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蔥蘢的南充城。 記者 梁洪源 攝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28.1萬畝,占全年目標任務的62.3%。
2020年, 全市將建成比較協調的城鄉綠化生態體系、 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比較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1%, 森林蓄積量增加到4000萬立方米左右,荒山荒地(林地)治理率達到90%以上。
2017年以來,全面完成黃標車淘汰4505輛,安裝油氣回收裝置256個、油煙凈化裝置1522套,責令230家餐飲店停業整改,取締違規燒烤攤點900余處,完成68家“散亂污”企業淘汰。
2018年1月至6月, 嘉陵江國控金溪電站、烈面斷面均達到ⅱ類水質目標、嘉陵江(南充段)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流域內重點湖庫升鐘水庫水質綜合評價為ⅱ類、全市9個縣城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仰望著藍天,呼吸著新鮮空氣,真安逸!”8月20日,在市南門壩生態公園晨練的市民劉麗萍開心地說,如今的南充天藍、水清、地綠、空氣清新,相處越久,她越愛這座城市。
近年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南充圍繞踐行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幸福美麗南充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制度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綠色產業加快發展,重大生態工程扎實推進。自去年中央環保督察以來,南充態度明確而堅定,以堅決整改、全面整改、徹底整改來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
生態文明正成為南充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發展主題,讓這座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愈加魅力四射。
筑牢生態屏障 亮出最美底色
“南充這座城市真是太美了,在大街小巷、嘉陵江邊,隨處都是滿目青翠,綠樹成蔭。”8月初,提起生態環境建設,回南充探親的李旭連由衷地感嘆道。
和李旭連一樣,綠色的南充越來越讓南充人引以為傲。“綠色生態”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燙金名片。這名片之所以熠熠生輝,得益于決策者的頂層設計。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美麗南充”建設工程為抓手,牢牢守住“環境質量不能惡化,生態紅線不能逾越,不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底線,篤定目標任務,壓實壓緊責任,綜合施策,持續給力,奮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生態屏障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筑牢生態屏障,建設好金山銀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同時也是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南充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深入推進嘉陵江生態屏障建設,制定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扎實抓好原生態區域的自然保護、已開發區域的生態修復,讓一江清水永續奔流。其做法是:凸顯生態特質。堅持有山皆綠、重點補綠、身邊增綠,實施“綠化南充行動”,統籌推進植樹造林、山水保護、生態修復,讓綠色成為南充最靚麗的底色。凈化生態空間。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維護環境安全為底線,全面打響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讓群眾呼吸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食品。
“今年以來,全市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搶抓春季植樹造林好時機,加大綠化造林工作力度,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深入推進綠色山川、綠色產業、綠色城鎮‘三大行動’,著力營造‘植綠造綠、愛綠護綠’的濃厚氛圍,全力打造綠色家園、建設美麗南充,讓綠色成為南充最靚麗的底色、最獨特的優勢、最響亮的名片。”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28.1萬畝,占全年目標任務的62.3%,其中人工造林15.8萬畝,封山育林5.8萬畝,中幼林撫育5.6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0.9萬畝。
在順慶區,綠地城創業創新加速園中,led照明、環保電器、3d打印、無人機開發、電子商務等數家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在嘉陵區,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擁有省內唯一一家全純生化的啤酒生產工廠,比一般工廠節能至少30%以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如火如荼;在閬中,首批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項目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倡導市民低碳出行,引導市民樹立綠色消費、環保的生活觀念……
目前,我市正著手進行“1+4”綠化規劃,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比較協調的城鄉綠化生態體系、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比較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我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1%,森林蓄積量增加到4000萬立方米左右,荒山荒地(林地)治理率達到90%以上。加大城市周邊公路、鐵路、溪河、庫塘的綠化力度,堅持“喬灌草”結合、“綠化彩化”結合,針闊混交,落葉與常綠樹種相伴的發展模式,創建城市周邊綠色防護林網,確保生態建設讓廣大群眾得到實惠。
打好“三大戰役”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為呵護好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我市目標清晰、定位長遠、措施扎實。2017年以來,全面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立了南充市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出臺了《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實施方案》,通過強有力治理,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果。
