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人民日報》刊發《豫西山區紅腹錦雞數量快速增長 三門峽觀鳥記》一文,通過該報記者深入我市紅腹錦雞棲息地的采訪,以生動的現場新聞,對我市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設立紅腹錦雞重點保護區的做法進行了報道。現予轉發。
豫西山區,三門峽市陜州區張汴鄉草廟村。立秋后的一天,下午5點多,村民余治民帶著我們,爬上了他家后面的一個小山梁。
這里處于甘山和寺河山交會地帶,山高路遠,谷深林密,自然環境獨特,紅腹錦雞等珍稀動物棲息于此。
10多分鐘后,我們到達山上的觀鳥點。這是一塊不大的山間平地,平地的一頭,幾根木棍撐起了一個簡易棚子,頂上蓋著遮雨的塑料瓦,四周裹著黑色的遮陽毯,面朝空地的方向撕開了幾個洞,便于觀察和拍攝。平地的另外一頭,豎著幾根枯樹老根,供鳥兒棲息。
同行的攝影師張明云迅速架起三腳架,掛上長焦鏡頭,調整好相機參數,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
他是三門峽市的一位攝影師,以拍攝野生鳥類聞名攝影界,很多人就是從他的鏡頭里,認識了白天鵝、紅腹錦雞、綬帶鳥、環頸雉、反嘴鷸等珍稀鳥類。
這個觀鳥點,是張明云和余治民打造的。在長期的野外拍攝中,張明云發現這個區域有紅腹錦雞等大量珍稀野生鳥類,就和余治民一起搭建了這個棚子,設置了投食點、飲水點,吸引鳥類駐足,也為攝影師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機會。
50多歲的余治民平時在家耕種著十來畝山地,這個觀鳥點設立以后,每天早上5點鐘和下午4點鐘,他都會來到這里給鳥兒補充食物,更換飲水,然后靜等紅腹錦雞的光臨。
“我每天都做記錄,來了多少只,在這兒停了多久,都投放了什么食物,這些我都記的有底兒。”
1個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看到紅腹錦雞的影子。雖然已過立秋,天氣依然有些悶熱,塑料棚子下的我們,個個汗流浹背。
“余師傅,它們怎么還沒來?”記者有些焦急。“你放心,6點40分之前,它們肯定下來。”余治民依然是心平氣和。
“噓!”張明云示意大家不要說話,同時指了指前方,對面的山坡上,一只紅腹錦雞踱著悠閑的步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然后是第二只、第三只。它們時而飛上枯樹,飛快地啄食,時而跳到地面,駐足凝望,時而叫上幾聲,呼朋引伴。旁若無人,悠然自在。
相機的快門聲飛速響起,大家都怕錯過了這個美好的機會。
紅腹錦雞簡直是造物主的杰作:金黃色的腦袋、虎皮紋的脖頸、藍寶石般的后背、紅色的腹部、褐色的尾巴,躍動著的五彩斑斕在巍巍青山襯托下,顯得那么絢爛奪目。
幾分鐘過后,吃飽喝足的紅腹錦雞先后離去。幾個小時的奔波,短短幾分鐘的邂逅,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
“冬季食物短缺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地下來,多的時候,一次能下來20多只,這群走了,那一群又來了。”余治民說,“這么多年來,我們都成了朋友,每天我都要上來和它們見面。”
這個觀鳥點成了攝影師的絕佳去處,幾年來,有千余名攝影師來到這里,用快門留住了紅腹錦雞的美麗倩影。“冬季到三門峽拍攝天鵝、紅腹錦雞,然后再去黃河對面的山西省平陸縣拍攝石雞,這已經成了國內拍攝野生鳥類的經典線路。”張明云說。
甘山和寺河山都屬于秦嶺山脈東段的支脈,是紅腹錦雞的重要棲息地。2014年,為保護好紅腹錦雞等珍稀野生鳥類,三門峽市在全市設立了12個紅腹錦雞重點保護區,總面積有53萬多畝。
甘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史有莊說:“這幾年,山上紅腹錦雞的數量增長很快,公園職工在巡查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它們。”
旅客安檢誤拿背包險丟1萬元 民警助其找回
連云港警備區組織專武干部集訓
清明時節 文明祭祀
貴陽統一戰線“共建共享?同心行”法律服務團送政策法律進清鎮市社區
這些公交線今天臨時改道
三門峽觀鳥記
就業扶貧蘇陜勞務協作現場會暨全省就業工作推進會在勉縣召開
臨沭街道多部門聯合對三輪車四輪進行集中整治
省防總在湛江等地督導強降雨防御工作
市直機關乒乓球賽落幕
我市組織收聽收看全省領導干部政治性警示教育大會
會同西樓舉行第二屆“月光節”
“三宣三講進千村”恩施開講特別節目開播
峽江水邊開展消防培訓
關于2018年度結息期間暫停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的通知
實現環境治理現代化
保稅區將打造成制造業創新發展示范區
鮮花祭祀在撫順蔚然成風 環保意識漸入市民心中
微信盜竊8000元 寧遠一男子獲刑
桂平市253名農民工同場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