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惠州設立地級市,為惠州城市發展注入無形的動力。設立地級市30年,于惠州而言,經歷的是從農業大市到工業大市、再到經濟強市的蝶變傳奇。電力是城市的血脈,這30年間,惠州供電局與這座城市的發展風雨同舟、休戚相關,實現了從“底子薄”到“底氣足”,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跨越發展。
30年間,惠州供銷電量屢屢破紀錄,折射出惠州社會經濟的騰飛發展;30年間,惠州供電網絡不斷延伸完善,驅動著“惠州號”巨人的步履鏗鏘;30年間,惠州供電人攻堅克難,護航著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的啟動與投產;30年間,惠州供電局的技術創新、服務升級從未止步,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
而今,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延續30年的發展競逐,30年的改革勇進,惠州供電局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將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打造適度超前的堅強電網,全方位保障電力供應,為我市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做好服務。
做好設備日常檢修維護確保運行安全。
服務經濟發展
屢破紀錄見證惠州騰飛
設立地級市30年,惠州經歷了跨越發展:從農業大市到工業大市、再到經濟強市。電力是城市的血脈,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電力的支撐,惠州供銷電量逐年攀升、屢破紀錄成為惠州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
1988年,惠州設立地級市之初,全市年用電量不足8億千瓦時,直到1991年用電量終于突破10億千瓦時。自此開始,“惠州號”巨人開始發力,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速——— 2001年,惠州用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2005年,供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2011年,供售電量雙雙突破200億千瓦時;2016年,供售電量雙雙突破300億千瓦時;而2017年,全市供電量已經達到355億千瓦時。
用電量從10億千瓦時到100億千瓦時的增長,惠州用了15年;從100億千瓦時到200億千瓦時的攀升,用了6年;從200億千瓦時到300億千瓦時的跨越,用了5年;實現供售電量雙雙突破400億千瓦時的里程碑,定是在不久的將來,惠州發展的騰飛之態躍然于世人面前。
細細分析這組振奮人心的數據,供電量的快速增長也反映在工業發展的版圖上。數據顯示,近年來,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穩居珠三角前列,被稱為發展引擎的惠陽、仲愷、大亞灣等正是供電實增報裝需求集中區域;從行業看,石化、電子、汽車等支柱產業正是工業用電大戶。由此,供電對經濟的驅動力不言自明。
工作人員檢修線路。
書寫大電網時代
強主網優配網強化電力支撐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用電量攀升,折射的是經濟的飛速發展,而背后支撐的是一張強大的電網。它與這座城市的發展風雨同舟、休戚與共,在這30年間抒寫出一幅壯麗畫卷。
2017年12月22日,位于龍門的220千伏嵐影輸變電工程的順利投產,轉供了龍門片區將近四分之一的負荷,緩解了龍門南部地區用電緊張的局面,還解決了當地電網多級線路串供問題。此外,該項工程的投產還是惠州電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節點:惠州市110千伏及以上變壓器容量達到3012.65萬伏千安,惠州成為正式“變壓器容量3000萬千伏安”俱樂部的一員,在廣東電網中位列第3位。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35千伏線路和變電站還是惠州供電的主力軍;而如今,惠州市建成了110千伏以及以上變電站145座,形成了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等各電壓等級的立體現代高壓輸電網架,全市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共404條,總長度達到6064.5公里,主干網架得到了有力提升,保障了惠州市實現跨越發展的用電需求。
