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棗強縣八旬老人張連義:收藏點亮快樂生活
衡水市棗強縣八旬老人張連義:收藏點亮快樂生活
在收藏界有這樣一句話:真正藏家不出臺,閑隱都市桃源外。棗強縣城的張連義老人就是這樣一位品性低調、淡然的人。多年來,他默默進行著自己喜愛的收藏,不事張揚,不為利益,挖掘著藏品背后源遠流長的文化生命和傳統價值。
今年80歲的張連義,精神矍鑠、性情淡泊。他早年曾做過人民教師,從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為他的收藏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他的收藏品,大多是他們家族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各種地契、兄弟分割單、地畝賬、生意結算清單等。這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家族藏品,有30多張,最早的是清朝同治年間流傳下來的地契。朝代更迭、社會變遷,但家族流傳下來的祖訓和擔當精神始終在一代代張家人中傳承和發揚。
張連義說:“我收藏的這些地契,是我父親整理留下來的。從同治年間到現在,已經一百四五十年了,所以挺有連續性的。比如說,從同治到光緒,到宣統,一直到中華民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它都是連續下來的。不僅反映了一個家庭的一段歷史,也反映了咱們國家的一段歷史。”
在張老的諸多收藏中,有一張是棗強縣抗日戰爭時期的,那時棗強縣分為棗南縣和棗北縣,地契上蓋的印章,則反映了棗強的這段歷史。最晚的一張是1943年的“棗北縣抗日人民政府”的章。
他父親在民國二十三年從事皮毛生意時的結算清單,上面記載了當時各類皮張的交易價格,被收錄在《中國·大營皮毛志》中。
民國八年棗強全縣小學會考的成績名錄,被收錄在棗強縣地方志編纂的《故鄉記》中。這本成績名錄,收錄了當時全縣小學會考的成績單及師生的三十多篇優秀范文。范文題目有《重農說》《不貳過說》《種樹說》《敏行說》等,每篇范文都是用文言文來寫作,文采精美、蘊意深遠。老人常常朗讀這些優秀范文,感悟先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這本跨越近百年的成績名錄,充分反映了當時小學階段的教育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學校在育人方式上,更注重對學生進行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教育,也彰顯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張連義老人說“: 這本成績名錄,一方面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里面一些師生的范文,像“親前問安說”“友朋說”等,都體現了一種禮儀和道德方面的傳統文化,對后代人非常有教育意義。再一方面,這本成績名錄也為我縣的史料征集提供了寶貴資料。”
收藏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多年來,張連義老人對每件藏品都認真學習,仔細研究藏品背后蘊涵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他還把一些破損的藏品進行裝裱修整,一張張年代久遠的藏品,無一不彰顯著他對家族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懷。這份美好情懷和責任擔當,還會隨著張家人的祖訓傳統,一代代傳承、弘揚下去。
衡水晚報記者 杜將 通訊員 孫桂芹 文/圖
永州市中心醫院胸腔鏡技術達省內先進水平
今年242條背街小巷完成整治 2萬平米荒地變游園
阿州政府人事變動情況
《銅官區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出臺
建設全省統一中介服務超市拒絕“紅頂中介”
棗強縣八旬老人張連義:收藏點亮快樂生活
鞍山倆企業沖刺“老字號”評選
23歲女生全身75%燒傷 治療費用近百萬難住一家人
隨州市風景園林管理局關于“城區白楊樹飛絮問題”告市民書
市發展改革局開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潔城志愿服務活動
“花為媒”系列活動在融安縣銅板屯啟動
陜西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建設成效顯著
劍閣縣著力推進東西扶貧協作
我省著力補齊貧困地區文化基礎設施“短板”
本周末江蘇高速公路將迎首波出行高峰
蒼溪縣“三大政策”扶持返鄉創業帶脫貧
邏沙鄉:2018年征兵工作亮點紛呈 “兩高一超”圓滿完成任務
湘潭經開區樓市表現出眾 銷售業績占城區銷售半壁江山
蒼南縣委書記黃榮定為大漁鎮小漁村黨員上黨課
淅川縣上集鎮一初中舉行秋期開學典禮暨拜師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