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新聞網4月2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余歡)“再見了韶山,再見了‘紅色人家’,明年春暖花開時我還會再來!”4月19日上午,來自河南省鄭州市的林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寫了這段文字,并配發了幾張照片。
林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鄭州市人,對紅色圣地韶山仰慕已久,同時很向往江南的鄉村田園生活。4月12日,林先生與妻子來到韶山,了卻自己這兩大夙愿。他通過互聯網找到了韶山鄉韶潤村的省四星級“紅色人家”休閑農莊,這里往北距離韶山市區約一公里,往南距離韶山市游客換乘中心約500米,四周青山環繞、鳥語花香,菜園、果園、魚塘間曲徑通幽,完全符合夫婦倆的心意。
入住“紅色人家”后的頭兩天,林先生夫婦與所有外地游客一樣,瞻仰毛主席銅像、故居,登韶峰、參觀滴水洞,游覽紀念園等,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優美的經典樂曲中接受紅色革命教育的洗禮,感受偉人故里非同尋常的紅色旅游文化。接下來幾天,夫婦倆選擇在“紅色人家”的種養殖基地過田園生活,進菜地采摘、到魚塘垂釣,攀爬林間小路健身,挖野菜、竹筍,累得滿頭大汗,笑得合不攏嘴;盡管吃不慣辣椒、臘肉等特色湘菜,但他們仍然堅持吃,還直呼“辣得過癮、咸得有味”。同時令他們興奮的是,這里的夜晚寧靜,空氣清新,有著大都市無與倫比的舒適感,睡得香、醒得遲,一睜眼就過了早上8點。
“紅色人家”休閑農莊的譚老板介紹,到這里來的游客,其中特別是北方游客,與林先生夫婦的心愿及行程安排基本一致。山莊的營銷手段主要是網上接訂單,每到節假日及其前后一段時間,總是應接不暇。去年,山莊的餐飲、住宿營業收入約100萬元,另外還有雞、魚、蛋、蔬菜等農副土特產品銷售收入;今年清明節的前一天因未及時關閉信息網,結果山莊40多個床位來了70多個訂單,不得不安排人給后面來的訂單客戶一一打電話解釋、道歉。
除了韶潤村“紅色人家”休閑農莊、蝶戀花海觀光示范園等鄰近核心景區的鄉村旅游點,韶山市還有很多不與紅色旅游交織的純休閑農業企業,他們的客源和營銷方式具有“本地、直接、熟客”等特點。
位于韶山鄉新聯村的八畝沖農家飯莊,背靠滴水洞景區,前臨韶山市外環公路。飯莊門前有兩口大魚塘,背后約300米處的半山腰上有座八畝沖水庫;通往水庫的道路兩側,分別是山地雞場和菜土。這些,都是飯莊的種養殖基地。到這里來的消費者,外省、市的人少,本地人占絕大多數。而且,飯莊暫未實施網絡營銷手段,因為基本是些熟客或熟客帶來的親友,有些事先電話預約,有些不約而至。飯莊賀老板說,這里離核心景區相對較遠,特別是受韶峰阻隔,外地游客多以紅色旅游為主要目的,一般不會翻山越嶺到相對偏僻的地方消費;而本地游客多以避暑納涼、休閑垂釣、爬山運動、體驗采摘等為主,自然會選擇這樣的地方。尤其是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家人團聚、同學聚會、民間社團組織搞活動的相對較多,生意特別紅火。有時遇到需要住宿的旅游團體,他就推薦給韶山市區的賓館或其他休閑農莊,雙方互惠互利。
湘潭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實現農旅融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就韶山市而言,鄉村休閑旅游和紅色旅游都是促進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去年,韶山市鄉村休閑旅游接待人數達8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目前,韶山市省三星級以上休閑農莊、農家樂有12家,未評星級的至少有30余家;其中,位于韶山市區的盛德園生態農莊被評為國家五星級休閑農莊。
鄉村振興戰略號角吹響,韶山市的休閑農業穩步推進。韶山鄉平里村田園綜合體項目去年9月正式啟動,計劃兩年內建成集紅色文化體驗、愛國主義教育、文化民俗體驗、藝術農創體驗、田園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省內首個景區型美麗田園綜合體。另外,2014年啟動建設的韶山銀田現代農業示范園,流轉了738畝土地,致力于打造以糧食產業為主線、農業旅游為核心,具備觀光、農耕文化展示、游覽、體驗、娛樂、餐飲、綠色休閑、環境教育等多功能的農業旅游精品和示范基地。經過4年開發,其中“稻夢田園”、“金葵花海”“玫瑰之約”等景觀,已成為這里的休閑農業特色品牌,享譽市內外;尤其是油菜、向日葵盛花季節,每天車水馬龍,游人如織。接下來,園區將重點打造親子勞動、休閑采摘等體驗式項目,促進自身及韶山市旅游項目多樣化、產業多元化發展。這些大型休閑旅游項目的建設,必將成為韶山市今年沖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的新引擎。
古鎮人民醫院專家義診 把脈健康人生
東安紫溪市鎮:授人以漁 助力脫貧
關于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臨5號建議會辦意見的函
福州自貿片區創新激發新活力
郊區:我區召開2017年度遙感監測與土地變更調查情況匯報會
鄉村田園惹人醉 韶山市休閑農業漸入佳境
查獲3宗涉酒駕駛行為
我區舉辦2018年機關市副局級以上離退休干部區委工作通報會暨“迎國慶 賀中秋”茶話會
臨港區多措并舉打造和諧穩定金融生態環境
社交軟件懸賞打擊假新聞
平湖街道“強素質、提作風、作表率”黨的知識有獎測試
政風行風熱線——北海市投資促進局
三亞鐵警嚴打倒票炒票行為
《新時代新女性》(2)黃夕娉、賴素芳:用“愛”凝聚前行動力 以“孝”筑就最美家庭
孟津縣農業局:特種玉米大能量走出農業產業扶貧新路子
[評論]日用陶瓷振興正當時
用真情寫實“為人民服務”
壁掛爐經銷商 齊聚泰安謀發展
景德鎮隊貫徹落實全省調查隊系統綜合統計暨新聞宣傳工作會議精神
市中區教育系統:多舉措幫扶貧困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