在凈土保衛戰中,近年來,市環保局對可能造成土壤污染風險的重點企業、工業園區、生活垃圾和醫療焚燒廠、采礦場、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固廢及危廢回收利用企業、已搬遷或關閉工礦企業等各類企業、設施場地開展全面排查。同時加強與國土、農牧等部門聯動,開展全市土壤污染問題突出區域排查梳理工作。
今年以來,市環保局開展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出臺了《南充市污染防治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2018年實施計劃》《“三大戰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要點》《南充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等重要文件。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對全市主城區兩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經開區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摸清周邊土壤質量狀況。同時,對全市工業大宗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基本情況開展調查,對各類堆場所在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按照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有關要求,制定“一場一策”具體整改措施,實施嚴格的綜合整治。對全市涉重金屬有關行業企業生產情況和環保治理情況開展全面深入排查。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生態創建工作成果顯著。今年上半年,南部縣定水鎮、三官鎮、老鴉鎮、保城鄉、濱江街道、蜀北街道6個鄉鎮(街道)通過技術核查,等待省環保廳進行驗收。為進一步擴大生態縣創建工作戰果,目前,順慶、閬中、西充、營山4個縣(市、區)已向省環保廳申請生態縣驗收,其中閬中已通過省級生態縣技術評估并完成整改,順慶、西充、營山已接受了專家預評估,待省環保廳組織驗收。目前,我市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完畢。
在藍天保衛戰中,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城市揚塵、燃煤鍋爐、工業有機廢氣、餐飲油煙、秸稈禁燒等專項整治。2017年以來,全面完成黃標車淘汰4505輛,安裝油氣回收裝置256個、油煙凈化裝置1522套,責令230家餐飲店停業整改,取締違規燒烤攤點900余處,完成68家“散亂污”企業淘汰。2017年,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71.9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6.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89天,優良天數率為80.1%。“實施‘藍天行動’,強力整治建筑揚塵、機動車尾氣、道路保潔、秸稈禁燒、燃煤企業、影響空氣質量的生活污染6個方面,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市藍天行動督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揚塵污染治理、焚燒污染治理、重型柴油車輛路檢工作、油氣回收治理……2018年以來,全市進一步加強“散亂污”等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揚塵污染源管控、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加強城市環境精細化管理、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開展重型貨運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整治、加強煙花爆竹管控、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等工作。日前,我市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存在污染問題的商混砂漿企業進行停產整改;對無資質、資質過期或資質、環保、國土等手續不齊備的,責成屬地政府堅決取締。對存在問題的責任單位,通過限期整改、停工整改、經濟處罰等措施進行嚴格處理。從去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以來,全市建筑工地共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287份,停工整改通知書114份,并對59個在建項目處罰款115.6萬元;對全市商混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106份,停工整改通知書53份,全市建筑工地和商混砂漿企業揚塵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在碧水保衛戰中,我市印發《南充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迅速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編制《南充市主城區嘉陵江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市第四水廠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出臺《水污染防治激勵考核辦法》,加強水污染治理。
“通過市環保、水務、農牧業等部門共同努力,2017年以來,我市開展了全市縣城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小流域綜合治理、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專項排查等八項整治行動,梳理一批影響河流水質的突出問題,目前全市水環境質量良好。”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2017年初,我市共排查出全市縣城飲用水水源地28個問題。截至目前,自查的28個問題已完成整改19個,完成率67.86%;其中7個重點問題正全力推進整改。生態環境部于2018年5月19日起對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了為期14天的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對前期我市自查問題清單中的28項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核實,并對督查中發現的17項清單外問題交辦至屬地政府。截至目前,17個交辦問題已整治完成8個,完成率47.06%;45個問題共有27個完成整治,總體完成率60%。
