻的情況下能達到Ⅲ類水。”站在張巷浜與梁溪河的交界口,陽光城市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馮敏娟指點著說,張巷浜的水質主要是被支流盛新橋浜“帶壞”的,如今經過箱涵截污、生態修復等手段,盛新橋浜黑臭不再,張巷浜也跟著好了起來。“張巷浜上半年有4個月指標達到IV類水質。”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等沿線棚改工程結束,還要花1.2億元將盛新橋浜與南邊徐來橋河進行連通,暢通水系。
梁溪區有黑臭河道20條,約占全市52%,目前15條基本消除黑臭。“黑臭往往伴隨‘斷頭’,未來4年計劃通過填埋、新開、遷改、延伸河道,減少斷頭浜67條,還百姓碧水長流。”梁溪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水系溝通僅資金投入就要超過20億元。“目前,首個溝通水系的‘諸家橋浜—蘆村河’工程已在開挖,市民關心的潘步橋河開箱涵工程計劃下月啟動。”
據了解,老城區152條河道中,33條是劣Ⅴ類,為提升水質,從白屈港調長江水入城的工程也已啟動。“除了補水,更要控源,特別是排污企業必須中水回用、節能減排。”無錫大地土壤與地下水修復研究院院長時國民同時是梁溪區治水監督員,目前正參與昆山“263”專項行動。他告訴記者,昆山企業通過中水循環利用,現在每天可減少污水85萬噸,梁溪區或可借鑒。
鑼鼓塔街道督查金鞭大道市容市貌工作
玉洪瑤族鄉“四化”辦好講習所 引領學習新風尚
仲愷高新區:高新區監察專員辦公室揭牌
江華縣大錫鄉衛計辦:計生服務到家暖人心
普寧市力促鄉村振興與精準脫貧有機銜接協同推進
一河一策,還百姓“碧水長流”
衣舊情深,為愛前行 ——陽明中學舉行為玉樹學生捐衣送溫暖活動
我市52個氣象監測點雨量超過100毫米
新華時評:穩定房地產 調控要從嚴
闊別的家鄉,刮目的美麗
望江新城聯合黨委擎“紅色引擎”促城建
滁州市長熱線回音(2018年8月23日)
公租房里的幸福年
重慶市江津區多舉措加快培育旅游經濟新動能
張西明在西寧二十一中調研時強調 把理想信念和文明的種子播撒進學生的心田
2018-2019年度定點審計、績效評價、資產評估中介機構公開招標中標公示
這個冬日,何家沖不寒冷
國家統計局深入五大連池市調研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工作 五大連池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勇參加調研
中國牡蠣國際高峰論壇舉行
閔行區樂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讀報分享會”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