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紅腹錦雞
大沙河黑葉猴
6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知,貴州道真大沙河自然保護區名列其中。至此,貴州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已有11個。
大沙河自然保護區位于道真自治縣,與重慶市接壤,此前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69萬公頃,屬大婁山脈東段南緣支脈。保護區內,最高海拔1939米,最低海拔560米,25度以上的山地占80%以上。
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的前身,分別是1984年建立的大沙河銀杉自然保護區、仙女洞黑葉猴自然保護區。1993年,兩個保護區合并成為大沙河自然保護區,2001年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據介紹,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杉樹,是大沙河自然保護區最重要的保護植物之一。它是300多萬年前的孓遺植物,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014年統計時天然生長數量為1056株,占全國銀杉數總量的26.4%。其中,最大的一株有200年以上樹齡,高19.6米,胸徑48.7厘米。
動物方面,以區內仙女洞為中心的區域,有近20群140多只黑葉猴在活動。據稱,當時的調查數據認為,大沙河自然保護區內的黑葉猴數量,僅次于貴州麻陽河黑葉猴保護區。
此外,大沙河保護區內還分布著珙桐、紅豆杉,以及紅腹錦雞、穿山甲等珍貴動植物。公開資料顯示,該區域內有5800多種動植物,其中魚類資源45種,昆蟲多達500余種。
據了解,受環境條件等影響,大沙河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過程曲折,經歷數年之久。知情者透露說,影響大沙河晉升國家級進度的主要原因,是保護與發展的問題。“保護區內,有好幾個鄉鎮,涉及的人口數量大。”他說。
現在,受益于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等政策,這些問題正逐一解決——區內部分村民搬遷;仍居住在區內的村民則通過發展蔬菜、藥材種植等,實現了產業轉型。此外,在大沙河外實施的大型生態文化旅游項目,使得大量群眾轉產、轉業,并實現脫貧。
另據了解,截至目前,包括大沙河自然保護區在內,貴州省已有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記者 黃黔華)
百鳥亭安置區6月完工7月交房
引水上山護林防火
為鄰十八載 情同一家人
鳳陽法援案件質量不斷提升
省際市際班線7月1日起實名制購票
貴州再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數量已有11個
博山區鄉村振興工作團隊啟動會議召開
市委統戰部機關黨支部召開2017年度組織生活會
濂溪區市監局開展零售藥店GSP認證檢查
連城鎮開展健身氣功培訓活動
八旬婆婆行動不便志愿者們幫她搬家
《王貴與李香香》入選國家“十大重點扶持劇目”
全市商務工作會議召開
銷售面積17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8%——一季度我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
話劇《蘇東坡》昨晚在惠上演 歷經三年精心打造
建湖供電公司 關愛留守家庭安全用電
"感動中國人物"楊懷遠近日來到高郵講述"扁擔故事"
尋人啟事聾啞婦女走失!
北京市新增監察對象將全部納入防逃體系
左志鋒主持召開2018年第8次縣政府常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