同時,加快鄉鎮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建設。目前,已完成全市場鎮及居民聚居點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的規劃和可研編制報告,力爭在2018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通過堅持加強嘉陵江南充段的保護管理,2018年1月至6月,嘉陵江國控金溪電站、烈面斷面均達到ⅱ類水質目標,嘉陵江(南充段)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流域內重點湖庫升鐘水庫水質綜合評價為ⅱ類、全市9個縣城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為構筑長江經濟帶中上游生態屏障提供了有力的環境支撐。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上,我市全面按照省、市統一安排部署,督促指導全市強力推進水環境問題整改,實現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多管齊下狠抓落實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8月27日晚,記者在市南門壩生態公園眺看嘉陵江,但見寬闊的江面在兩岸霓虹映照下泛著粼粼波光,江畔散步休閑的市民有說有笑,悠然自得。“每天晚飯后,我和家人都喜歡到嘉陵江邊散散步,鍛煉鍛煉。”家住順慶區濱江路的市民文靜說,嘉陵江南充段江面寬廣、江水碧綠,沿江兩岸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也很清新,適合休閑、散步,每天晚飯后到嘉陵江畔散散步,是文靜一家人多年的習慣。
“為保證全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我市配合完成了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涉及南充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的修訂工作。”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全市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9個;開展了全市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會同市林業局、市發改委等部門開展了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改,落實省、市關于自然保護區專項督查突出問題整改推進方案,進一步強化自然保護區監管工作;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任務,建立健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監測制度,起草了《南充市嘉陵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制定了《南充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完善了生態文明績效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會同市委組織部貫徹落實《四川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不折不扣抓貫徹落實,推動全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為避免環保問題死灰復燃,我市加強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環境監管,2018年以來,重點檢查了國控、省控和環境風險源企業,共下達處罰決定書180件,罰款1293萬元,其中,按日計罰4件,查封扣押30件,停產限產42件,拘留移送3件。高度重視群眾環境投訴,2018年共接到投訴1345件,來訪81件105人次,市本級共接收信訪件194件,處理率達100%。
如何更有效地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我市著力建立生態環境監測與管理的測管協同機制。目前,各級各相關部門按法定職責,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各項任務,加強協調配合,建立監測與監管執法聯動的測管協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監測在行業環境監管中的作用,有效應對和控制突發環境污染事故,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此外,加強對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有序開放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等服務性監測市場。積極推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行。加強對各級各部門監測機構、社會檢測機構的監管,對故意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篡改、偽造或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級有關部門正按照要求,扎實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農牧業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等部門組織開展本系統監測網絡和監測工作現狀調查,梳理現有監測點位、指標、技術標準和規范等情況,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制定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市目督辦適時組織專項督查,確保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順利完成。
全市上下聯動,各方齊心協力,呵護幸福美麗南充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日漸密實。全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綠水青山,流金淌銀。行進在南充城鄉,一幅美麗抬頭可見、幸福觸手可及的生態文明畫卷炫彩奪目……(記者 唐甜 實習生 高文)
省局直屬稅務分局深入雅安開展稅收風險應對現場核查
綁定電子社保卡就醫結算可用支付寶
我局駐政務中心園林窗口協同相關科室單位進行現場勘察
美國艷星出書講述與特朗普的婚外情 時機趕得太巧
我局開展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專項督察
生態文明正成為南充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發展主題
海內外溫州人對話會舉行
市政協召開2018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會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縣(區)政協負責人座談會
定海“郵善郵樂”慈善超市閃亮登場
距離長胖只剩2天!!!西寧美食節終于來啦!
市公積金中心召開專題會議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崔榮勝黑社會集團案昨日宣判
呼和浩特市與烏蘭巴托市召開企業家座談會
市發展改革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廉政宣傳教育暨“兩學一做”專題黨日活動
“志愿服務·助力脫貧”倡議書
東坑鎮開展人大代表城鄉建設專業小組活動
常德市電子政務辦與360企業安全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大同市舉行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演講比賽
2018年春季高考煙臺設7個考點 全部在芝罘區
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