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我市發布了臺州市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數說臺州“三農”翻天覆地的10年變遷。
“面朝黃土背朝天”變身為“美麗經濟”,農村路更寬、房更好、環境更美了;
“種、養、漁”升級成“互聯網+農業”“循環農業”等新形態;
一座座深受老百姓點贊的活動公園、文化樂園遍地開花;
10年來,我市農村經濟蓬勃發展,鄉村面貌顯著變化,農民生活不斷改善,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100個農民當中有1個是大學生
當前, “工廠化農業”“循環農業”“休閑農業”等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在臺州不斷涌現。
“我市農業產業科學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越來越‘上檔次’了。” 臺州市政府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市統計局局長陳玲萍說。
調查顯示,我市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合計總面積占據了全市耕地面積的“半壁江山”。
2016年末,全市拖拉機擁有量8033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比十年前增長35.8%。全市溫室占地面積比十年前增長45.4%。
原本單一的“種、養、漁”模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些農業企業不僅發展立體種養、水培蔬菜的工廠化模式,而且還自行生產安裝種養過程中所需要的農用設備,實現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運營。
“互聯網+”邁入農村,農村電商從無到有,2016年有231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758個農業經營單位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
知識型“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2006年,我市1000個農民中只有一個是大學生,到了2016年,全市100個農民中就有一個是大學生。
5.5%的村子變成了“旅游村”
“美麗鄉村工程”“污水治理工程”“清潔家園工程”,讓農村“路更寬、房更好、環境更美”了。
調查顯示,2016年末,99.9%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全市99.8%的村通公路,99.98%的自然村實現通電、通電話;99.6%的村安裝有線電視,99.5%的村通寬帶互聯網。
“公路從石子路變成了水泥路,‘村村通’的目標也從原來簡單的通公路,通水電變成了更高層次的通天然氣、通寬帶,原來較為隨意的垃圾傾倒和污水排放也轉變為集中處理。”作為三次農普的親歷者,臺州市政府農業普查辦公室主任奚朝霞親歷了臺州“三農”30年變化。
2016年末,全市99.7%的村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比全國高25.8個百分點;95.0%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比全國高77.6個百分點。
有5.5%的村子變成了“旅游村”,將“美麗優勢”轉化為“美麗經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98.2%的村有健身場所 實現農村醫療全覆蓋
十年來,我市農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我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164元,十年來增長了近兩倍。
農民舍得花錢買“大件”了。2016年,臺州每百戶農戶擁有小汽車48.2臺,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是2006年的5倍之多。
農村居民所能獲得的文化精神享受與日俱增,2016年末,98.2%的農村有健身場所,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的村比重為81.9%。
一座座深受老百姓點贊的活動公園、文化樂園在我市農村廣泛興建,成為豐富農民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養的主平臺。
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共同形成的醫療衛生服務圈輻射周邊,實現農村醫療全覆蓋。
過去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早已打破。
關于學苑路和迎賓街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的通告
海南禁毒圖解:毒害深似海 一碰毀所有
溫暖宿遷的底色,有一抹來自志愿者
陳福坤率隊督查消防安全工作
急尋目擊者!明秀東路小車肇事逃逸案有新進展
數說臺州“三農”這十年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福州地鐵信號技術工程師楊康:為了地鐵每一次安全準時到達
一周治安播報(8月13日-8月19日)
全國高校學子營口就業見習行動暨2018年營口市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梅沙街道打造"行走梅沙"工作機制 共建共治共享品質街區
轉發省科技廳關于開展2018年度眾創空間半年報統計工作的通知
景德鎮陶瓷智造工坊:打造陶瓷工業示范區
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為困難群眾解煩憂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 搶占先機迎難而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防城海關依法退運1.5萬余噸“洋垃圾”
獻禮改革開放40年 海信電視展閃耀全國兩會(圖)
華安湖林中心小學:學生上街當起文明交通勸導員
貴州中糧可口可樂舉行公益植樹活動 為貴州再添一抹綠
趵突泉金秋菊展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