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石默然
????最美揚州,煙花三月。再過幾天,第17屆“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將拉開帷幕。460萬揚州人將以開放、包容、創新的心胸和氣度,迎接八方來賓。“Find?China?in?Yangzhou!”千年古城揚州向世界展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現實模樣。
????組團式均衡發展,勾勒現代化大揚州的嶄新格局
????近年來,揚州市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著力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按照這個指導思想,揚州在推進古城保護與利用的同時,大力推進新城建設與老城的改造與更新、新城的開發與建設,推進古城、老城與新城共同發展、聯動發展。
????古城,文化是優勢,但功能有所欠缺。古城、古運河與瘦西湖,是揚州歷史文化的象征和驕傲,也一度成為城市東西溝通的阻隔和障礙。市委、市政府以迎接揚州建城2500周年、承辦2018年省運會和省園博會為契機,堅持“開城先開路”,穿過瘦西湖底建起了瘦西湖隧道,大力推進文昌路東西延伸、瘦西湖路改造、新萬福路、楊柳青路、沿湖大道、邗江南路等一批縱貫南北、溝通東西的重大交通工程,加快建設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灣路工程等,城市發展從瘦西湖時代走向了邵伯湖、高郵湖時代,“東水西山一路連、南江北湖一河牽”的城市格局已經形成。
????古城、老城與新城,在發展中呈現出不均衡性。曾幾何時,群眾戲稱“西區富人區,東區老人區,北區剛需區,南區工業區”,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揚州城市發展的現實:揚州西區開發比較早,環境相對比較成熟,房價比較高;東部老城區盡管地理位置好,但配套條件差,居住的主要是老年人;北區拆遷安置小區比較多;而南區是傳統的工業區,住房年代比較久遠,居住條件比較差。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近年來揚州市委、市政府在按照小地塊、漸進式的思路推進古城保護利用和有機更新、持續提升完善西區新城、著力打造江廣融合區核心區的同時,著力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城市各板塊呈現出競相發展、均衡發展的勢頭。
????古城是揚州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近年來,揚州以片區為單位,按照“小街小巷、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市民市井”的原則,以小地塊、漸進式的思路,審慎推進古城的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在保持東關街肌理和特色的基礎上,逐步遷出原住居民,對老街建筑和街巷進行保護性修復。繼東關街之后,相繼對丁家灣、南河下、仁豐里、國慶路等老街實施了保護性改造,古街呈現出“老街道、老字號、老味道”的特色。
????東南片區承載了揚州城市和經濟發展的歷史記憶,也是揚州城市的生態短板、民生短板、城市建設和管理短板。去年,市委、市政府啟動把東南片區更新與改造作為“城市雙修”的先發工程與示范工程,打響了一場城建大會戰。而今,片區改造各項工程正如火如荼展開,揚州城市安全的心腹大患揚農集團生產基地已經啟動搬遷,生產車間將于2019年全部搬出市區;七里河改造一期工程即將收尾,一河活水清水將取代一潭死水臭水;七里河公園全面開工,大學南路即將啟動建設……一盤東南片區改造開發的好棋正徐徐鋪開。
????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后,江廣融合區域成為揚州城新的地理中心。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于2013年11月要求新城西區黨工委、管委會揮師東進,在廣陵新城東側、江都城區西側組建81平方公里的生態科技新城。市委、市政府把生態科技新城作為揚州跨江融合發展的先行區、揚州城市未來接力發展的“家底子”,出于對自然、對子孫、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要求生態科技新城“五年之內不得開發房地產”。如今,生態科技新城把“三拆三整治”作為主要任務,已累計拆遷拆違200多萬平方米,先后建成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馬可波羅花世界、1912小鎮、馬場創業街等一系列功能性設施,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智慧新城已初具雛形。
????房價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問題,如今揚州已經沒有“價格洼地”。哪兒的房子好?很多揚州人感覺哪兒都不錯,患上了“選擇煩惱癥”。
????“半城公園半城書”,展現揚州城獨特的性格與氣質
????夜幕低垂,在熱鬧的東關街一隅,街南書屋24小時城市書房內人頭攢動。拿出“黃金地段”建設“文化地標”,是揚州城市建設的一個新亮點、新特色。?
????“腹有詩書氣自華”,揚州人歷來愛讀書。為此,市委、市政府建設了全國一流的圖書館、文化館,并把書店建設作為宜居社區建設的六大要素之一。針對圖書館地處西區,市民往返不便的實際,揚州拿出城市最繁華、交通最方便、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成了近20個“24小時不打烊”的城市書房。城市書房燈光長明,市區彌漫著厚重的文化味道,浸潤在一片書香里,整個城市充滿了希望。?
