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殘聯始終按照中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略思想和市委、市政府的目標要求,完善政策,精準識別,形成合力,強化考核,助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口從2015年底的24668人減少到目前的16404人,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出臺文件 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講話精神,市殘聯將殘疾人脫貧攻堅納入到全市脫貧攻堅大局,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市殘聯作為“八辦兩組”的成員單位之一,成立了“咸陽市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殘疾人兩項補貼、輔助器具、精準康復、陽光增收、產業幫扶、特殊教育等方面優惠政策,并爭取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轉發了《陜西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出臺了《咸陽市殘聯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細則》等16份殘疾人脫貧攻堅相關文件,為殘疾人脫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形成了全市殘疾人脫貧攻堅“1+n”的工作格局。
精準識別 確定貧困殘疾人口
幾年來,市殘聯始終依托“智慧咸陽”大數據平臺,認真摸清貧困殘疾人底數,嚴格按照貧困識別標準和程序,精準識別貧困殘疾人戶,確保不漏一人。對確定的貧困殘疾人口,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同時,將掌握的貧困殘疾人數據與中殘聯“動態數據更新系統”“殘疾人證管理系統”、國家扶貧辦“建檔立卡數據庫”、教育部“學生學籍管理系統”、衛計委“健康扶貧管理系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數據進行認真比對,綜合分析,科學規劃,制定措施。并將貧困殘疾人信息數據納入到全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實現部門共享,有效推進了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
形成合力 確保脫貧取得實效
為做好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市殘聯緊密與相關部門協作,形成合力,確保貧困殘疾人脫貧取得實效。協助民政局落實對符合條件貧困殘疾人的低保、城鄉醫療救助政策,每年及時開展對生活補貼82820名和重度護理補貼33250名殘疾人的審核工作,確保按時發放資金;配合人社、衛計局落實對貧困殘疾人養老保險、新農合個人繳費補貼政策,并在全省首創了城鎮生活困難殘疾人參加醫療保險個人繳費全額資助的政策,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微改革”;共同與住建、扶貧辦幫助了305名貧困殘疾人家庭建起了新房;配合教育局不斷增進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的機會。投入153.1萬元,資助680名義務殘疾少年兒童入學和232名殘疾大學新生、貧困殘疾人子女大學新生圓了大學夢;與衛計局開展了殘疾人精準康復行動,依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37600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協調扶貧辦、農業局每年幫扶1650名貧困殘疾人發展產業項目,為其實現增收愿望;與財政局共建了輔具適配服務網。將“統購統配”輔具配發方式變革為個性化適配、貨幣化補貼模式。建立咸陽市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目錄,補貼品種達6大類77個品種,實現了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的個性化、精準化。采取“入村入戶、逐一評估”方式,為1243名貧困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1286例,為1520名重度貧困殘疾人適配護理床等輔具9108件,為7600名貧困殘疾人補貼適配輔具11200余件。與財政局共同邀請第三方,對全市提供托養服務的機構進行質量評價,從服務流程、內容、標準、場所等方面進行規范,最終確定合格機構18個。每年為1900多名精神、智力和重度殘疾人提供寄宿制、日間照料和居家托養服務。
強化考核 助推惠殘政策落實
殘疾人證是殘疾人享受各項政策的首要依據。針對殘疾人行動不便、有畏難情緒等情況,市殘聯積極聯合衛計部門為貧困戶提供上門辦理殘疾人證的服務,使他們足不出戶就能拿到殘疾人證。共為1326名貧困殘疾人提供上門辦證服務2548次,受到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屬的充分肯定。同時,市殘聯積極作為,主動擔當,強化考核,確保貧困殘疾人享受扶貧政策無死角。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定地點”的“三不”考核方式,連續三個季度對全市11個縣市的883戶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進行入戶走訪,就持證、兩項補貼、健康扶貧、就業培訓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并將結果全市通報,有力推動了惠殘政策的落實。為規范殘疾人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市殘聯制定了《咸陽市殘聯項目資金管理監督辦法》,從資金來源、使用范圍、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及責任追究五個方面,對項目資金落實和管理進行明確規定,對實施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增強了項目的透明度、提升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使資金最大限度地惠及廣大殘疾人。
我市蔬菜制品出口創歷史新高
易煉紅:兜底線 破難題 抓提升 多措并舉保民生
趙建平在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劉小濤在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機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實學實干實效 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黃漢標到羅定市郁南縣調研時強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砥礪奮進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黃花機場免費停車時間增至30分鐘
文明城市回應美好生活向往
張公山社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桃源理公港鎮“愛心群”捐資助力十中學子
蕪湖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排名第五
中科院長春分院與泉林生態農業公司開展對接洽談
考生及家長注意 微信也能查高考分數啦
奉節輪椅繡娘的“非凡”非遺夢:路過寒冬 終遇暖陽
村里有了“交通安全圖書角”
改革開放知識競賽下月舉行復賽決賽
前三季度蕪湖CPI上漲1.2%
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發展模式 推動鄉村振興
大風藍色預警
宿州市促進“六穩”政策措施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