伴隨著時間的流轉,惠州供電局主干網架提升之時,配網也在不斷升級,30年間,配網的網架在不斷優化,力求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改善電壓分布和功率分布,讓居民低壓用戶在生活中切實感受到了用電質量的上升。哪怕在偏遠的山區,農網改造的步伐也從未停止,新增配變、改造臺區、架設低電壓線路,電力人的各種努力只為降低客戶停電時間,積極服務“三農”,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據悉,2017年,惠州供電局完成農網改造投資8.78億元,完成率100%,全面完成181個中心村升級改造,農網質量進一步提升,尤其極大增強了農村、山區等以往薄弱地帶的電網。
“2018年供電形勢依然嚴峻,電量增長依然迅猛,各類企業報裝容量426萬千伏安,預計2018年新增負荷需求比2017年增長120萬千瓦,全年負荷最高負荷預計將達到721.8萬千瓦,一年增長的負荷比河源全市的負荷還多。”據悉,2018年惠州供電局計劃投產主變容量255萬千伏安,輸電線路長度374.38千米,配套線路長度177.8千米。配網計劃投資12.5億元,其中,農網改造專項投資就達6億元。“負荷到哪里,電網項目就建到哪里”,該局全力為惠州建設 “五位一體”現代綠色山水城市提供電力保障。
500千伏禎州輸變電工程。
護航重大項目
電力先行解決項目供電“最后一公里”
惠州30年的蝶變升級,其中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發展引擎,向來是穩增長的重中之重。一葉而知秋,見微而知著。對重大項目的保駕護航,尤能體現惠州供電對經濟對民生的重要性。
在2015年,惠州供電局執行新的業擴投資界面標準,將投資界面延伸至客戶規劃用地紅線,切實解決了客戶用電“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積極幫扶大工業項目早上馬、早投產、早見效。
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作為全省第一用電大戶,對惠州供電局的新政策感觸頗深。僅在秋長一處,為滿足伯恩光學廠區用電需求,惠州供電局在2017年就啟動“超級業擴”配網用電工程,為其新建總長度達63.15公里的線路,全程由惠州供電局出資新建配套高壓線路到項目紅線內,伯恩光學直接節省資金9200萬元,再算上永湖、三和廠區的項目在內,惠州供電局累計共投資2.32億元,新建了135公里的線路,為伯恩光學新項目投產注入了充足的電驅動力。目前伯恩光學的第4廠區——— 洋納新廠區已經開工建設,惠州供電局的配套業擴工程也已同步展開,步入規劃設計階段中。
無論是伯恩光學的這些大型骨干企業,還是剛剛起步的小型企業,均可以享受到新業擴實施細則的重大福利,不少企業管理者感嘆,通過惠州供電局的服務舉措,讓企業切實享受到了改革紅利,直接降低了大量成本,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
此外,為降低企業用戶用電報裝時限,惠州供電局落實了“三免”政策:客戶受理免填單、標準化供電方案免審批、標準化設計免審批,著力為惠州市招商引資提供快捷可靠的用電服務。
不僅如此,為保證政府、公安、醫療、金融等重點機構、行業的用電,保障市民能夠及時享受到公共服務,近年來,惠州供電局還完成了對這些機構的電源升級:為這些部門全部配備了雙電源供電,現在每個重要客戶同時能夠享受兩路獨立電源的可靠供電,其供電電源配置合格率和自備應急電源配置合格率均達100%,用電可靠性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提升設備智能化加裝新型故障指示器。
提升運維效能
技術創新可靠供電撐起美好生活
30年的改革勇進,惠州供電局實現了從“底子薄”到“底氣足”的跨越,而今又迎來了讓廣大人民群眾從 “用上電”到“用好電”的時代新要求。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惠州供電局就啟動了供電可靠性創先工作,不求一時之功,尋路于基礎管理,并以此為支點“撬動”可靠性管理躍上新臺階。2013年以來,該局針對近年跳閘最多的供電線路,制定了有效的消缺排患措施,配網線路故障跳閘率每年同比下降20%以上;結合停電計劃做到“逢停必修”,實現了“一次停電完成多項工作”;2014年,公變臺區數突破14000個,惠州供電局常態化開展低電壓綜合治理工作,對全市公變臺區開展負荷普查,累計完成2675個低電壓臺區整改,實現低電壓問題的“動態清零”,大大提升了居民用電體驗,居民端電壓合格率穩步提升至99.985%,達到了“國內領先”供電企業的標準。
