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世界杯揭幕賽,俄羅斯5:0橫掃沙特隊,窗外不時傳來球迷們助威的吶喊聲。而家住二七路的柳老師卻一個人蜷在沙發里,靜靜地盯著電視屏幕。作為羅納爾多的鐵粉,曾經每一場世界杯比賽都會令他熱血沸騰,如今任何激動人心的場面都難以撥動這位72歲老人的心弦。
柳老師退休前是武漢某重點高中的優秀數學老師,不僅教學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而且是典型的“暖男”。
19歲參加工作就照顧父母,然后一個人掙錢養大了比他小10歲的弟弟。最后伺候了癱瘓在床8年的老伴,2015年將她送走。從此,柳老師突然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了。在老伴去世后的近一年時間里,從二七路到九峰陵園,柳老師每天轉2趟公交,加上步行,來回70多公里,去老伴墓前和她“說說話”。冬天的早上常常天不亮就出發,晚上八九點才到家,風雨無阻。
兒子事業有成早在澳洲安了家,苦口婆心求父親去跟他生活;老同事們也不斷勸說他走出陰影,拉他聚會旅游,但柳老師都無動于衷。3年過去了,性格本來就內向的柳老師過著幾乎不與人交往的日子。血壓高,心臟也不好,加上腿腳越來越不靈便,兒子實在放心不下讓父親獨居。給他裝上視頻監控,會被柳老師有意無意關掉;給他請保姆,他容不下家里進外人;給他找了條件很好的養老院,他堅決不去,要“守”著和老伴共同的家。兒子只好隔三岔五打越洋電話回來,可柳老師聽力退化,經常不接電話,遠隔重洋的兒子不得不打擾鄰居去敲父親的門。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李聞天醫生建議像柳老師這種家庭情況的子女,要想辦法多對老人進行陪伴和情感支持,要考慮到老人離開故土到新的地方安家對老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因為這又要面對故土的喪失感和文化休克,對老人來說并不容易。社會對于老人的關愛也很重要,呼吁社會各界在老人的福利和情感支持方面也要多出臺一些有實質幫助的政策;另外老人也要相對積極地面對人生調整,比如發展一些有益的興趣愛好,有一些可以投入精力的事情可做,以此來重建一定的價值感,鼓勵參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動團體,增加歸屬感,還可以考慮重新與老年異性建立親密關系。(長江日報記者毛茵、通訊員鄧盛強、陳識)
鏈接
老年人走出孤獨需自我調適親人陪伴社會關愛
發展興趣愛好有利重建價值感
孤獨感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加倍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副主任醫師戴陽陽說,當今社會,孤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普遍,很多老人選擇獨居。丹麥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孤獨感可能使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1倍。感到孤獨的人報告焦慮和抑郁癥狀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倍,男女皆是如此。報告還稱,孤獨者的總體生活質量也比其他人低得多。
在戴陽陽醫生接診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確實有不少是獨居老人或是性格特別不合群的人,有的甚至比柳老師更嚴重:子女雖然都在武漢也愿意照料老人,可有的年紀大了性格變得特別古怪,沒事找事和孩子們吵架,堅決要獨居卻怪子女不關心,三天兩頭不是這里那里疼就是血壓高了,呼叫子女送醫院。
研究者稱,孤獨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過早死亡、心理健康狀況不良和生活質量下降的一個強有力預測指標。戴陽陽解釋,性格、情緒的變化都會引起人體內產生很多微妙的變化,比如說一些促使血管收縮的激素在發怒、急躁時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縮便會引起血壓的升高,長期如此,將會引發高血壓。長期精神緊張、憤怒、煩惱、環境的惡性刺激,都可以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孤獨會導致嚴重抑郁癥
老年孤獨是老年人被疏遠、被拋棄和不被他人接納的一種情緒體驗。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身心病區各種老年精神病患者中,老年抑郁癥就是其中一種,而孤獨是老年抑郁癥的“元兇”之一。
老年身心科主任曾林副主任醫師分析,導致老年人孤獨的原因多種多樣,如老年人離退休后遠離社會生活、無子女或因子女獨立成家后成為空巢家庭、體弱多病或行動不便逐漸與親朋好友疏遠、性格孤僻、喪偶或失去獨生子女等等。上海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60~70歲的人群中有孤獨感者約占1/3,80歲以上者高達3/5。
