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17日消息(記者鐘元韜 通訊員劉偉 攝影報道)海口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委會上坡詠園村的精準扶貧戶陳朝敏經過政府一年多的幫扶不但已經脫貧,還成為了村里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仁里村委會云庵村的林聲明在2016年被列為精準扶貧戶,在政府的幫扶下,不但積累了豐富種植絲瓜的經驗,還能把種養殖業結合發展,既節省了種植成本,又能種植出優質絲瓜。陳朝敏和林聲明不久前都被授予“田教授”稱號,時常為仁里村委會其他貧困戶傳授種養殖技術,帶動其他困難群眾一同致富。
精準扶貧戶脫貧華麗轉身變養蜂能手
據了解,陳朝敏一家6口人,家里4個孩子都在上學,學費和生活費成為了家里的主要負擔,一直以來,妻子身體不好,全家依靠他一人打零工維持生活。2016年,被列入精準扶貧戶后,在政府的幫扶下,陳朝敏開始發展養羊、養牛、養雞產業,為了不辜負幫扶干部們的期望,他決心要把產業做好。
陳朝敏(右一)向其他貧困戶傳授養蜂技術。
“有一次,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學過一些養蜂技術,可以試一試發展養蜂產業。”陳朝敏想到此,便立即行動,到山上捕捉了一些野蜂開始養殖,沒想到,越養越得心應手,產出的蜂蜜親戚朋友爭相購買。就在不久前,售出的一批蜂蜜收益了3000多元。7月16日下午,仁里村委會的幾戶貧困戶來到陳朝敏家中討教養蜂經驗。“陳哥,養蜂投入大嗎?”貧困戶鐘茱莘邊觀察著蜜蜂,邊提出疑問。“養蜂是一個很好的產業,不需要多大投入,不像養豬牛羊那樣要建圈舍。”陳朝敏笑著說,不僅如此,養蜂還不需要什么體力,男女老少都可以做。“對養蜂來說,最重要的季節是春季,春季蜜蜂管理要注意加強保暖,還要提防蛤蟆、青蛙來捕食蜜蜂。”看著自己精心養殖的蜜蜂,陳朝敏成就感滿滿,對于其他貧困戶提的問題,他都耐心回答。
看著“田教授”陳朝敏與大家聊得熱火朝天,新坡鎮扶貧辦工作人員陳學強感到欣慰,他說:“‘田教授’聘任的初衷,就是要增強貧困戶勤勞致富的信心,引導他們幫助其他貧困戶,現在看來,已經起到了效果。”
種養殖業結合發展 “田教授”慷慨分享種植技術
林聲明的家庭情況與陳朝敏一家相似,政府在他列為精準扶貧戶后,對他進行醫療、教育、產業等幫扶。一開始政府給了他12頭羊,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他的飼養規模擴大到30多頭。去年春節前靠售賣羊肉掙了近萬元,在養羊的同時,他還積極種植瓜菜,把種植和養殖業結合發展,林聲明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我最拿手的就是種絲瓜,用養羊的羊糞和花生渣按照一定的配比來施肥,絲瓜長得特別好。”林聲明說,想要種好絲瓜不僅要合理施肥,還要勤觀察有無蟲害。分享起自己的種瓜經驗他滔滔不絕,聊到如何防治蟲害,林聲明的話匣子又打開了。“有一種長條形白色的蟲子,我們俗稱血蟲,對絲瓜傷害很大,如果不及時殺滅會殃及整片瓜田,這種蟲子爬過的葉片上會留下痕跡,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林聲明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他第一次種植絲瓜時因沒有經驗,整片瓜田葉子枯黃,根部腐爛,沒有收成,但他還是鼓起信心繼續向有經驗的種植戶請教,積極參加電視夜校學習種植技術。“我11月種苦瓜,5月到7月種絲瓜和其他葉菜,用羊糞施肥節省了購買化肥的錢,而且農家肥種出來的瓜菜品質高,不愁銷路。”林聲明說,政府授予了他“田教授”稱號,他就要無私地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其他人少走彎路,帶動大家一起脫貧。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區群眾參觀特色夜市 美食+文化消費體驗獲贊
海口龍華區學習環保會議精神 全面鞏固生態安全屏障
海口龍華區校企業聯合向貧困戶提供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
“打工不如當老板” 海口龍華區扶貧戶辭掉工作搞養殖
海口龍華區拆除違法建筑12宗 建筑面積逾2萬平方米?
陶廟中心校來了一位世界冠軍
人變美了護照卻辦不了 永嘉每年200人因整形被“攔”下
漳浦大南坂一退休夫婦捐款20萬元設立教育基金會
科學育兒你我攜手
中國(合肥)互聯網大會本月24日召開
海口龍華區精準扶貧戶變養蜂能手 帶領鄉親共同脫貧
黨員干部旁聽案件庭審警示教育活動在港南區舉辦
洋湖街道藍天保障性住房項目(洋湖和園)二期第四批分房工作圓滿完成
秀英區向貧困家庭學生雪中送炭
首屆“健康湖南”全民運動會(桑植站)海選賽全面開賽
世界技能大賽四川選拔賽在蓉啟動
鹽田區開展安全生產十大專項整治行動 實現督導督查全覆蓋
安鄉五一中學黨支部開展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盂縣這個村來了一群特別的人
電影《十八洞村》曾都巡映受歡迎
晚匯|大學教授一輩子被老婆和女兒"控制",用錢要申報、外出被跟蹤
感染性疾病進入春季多發期 應注重預防
新時代領導干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
東方衛視直播婺源瑤灣美食習俗“貼秋膘”
號外!2018廣東茶葉產業大會下周在清遠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