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供電服務的需求,給用戶提供更優質、更現代的用電體驗,近年來,惠州供電局以技術創新為導向,通過智能設備運維、科技手段檢修、低壓綜合治理等途徑,力爭讓用戶感知從“用上電”邁向“用好電”。
就在去年,該局根據“機巡+人巡”協同巡檢工作方案,開始試行無人機周期巡視,并廣泛應用到輸電線路日常巡視、故障查找、風險特巡、防風防汛特巡、應急搶修、缺陷處理、工程驗收等方面,去年全年機巡線路超過15000公里。同時開展自動化設備更新換代提升供電可靠性。以惠州供電局自動化建設試點的龍門山區為例,該局通過新增自動化開關、自動化電纜分接箱以及加裝帶通信終端的故障指示器等手段,在去年底已實現自動化覆蓋率100%,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用電的可靠性。
零距離服務客戶
擁抱“互聯網+”優質服務不打烊
30年的發展,于惠州供電局而言,有升級電網的“硬指標”,更有提升客戶服務的“軟實力”。為提升居民用電體驗,惠州供電局客戶服務工作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建立起了一個便捷、遠程“服務圈”,把服務送到了每個市民身邊,實現了“不打烊”的服務。
據了解,如今我市共有826名客戶經理忙碌在一線,“零距離”服務客戶。比如用戶掃一掃二維碼即可加自己的客戶經理為微信好友;開發“客戶經理”app,針對用戶常見問題釋疑解惑,為現場服務提供支撐;推廣“南方電網95598”微信公眾號,用戶綁定后即可足不出戶查繳電費。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供電服務的真實寫照。早在2013年,惠州供電局就開通了支付寶網絡實時繳電費業務;2014年,又增加了95598電話在線繳費業務;2015年4月,24小時自助繳費亭全面鋪開;近兩年,“南方電網95598”微信服務平臺也已然深入人心,只要您動動手指,供電問題全部可“掌”上解決。如今,惠州供電局不僅構建了24小時營業廳、95598熱線、客戶服務網站、客戶經理等自助服務渠道,還與微信服務平臺、銀行代扣、社會化服務渠道等第三方合作渠道相結合的多元化、分層次服務體系。
黨建引領促發展
服務社會展示責任擔當
30年來,惠州供電局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響應中央號召,主動承擔著社會責任,詮釋著新時代國企的責任和擔當。近年來,惠州供電局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供電可靠性金牌企業”等榮譽,成為企業發展的有力寫照。
究其背后的驅動力,以黨建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軌跡由此顯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以企業的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工作和戰斗力。一直以來,惠州供電局的黨建工作都是以規范建設為目標,制度建設為主線,圍繞企業中心任務而進行的。”惠州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黨委圍繞“強組織強干部強黨員”的工作思路,不斷強化黨委領導作用的發揮,創新推出并持續優化“兩個評價”督查工作機制,推動其與企業管理深度融合,更加突出評價工作對日常業務的督查激勵作用,推動黨建工作嚴起來、硬起來、實起來。
“用上電”邁向“用好電”,這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新時代內涵,而黨建工作則把內涵落到了工作實處。惠州供電局把“兩個評價”督查工作機制作為硬指標與黨員職工的考核工作掛鉤,讓黨建工作硬起來。“現在,‘兩個評價’已經實現了所有黨支部所有黨員100%覆蓋,充分發揮了其指揮棒的作用。”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因如此,企業黨建和企業經營是一條心,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全力為惠州人民做好供電服務。
而在此過程中,惠州供電局用一次次實際行動詮釋企業的使命、責任與擔當:做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力軍和先行者;扶貧幫困“送光明”;履行國企社會責任,挺身而出奔赴災區抗災復電……惠州供電人,用實際行動挺起了“責任央企”的脊梁。