曾林無比憂心地說,老年孤獨的危害極大。老年孤獨者更易選擇那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和不愛活動等,容易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老年孤獨者,常感寂寞無聊,社會活動逐步減少,極易產生悲傷感或抑郁情緒,成天精神萎靡,也會經常偷偷哭泣,久而久之會轉化為嚴重的抑郁癥,甚至發生自殺傾向。美國研究認為,孤獨隱居者得病的機會為正常人的1.6倍,孤獨老人的死亡率和癌癥發病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
老年人應主動重尋生活重心
武漢市心理醫院門診部主任張惠實介紹,現在老年患者就診率在上升,這說明老年人的精神衛生意識也增強了。許多老年人首先是出現各種軀體化癥狀,四處檢查求醫無果才考慮精神心理問題的。
他經常會告訴老人和陪同他們就診的子女,由于激素水平下降,人到了老年后就進入了生理喪失期,胺類物質喪失本身就會導致抑郁,腦灰質、腦白質衰退會導致帕金森、老年癡呆癥等,小腦萎縮會導致語言、行動退化……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老人和子女都應該對這個客觀現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老人的心理平衡有3個支撐點:社會角色、摯愛親人和生理健康。社會角色在退休后逐漸隱退,生理健康和摯愛親人就對老人至關重要,任何一項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老人心理的徹底崩塌。尤其對于身體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來講,一方面家人的細心照料和關心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還應該讓老人找到自我存在感和生活的意義。
適應老年生活需社會支持
外表很光鮮,內心很孤獨。這是一群高知老人的真實寫照。李聞天醫生為我們描繪了類似柳老師的一類老人孤獨的狀態:
一位女局級干部離休后總覺得別人在背后對她指指點點,自認為在位時得罪了不少人,便搬出了單位宿舍。在新的小區里,雖然環境很好,但人生地不熟,她既融入不了跳廣場舞的大媽群,也不愿到市內參加原單位退休職工的活動,更瞧不起那些成天帶孩子做家務的老人。可她在家練書法練得心煩意亂,學瑜伽根本靜不下心……
周教授年過九旬,兒子在國外,女兒在廣州,自己月退休工資很高卻不知道怎么花。外人羨慕得不得了,可周教授患嚴重老慢支、冠心病,只能常年住在醫院里。看著病友不斷換茬,也時常目睹老年病房每每有老人去世,周教授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尤其是逢年過節,看到別人被家屬接回去,周教授情緒波動大,更是頻繁發病。
李聞天醫生很理解他們的孤獨痛苦:隨著步入老年,要面臨很多人生狀態的改變,比如機體老化要面臨體力的喪失甚至是死亡的恐懼、退休往往要面臨價值感的喪失、老伴去世要面臨親密關系的喪失,要重新適應這些改變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在足夠的社會支持下漸漸地完成這個階段的過渡。
李聞天醫生建議,如果有明顯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癥狀,應該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咨詢。
(長江日報記者毛茵、通訊員鄧盛強、陳識)
宜賓80-89周歲高齡補貼金提標 每人每年300元
周榮峰一行對全市交通運輸開展專項檢查
湖北省“同聲誦經典”校園巡回展演走進黃岡
欒川踩街匯演精彩不斷萬人狂歡喜迎元宵佳節
河北日報:圍場開展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擂臺賽”
孤獨七旬老人每天往返70公里 到墓地與老伴"說話"
強化責任擔當意識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蘇馬”11月18日開跑 今起報名 央視體育頻道全程直播
暖冬行動即將啟程青海
如何把握世界大勢,習主席帶我們登高望遠!
市交通學會調研組走訪我市交通應急工作
我市調度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籌備情況
國際在線:夾江創新探索脫貧攻堅全覆蓋大調度
全力以赴 全心全意推進藏馬山生態旅游開發建設
市七中學區舉辦家長專題講座
通山警方借助“人像比對”技術幫助一名精神障礙男子回家
攜手共話社區治理“一家親”
內黃縣今年將發放地力補貼9800余萬元
全要素質量鏈助力高質量發展
湖南力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00萬m2柔性電子薄膜材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