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沒有盡頭,探索永不止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并強調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這些重要論述,對于進一步深化我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面對發展新形勢、改革新任務,市公管局將改革創新作為公共資源交易工作持續發展的助推器,回顧2017年,完成工程項目223批次,工程預算6.87億元,實際成交金額5.66億元,節約資金1.21億元,節約率17.61%;完成政府采購104批次,采購預算4.77億元,實際成交金額4.13億元,節約0.64億元,節約率15.50%……公共資源交易事業勃勃生機的背后,是一眾“公管人”的默默付出。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看到了一項覆蓋標前、標中和標后的監管機制正逐步走向成熟,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已然呈現在大眾面前,市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駛入了全面加速的軌道,釋放出振奮人心的巨大能量。
審核在前 搭建招標“防火墻”
“今年已經是我們標前審核科成立的第六個年頭了。”標前審核科科長佘靜芬說道。時間回到2013年5月,作為招投標管理的核心工作,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及預算控制價是最容易出現“隱形錯誤”的環節,為了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方位監督控制,市公管局成立了標前審核科,通過公開招標確立了標前審核中介庫,探索開啟全省先河。
“我們做標前審核就是做‘加減法’。控制價過高會造成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圍標串標增多等現象發生。清單漏項錯項導致的控制價過低則會造成建設過程中工程量的變更,影響施工進度,加大審核風險。”佘靜芬向記者介紹道。
招標項目進入招標程序前,由相關部門和單位先進行工程造價編制,然后再由標前審核科按照編、審分離的原則,從中介企業庫中隨機抽取審核單位,采取收集資料與實地察看相結合的方式,對工程量清單和控制價進行審核把關。并實行標前審核聯席會議制度,召集業主單位、預算編制單位、審核單位共同研討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編審工作要求。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通過標前審核,使得預算編制過程中的疏漏能夠及時發現并糾正,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變更事項,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2017年,標前審核科完成送審項目72個,審核項目資金6.28億元,其中,核增388.03萬元,核減2031.79萬元,兩比核減1643.76萬元。“我們工作的初衷不是為了‘挑刺兒’,而是追求合理控制,從源頭上預防錯誤和舞弊的發生。”佘靜芬如是說。
委托執法 織密監管“防護網”
如何讓公共資源交易更陽光、更公平、更高效?監管執法問題一直是治理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痛點難點。
“我們的監管工作是沒有執法權限的,以前只是做一些初步調查,具體監督執法還是要項目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時間、資源都在一來二去間浪費了。”交易監管科科長楊軍說道。
2017年3月,市公管局組織工作人員到安徽明光市等地調研學習;6月22日,政府辦組織寧國市招投標監督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組成員單位討論《寧國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實施委托行政執法試點工作方案》;11月2日,經市編委會研究,同意設置公共資源交易執法大隊……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改革,我們走來一步一腳印,蹄疾而步穩。
“目前,已經和交通、水務、財政等部門簽訂了委托執法書。這為我們后續開展行政執法工作鋪好了路,在合法依規的基礎上,委托部門對我們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實行‘見章蓋章’,極大地提高了執法效率。”楊軍向記者介紹道。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為切實改變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九龍治水”的局面,推行委托執法這一改革,我市動作快、落地實,走在了縣級前列。今年,該局將進一步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考核培訓,積極開展委托執法,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助力 斬斷交易“人情鏈”
搭乘信息技術發展的東風,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市公管局全面發力以“互聯網+”推進改革進程。
如今在開標現場,告別又厚又重的投標文件,只需隨身攜帶著幾張輕便的電子光盤,不少投標人都感嘆道,“解放了雙手,也不必來回奔波,真是太方便了。”而這樣的改變正得益于,我市全面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招投標的改革。把“人治”讓給“機器”,不僅大大節約了招投標參與各方的時間和空間成本,更能保障信息發布的公開透明、招標過程的規范科學、評標活動的公正合理。
同時,電子化在監管和交易領域也大有作為。利用第三方“建設通”(購買第三方中介服務網站)信息平臺查詢投標企業相關信用信息,“有些企業信息只通過百度等搜索,出來的結果是不全面的,一旦產生疏漏,可能我們又要從頭開始,所以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也是我們改革順應時代發展的舉措。”楊軍向記者介紹道,“在標中,我們采取了“開、評標現場視頻直播間”的形式,對各開標、評標場地實時聲像監控。在標后,通過使用廣域網定位考勤系統,對項目關鍵人員進行考勤管理。”
人臉識別和物聯網技術的使用,正是使工程監管朝著智能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無需人到施工現場,只要打開系統網頁,姓名、崗位、達標率等信息一目了然,從根本上杜絕了頂替打卡、帶離現場考勤、指紋造假等行為,有效遏制了圍標、掛靠等違法違規行為。
“從協議供貨商到網上商城,電子化使我們的采購更加公開透明。年底我們推進了‘徽采宣城商城’的使用,通過網上操作實現采購全程痕跡化管理。”市公管局副局長李相陽說道。如今,網上商城的數據每天都在刷新,“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模式讓越來越多的政府采購項目“淘寶”完成,自2017年11月21日啟用以來,截至到12月底,完成了訂單153批次,總成交額82萬元,節約財政資金的同時,也提高了采購效率。李相陽表示,“接下來,我們會加強對平臺的監管,通過對供應商的評價考核,避免惡意競價、虛假上架等情況發生,在讓市場說了算的同時,也讓供應商無法渾水摸魚。”
“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在全面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領域推進深化改革,我們走出了勇氣,走出了擔當。“繼續堅持以改革作為推進公管工作的抓手,使改革真正服務于發展,今年我們已經著手,并將著力做好重點項目特別是重點民生工程的全程跟蹤服務,讓改革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并惠及更多群眾。”市公管局局長汪國成說道。
鼓點急促,號角聲催。新一年翻開新篇章,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改革之路未有窮期,我市正以快馬加鞭未下鞍的速度一路向前,翻過一山又一山,再待回首時,離天不足“三尺三”。
[實干爭先這兩年 產業轉型看宜賓]雙輪驅動 企業家眼中的宜賓模式
我市對市直機關科級黨員干部進行廉政教育培訓
共青城市耀邦紅軍小學開展防溺水專項活動
市第五工作組陪同省工作組赴宿松縣開展"四送一服"活動
淺水里玩耍 兩歲女童溺水 炎炎夏日要清涼更要注意安全
寧國市大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改革
2018年6月1日市水利局《行風熱線》上線反饋
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全力加快"百日百項大行動"相關項目建設
林潔出席福田區統一戰線服務中心揭牌活動
叔侄久別重逢后咋就腰腹疼了? 侄子熱情一抱,叔叔斷了兩根肋骨
前三季度靖江港貨物吞吐量過億噸
這個中國自媒體人給彭斯副總統寫了一封公開信!
開展法律援助 ? 構建和諧家庭
定海又添新景觀 首個節水主題公園下月啟用
廣饒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三項措施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小村莊里有顆科技“大心臟”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于發布深圳—以色列第七輪科技研發合作聯合資助項目申請指南的通知
天津新城吾悅廣場抖友音樂盛典 5月25日開唱
安溪18歲少女已成家中“支柱” 不菲學費成攔路虎
長葛市組織開展“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