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面前,惠州供電局堅強從容的保障能力亦經受住了考驗與淬煉。在 “天兔”、“尤特”、“妮妲”、“天鴿”等大型臺風的災后搶修工作中,黨員沖鋒在前,克服重重險阻亮身份、顯作用,他們除了承擔了本地的搶修工作外,惠州供電還人挺身而出,趕赴珠三角兄弟城市,一次次創造了抗災搶修、快速復電的 “惠州速度”,做到了“人到、旗到、電通”,受到了災區人民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州供電局作為骨干國企自然也責無旁貸。在幫助惠東縣禾多村脫去貧困帽子后,該局又與龍門縣路灘村結對幫扶,通過產業扶持和項目引進等模式,增強該村經濟“自我造血功能”,擴寬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來源,逐步實現精準脫貧。目前該村的水稻專業合作社已正常運營,念黨恩農家米順利上市,通過農村淘寶和該局后勤采購支持等多渠道提升銷量,為貧困戶增收。其他產業也在陸續引進中;此外,35千伏光伏發電項目也已經于去年順利投產,每年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收入。路灘村的村民紛紛表示日子有了盼頭,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一直以來,惠州供電局光明志愿者服務隊組織廣大黨團員志愿者開展關愛病困兒童、慰問困難家庭以及落實“黨員責任崗”等活動,為人民群眾添一份溫暖,送一份光明。正因如此,才有了“惠電俠”青年突擊隊入戶探訪、“光明學堂”進校園、“快樂農田”助收成、“情暖村屋”暖民心等志愿公益活動。
改革開放的30年已成歷史,在“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惠州電力事業又開啟了新的征程,肩負著‘主動承擔三大責任,全力做好電力供應’的企業使命,以百億級的電網建設投入,緊跟城市跨越發展步伐,驅動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
砥礪30年 惠電大事記
●1991年
惠州市用電量突破10億千瓦時。
●1995年
粵東地區首個500千伏變電站——— —— 惠州站建成投產,我市電力樞紐地位初步形成。
●1997年
惠州市開展架空線路電纜化改造,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率先實現城區配電纜“下地”運行。
●2001年
惠州市用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
●2005年
惠州市供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成全省第7個年供電量超百億城市。
●2010年
惠州市第100座變電站———110千伏洋納站建成投產。
●2011年
惠州市供售電量雙雙突破200億千瓦時,成為廣東繼穗、深、佛、莞四大城市后,又一個供售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的城市。
●2012年
惠州市日最高負荷首破400萬千瓦時
●2015年
惠州日供電量首破1億度,惠州成為我省第5個邁入“億度俱樂部”的城市。
●2016年
惠州市供售電量雙雙突破300億千瓦時,增幅居珠三角第一。
●2017年
惠州市第5座500千伏變電站崇文變電站投產。
本版文/圖 本報記者張 培 通訊員蔣立濤
城區“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啟動
猴嘴街道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
節骨眼上扶一把 燈籠生產一片紅
我省啟動丙肝患者援助項目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整改,廣西通報未完成問題桂林有1個
惠州供電局改革勇進30年 助力惠州社會經濟騰飛
熱點前瞻:文在寅訪俄為何要推“新北方政策”
新晃縣扶羅鎮開展農村面包車駕駛人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漳州有一群“熊貓大俠” 時刻準備獻血救人 歡迎更多人入群
靈鄉鎮:移風易俗“細火慢燉”
聊城市腫瘤醫院舉辦惡性腫瘤規范化治療培訓暨2018全市腫瘤專業質控會
常德向都小區樓下餐館油煙惹人煩 餐館:同意自費改煙道
旺蒼縣務實舉措推進脫貧攻堅“春季攻勢”
我市召開創城工作推進會
路邊用軟管輸送乙醇燃料 十堰交警及時排除“移動炸彈”
知名文博專家免費講座 教市民如何甄別藏品真偽
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展集體廉政談話
【民生溝通】S226線洋里至新圩暫無升級改造計劃
熱點話題談心錄丨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
中原區舉辦慶“八一”詩歌朗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