????文化是揚州之魂,生態則是揚州之基。今年2月27日,新華社刊發稿件《三年長出十個瘦西湖,揚州人為何青睞建公園?》。文章說,揚州實施城市公園體系建設,新建公園總占地面積超過11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瘦西湖核心景區的面積。記者深情點贊:如果說園林曾是古城揚州的標志,公園則是現代揚州的標配。
????三灣公司總經理蔣東原來長期從事房地產開發工作,當初看到市委、市政府把城市最美麗、最金貴,被很多城市用來建設CBD的地塊拿出來建公園,覺得有些“惋惜”。但是,看到公園建成后,市民三五成群、攜家帶口前來,一片歡聲笑語,“作為建設者,那時,真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一座座星羅棋布的公園,成為城市最靚麗的風景。而今,覆蓋城鄉、均衡分布的綠色公共開放空間正成為黨委、政府為市民創造的直接的健康財富,成為錨固城市形態、重塑城市格局的歷史性工程,成為年輕一代的重要成長記憶和留給子孫后代的永久性綠色財富。
????隨著城市公園和城市書房建設的推進,揚州初步形成了“半城公園半城書”的城市格局,花香與書香相得益彰。到家門口的公園休憩健身、到家門口的書房讀書看報,已成為揚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習慣。城市公園和城市書房,不僅增強了揚州人的體格與體質,而且正悄然改變著一座城市的性格與氣質。
????永恒的城市經典——當代揚州人建設名城的歷史擔當
????今天,揚州城市發展已經達到一個能級,到了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的階段,今后必須聚焦重要區域、重點部位,精心打磨,精工細作。今后我們還將迎來2018年省運會、省園博會和2021年世界園博會三大盛會,屆時揚州將以一種什么樣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有哪些東西能夠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給人震撼?塑造精品、打造經典,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具備的歷史自覺和時代擔當。
????永恒的城市經典是一座城市外在形態與內在氣質的集中體現。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奧林匹克公園,杭州的西湖區域,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街,就像集中展示城市的一個窗口,傳達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精神氣質和品味追求,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世人評說。經過幾百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精心規劃建設,瘦西湖景區及以此為中心的城市規劃控制區域,已經成為外界公認的“江蘇最美的地方”,也是業界公認的中國城市規劃的一個典范,可以說已經成為揚州永恒的城市經典。
????順發展大勢而為之。市委七屆四次全會提出,在以三灣濕地公園為核心的周邊區域、以萬福大橋為中心的“七河八島”區域、以江都水利樞紐為重點的“三河六岸”區域打造新的永恒的城市經典。
????經典首先源自精品。橫臥在廖家溝之上的萬福大橋,是世界上首座雙層自錨式懸索塔樓景觀橋,其“雙塔”設計獨特新穎,融現代美與古典美于一體,體現了揚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鮮明的地域特色,建成后很快成為揚州攝影愛好者鏡頭里的熱門素材,成為揚州城市的新地標。三灣公園內的剪影橋,在設計中巧妙地融入了揚州民間的剪紙和拉花元素,成功用現代材質和工藝演繹了揚州民間藝術,已經成為古運河上一景,每天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站在江都仙女廟大橋上眺望芒稻河東岸,這里金灣河、芒稻河、新通揚運河三條河流匯聚,沿河綠化、水岸相映成景,江都水利樞紐綠樹成蔭;“蘇中第一高樓”金奧中心拔地而起,長青大酒店、金鷹新城市中心遙相呼應,未來還有“龍川之帆”“龍川之花”“龍川之窗”“江淮之眼”,生態美與現代美交相輝映,一個城市經典已初具雛形。
????隨著一個個工程的順利推進,人們欣喜地看到,當代揚州人正用繡花的功夫、琢玉的技藝,將永恒的城市經典從藍圖變為現實,向歷史、向時代交上一份高分答卷。
????“文明有禮二十四條”——文明城市建設靠大家?
????在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剩飯;在外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打包;長者先動筷;夾菜用公筷;煙頭不落地;不穿睡衣拖鞋上街……今年2月2日,隨著揚州“文明有禮二十四條”正式發布,一股做文明人、建文明城的熱潮在揚州全市掀起。
????有了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近年來,揚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人,在全市深入開展學習、爭做“揚州好人”活動,倡導市民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善待家人、善待他人、善待客人,一批“好人館”“好人廊”“好人墻”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達36萬余人,2015年12月以來實施志愿服務活動3萬多項。
????去年9月,全省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揚州召開,與會者對揚州城市井井有條的管理豎起了大拇指。點贊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大力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常態化長效化,2013年以來持續開展“三有三清”(有序行車、有序候車、有序停車、清潔之城、清爽之城、清靜之城)綜合治理行動,向臟亂差宣戰,向不文明行為告別;2015年每兩個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主持召開一次的文明城市建設點評會,現場曝光發現的問題,讓與會者如坐針氈、面紅耳赤;今年又以迎接省運會、省園博會為契機,開展了一場以“三路一環”為重點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對一些有礙觀瞻的城市外立面進行改造,對一些影響城市安全的廣告店招進行拆除,一些長期影響市容的城市“釘子”被拔除,一些與周邊環境嚴重不匹配的“瘡疤”被修復,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據觀察,“文明有禮二十四條”公布以來,揚州街頭已基本看不到穿睡衣拖鞋的人,飯店里的剩飯剩菜也明顯減少。小小的“二十四條”,正悄然改變著一座城市。
????今年1月,省委書記婁勤儉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揚州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把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建設好,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向往”,近日在揚州調研時進一步勉勵揚州“加快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世界名城”,這為揚州城市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進入新時代,揚州人正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用國際標準、世界眼光,奮力打造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世界名城。
殯葬服務單位開設祭悼預約代祭服務市民政局推出多項便民措施
東安縣井頭圩中心小學: “人車分流”為師生安全保駕護航
荔灣區開展新春走訪慰問老干部
天臺蒼山產業集聚區建設如火如荼
中國工商銀行個人質押貸款
“古今輝映” 名城建設展現實模樣
臨清小品獲全國曲藝大展銀獎
黃巖區上鄭鄉下鄭村飲用水引水工程實施方案通過評審
示范園區圓滿完成村居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藝術節閉幕式大戲《老支書》首次舞臺呈現
結對幫扶用真情 愛心捐款暖人心
韓莊鎮用實際行動致敬建軍節
南充城建|西華大道雙向通車 市民不再堵得慌
市交旅集團工會舉辦“三八”婦女節藝術插花活動
上海消防開展實戰化拉動演練
省政府“互聯網+政務服務”督查組來池
邵陽文明上網志愿服務隊倡導營造健康網絡環境
不折不扣全面落實深化改革各項部署
省教育廳發布方案:9月起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慰問貧困老人 真情幫扶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