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冉
3月28日上午,記者在賢山公墓區走訪時看到,來自信陽市公益志愿者協會的20名志愿者已早早等候在那里。他們手持鮮花,并倡導前來祭祀的市民用鮮花代替紙錢。“這樣的倡導好!既減少了安全隱患,也為環保做了貢獻!”前來為父親掃墓的市民張會友這樣說道。
今年是我市倡議“鮮花換紙錢,黃絲帶寄哀思”文明祭掃活動的第二年,“文明祭掃、生態殯葬”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眼下正值清明祭掃高峰,賢山公墓門前安設的志愿服務點被前來祭掃的市民圍滿,不少市民主動將手中的紙錢投放到回收桶,并兌換成鮮花以寄托哀思。“僅今天一上午就送出去300多朵鮮花,黃絲帶600多根,回收了火紙1000多斤。市民們熱情高,我們也勁頭足!”志愿服務隊的聶紅海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更好地宣傳和服務好此次活動,市民政局引入市公益志愿者協會的50多名志愿者,通過發放文明祭掃倡議書、張貼宣傳橫幅等形式,讓更多市民轉變傳統祭掃觀念,樹立綠色環保理念。此外,服務點還設有輪椅等便民設施,并安排志愿者專程護送行動困難的市民去墓區。
“老百姓對于用鮮花代替紙錢的做法一年比一年認可度高,徹底改變他們的傳統觀念需要一個過程。從今天的祭祀情況來看,近一半的祭祀者愿意將紙錢換成鮮花,而主動買鮮花祭祀的老百姓也不在少數。”賢山公墓負責人馮志強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發展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推動傳統殯葬逐步向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殯葬方式轉型。”
臨走時,記者看到,除了志愿服務點免費派送鮮花以倡導文明祭掃外,入口處的紙錢售賣攤也改換成了絹花和電子蠟燭。“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改賣絹花更受歡迎哩!”售賣的商家告訴記者。以綠色環保的方式寄托對親人的哀思,清明節才真正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節日。
吳川市長曹棟調研振文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家門口就有“格列衛” ,鹽城特藥窗口讓患者獲益萬余人次
《防治大氣污染在行動》(7):市燃料督導組到我鎮督導油氣回收治理工作
“媽媽,您在哪里?” “最美中學生”盼媽媽早回家
楊維主持召開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
文明祭掃漸成市民自覺行為
突出防范泥石流災害保障群眾生命安全——石棉縣委書記茍乙權帶隊深入部分鄉鎮檢查指導搶險救災工作并參加汛情會商
通山抓項目促發展優化環境促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玩滑梯不當會骨折 中醫院已接診近20名玩滑梯受傷兒童
我市召開創建國家高新區工作專題會議 吳旭主持
懷遠縣紀委監委機關及派駐(出)機構人員專題培訓班開班
紫羅蘭藝術團在南通揭牌
6月2日舉行雷鋒廣場志愿便民服務活動
施工鋼架基本拆除 南充市博物館月底蓋帽
三天小長假,馬鞍山東站共運送旅客3.7萬人次
東固傳統造像作品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鐘馗夜巡》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宣城市:強責任 補短板 抓落實 促脫貧攻堅提質增效
合肥警方破獲專門盜竊高檔車輛輪胎、輪轂案
朔城區代表隊獲得朔州市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競賽第一名
徐水區遂城鎮三條戰線同步推進堅決打贏重點工作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