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市城鄉喜慶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全市基層黨組織干部黨員認真學習大會報告精神。回想5年成就,豪情滿懷;展望未來,信心倍增。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了他們的熱議話題。
愛農民、享紅利,新時代下有作為
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啟東市海復鎮廟基村老干部倪伯蒼說:“黨和國家不斷完善和提高農村政策和補助標準,老年人有免費體檢和養老保險、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讀書不交費、困難群眾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水電路網齊全。千家萬戶住起小洋房、開起小轎車,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在這個時代很幸福。”
海安縣角斜鎮灘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春香說:“當聽到‘將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時,大家情不自禁地鼓掌,這是黨給我們農民的一顆‘定心丸’。報告針對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作出了明確闡述,這對我村加快推進土地規模經營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將用好土地政策,讓老百姓享受黨和政府發放的紅利。”
如東縣城中街道五總村黨總支書記夏金源說:“我們村加大現代農業投入,流轉土地1000多畝,發展智能設施農業。滿足農村群眾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來,村里新建水泥路17公里,實現了組組通。農村環境保護五位一體,垃圾日積日清;整治河道11條,新建節約耕地的暗渠3公里。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3年內實現水泥路戶戶通,把我們的家園建得更美麗。”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臨江新區介云村黨總支書記施培沖說:“介云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引領傳統農業村走上了產業興村之路。我們村建成占地1000多畝的臺創園,建立了蘆筍加工配送基地。作為一名基層村干部,我將帶領村民抓住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契機,努力創新增收方式,積極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鼓勵村民加入村合作社,走合作經營道路,促進農民增收。”
“只有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圍繞‘資源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居民走’,才能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啟東市東海鎮黨委副書記陳霞說。近年來,東海鎮緊緊圍繞“共享發展”的理念,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全面提高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陳霞表示,今后鎮委鎮政府將繼續致力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繼續做好農路農橋建設,切實推進新農保、新農合工作,認真落實低保、五保和臨時救助等各類政策,讓全鎮人民生活得更好。
興農村、敢創新,年輕一代有擔當
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批在鎮村工作的年輕人聽了報告后,紛紛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年輕一代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里應當更有擔當。
如皋市長江鎮永平社區黨支部原書記周金濤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缺的就是愛農民、愛農村、會經營、敢創新的人才隊伍,現在一些有文化有知識的青年不愿意到農村來,這不好,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同齡人到農村來工作,擔當鄉村振興的大任。”搬經鎮鮑莊村大學生村官陳晨說:“傳統農業需要轉型升級,我已經試水成功。2015年,我流轉23畝土地開始創業,探索稻鴨共育,生產生態大米,經濟效益蠻不錯的。十九大后,相信政府一定會對生態種植加大扶持力度,我們年輕人將更有作為。”
海門市三廠工業園區政法委員沈小曉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她說:“青年一代要刻苦鉆研業務知識,使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適應工作的需要,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地完成各項任務,爭做愛崗敬業的楷模。我是做基層政法工作的,今后將更多地為農村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務,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守護者。”
港閘區集成村村干部曹甜說:“作為一名農村干部,在鄉村振興戰略面前,我將用黨員的標準丈量自己,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在農村這片天地做出無悔于人生的貢獻。”
通州區劉橋鎮新中村后備干部王慧表示:“作為一名黨員,我將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更加積極努力干好本職工作,更好地服務群眾。”平潮鎮花壩村村委會主任葛建飛則說:“報告中提出要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我備受鼓舞。我們村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讓更多群眾走上富裕路。”
如皋市如城鎮賀洋社區大學生創業者劉小飛說:“振興鄉村,關鍵是發展農村經濟。如皋是聞名世界的花木盆景之鄉,花木盆景是如皋的富民支柱產業,我獨創微型盆景,通過互聯網平臺交易,生意火爆。但目前能走出國門的訂單還不多,今后要培育一支‘互聯網+花木盆景’進軍國際市場的網銷大軍,做創新型、現代型、電商型農民。”
崇川區文峰街道五一社區黨委書記張潔說:“深深地感受到肩上的重擔的分量。如何讓居民群眾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成為我們今后社區工作的重點,我們要團結帶動社區的干部、黨員、群眾,以更新的姿態、更昂揚的斗志、更扎實的作風、更務實的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我們崇川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好‘美麗、幸福、人文、魅力’的五一社區而奮斗。”
強組織、振精神,小康路上揚新風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如東縣雙甸鎮高前村黨委書記薛建明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提升村民文明素養。我們村每年評比表彰文明新風戶,家家爭掛文明牌,民營經濟大發展,村風民風大變樣,人人愛綠化、護道路,村莊美如畫,說明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手硬起來,美好家園才會有保障。”
崇川區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俊說:“在新的起點上,虹橋街道將進一步完善‘社區黨委-鄰里黨支部-樓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架構,盤活轄區資源,釋放社會共治潛力。”
啟東市王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豪杰表示:“下階段,全鎮上下將繼續奮力弘揚創業奉獻的王鮑精神,以招商選資、項目建設、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建設、民生事業等為突破口,努力走出一條宜居幸福的特色發展之路。”如皋投資創辦順帆家庭用品南通有限公司的臺商湯正富說,保護生態環境是最大的改善民生。今年,企業投資80萬元,上馬雨污分流處理系統,廢水處理后可以養魚。燃燒爐全部改用電爐,生產車間煤改氣。
“報告對文化建設也提出了要求和設想”,通州區金沙街道文化站站長張杰表態說,“我們將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港閘區唐閘鎮街道新園社區黨務書記施霞說:“唐閘鎮街道新園社區注重發現挖掘凡人善舉和身邊典型,并通過宣傳,讓更多的居民學有榜樣、做有典型,先后涌現出了嚴淑英、印振華等一大批凡人善舉和道德典型。”
南通開發區中興街道富民社區黨支部書記孫科表示,讓社區黨支部像磁鐵一樣,緊緊把廣大居民群眾凝聚在支部周圍,引領人民在建設美好生活的小康路上闊步前進。港閘區陳橋街道集成村村民黃有富說,作為一名普通群眾,我將在社區黨組織的帶領下,為“花園陳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趙亞華是如東縣曹埠鎮趙家劇院創辦人。他認為,當前不少村民手頭有了錢,但經濟富不算富,腦袋富才是真的富。這幾年,趙亞華投資300多萬元,建立了19個分院,每周演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為建設和諧村莊出力。趙亞華希望,基層黨組織要更多推進文化扶貧工程,把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好,周周為村民送文化大餐。
今年參加建軍90周年大會的海安縣濱海新區老民兵曹蓮鳳深有感觸地說,50多年來,角斜“紅旗民兵團”始終牢記使命,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一面旗幟。在這個新時代,“紅旗精神”不能丟,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