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訊(長江日報記者章鴿 通訊員楊迎)武漢市安監局24日公布了武漢市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普查工作情況報告,報告顯示,武漢市受職業病危害最多的行業是制造業,占比88%,武漢市應重點防治粉塵、化學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職業病的發展態勢也有新苗頭,勞動者要警惕“噪聲聾”等新型職業病。
4月25日—5月1日,是第16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健康中國,職業健康先行”。24日,武漢市在江漢區工業園舉行了《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職業衛生技術專家現場演示了個人防護用品佩戴和急性中毒搶救,現場的咨詢臺接受企業和市民的咨詢。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我國現有法定職業病132種,職業病危害因素459種。市安監局自2016年起組織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普查工作,發現武漢市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主要有粉塵、化學性危害、物理性危害、放射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5類,涉及制造業、建筑業、采礦業、批發零售業等15類97種行業,制造業的職業病最集中。
在職業病防治上,武漢市重點防治粉塵、化學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其中,粉塵危害接害人群占比約50%,其防治重點為棉塵和電焊煙塵;化學性危害接害人群占比約36.8%,其防治重點為甲醛、氮氧化物和二甲苯;物理性危害接害人群占比約89.5%,其防治重點是噪聲、高溫和紫外線。
新產業、新產品的不斷涌現,以及工作方式的改變,職業病的發展態勢也有新苗頭。
“目前,勞動者要著重警惕噪聲聾這類職業病的危害。”市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科主任毛革詩直言,近期在湖北省小微企業走訪調查發現,有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有的崗位噪聲高達100多分貝,但勞動者無任何防護措施,“這類崗位收入高達1萬元,但對勞動者造成的噪聲聾損害是不可逆的,一般3個月就會出現聽力損失,1年內長期從事這類工作會患上新型職業病‘噪聲聾’。”
記者了解到,當勞動者工作環境中的噪聲超標,不持續佩戴耳罩并連續在這種環境中工作超過一定時間,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中,汽車零部件制造、船舶加工、傳統機械加工等尤其要注意。防止噪聲危害可通過吸聲、消聲、隔振等手段控制噪聲傳播,要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勞動者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觀察其聽力變化。
市安監局提醒勞動者,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訓,使用的設備應經常檢查、維修,使其處于正常的運轉狀態,掌握正確的操作程序、安全技術,了解作業中的危險性及潛在的危害;定期接受職業健康體檢;學會自救、互救知識,掌握基本的常用救護知識,包括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
潘啟勝在漢川調研督導污染治理工作
市檢查組來我區考核綜治、法治領導責任制暨2017年度綜治(平安建設)工作
我市組織收聽收看全省“雙創雙服”活動動員電視電話會議
太和區副區長蔣斌赴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督查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招聘31名工作人員 月薪5000+
武漢市安監局發布衛生普查報告 警惕發生新型職業病
栽頭茬露地菜 豐富百姓“菜籃子”
邵東愛心企業扶貧幫困掀起新熱潮
桑植縣成功處置一起異地傾倒垃圾的違法行為
體育會展中心外場廁所衛生狀況引人憂
兒子兒媳鬧離婚失聯半年孫子孫女生活費沒著落
梅城一男子深夜開跑車轉圈涉嫌多項違法 被扣19分
5歲小男孩獨自出門走失 熱心夫婦幫忙報警尋家人
周霽張家勝現場督辦城區重點道路交通項目建設
未來屬于年輕一代——最高法法律實習生工作座談會側記
瑞昌組織開展全域增殖放流活動,投放淡水魚苗1980萬尾
自力更生謀發展苦干實干奔小康
敬亭山旅游度假區:繃緊紀律弦 廉潔過端午
順德開展基層黨組織涉黑涉惡涉腐專項巡察
張超:心系貧困戶 幫扶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