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 董瑞豐)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第14屆公眾科學日將于19日至20日在全國120個院屬單位舉辦,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園、天文臺站、博物館、野外臺站、大科學裝置等屆時將向社會公眾開放,2000多名科學家將與社會公眾現場互動。
本次活動中,中科院各院屬單位將開展系列主題科普活動。聲學研究所將開放奇妙的“聲音博物館”,展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水下傳聲技術;武漢植物園策劃水生植物技能比拼大賽,現場展示400余種活體植物科學秀;計算技術研究所設置超級計算機模擬體驗,策劃了人工智能慧眼系列展出、組織觀眾自主編程并完成對抗游戲、好萊塢特效體驗和3d體驗活動。
高能所將開放正負電子對撞機和中國散裂中子源兩大“科學重器”的參觀并現場設置互動實驗觀測宇宙射線;國家天文臺開放亞洲最大的光學天文基地;地質地球所開放離子探針、納米離子探針、稀有氣體同位素等實驗室,開放隕石參觀體驗等。
同時,北京分院將于5月20日至6月30日舉辦北京分院首屆“科學傳播月”活動,組織開展科普創新大賽、科普志愿行、科普秀、科普講座等。此外,本屆公眾科學日還將舉辦系列專題科普活動,并開展“線上公眾科學日”活動。
中科院的科普工作都干些什么呢?中科院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介紹,集中體現在兩大計劃:一是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也就是把科研成果、科研能力轉化為科普資源;二是“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將開發出來的科普資源、科普產品服務于國民科學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
細雨送涼6月來 南海夏季風“遲到”防范旱澇急轉
寧遠冷水鎮召開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
“聚焦觀山湖”“頌贊觀山湖” 文藝作品征集活動截稿
江安醫保局:“互聯網+”云監管提高監管效能
牡丹晚報“菏澤口述史”開篇之作引強烈反響
一大批科研場所向公眾開放 中科院第14屆公眾科學日將拉開帷幕
德州18個社區上榜第二批省級四型就業社區名單
“2018楚商襄陽行”第一邀商組赴江蘇、上海等地——用真情和魅力打動楚商
江南大道將建千公頃濱江景觀帶
龍文:產業轉型助力美麗鄉村蛻變
全市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暨國土調查工作會議召開
蒸湘區召開行業扶貧暨農村危房改造推進會
平遠培訓400多名人民調解員
熱熱熱!周三最高氣溫飆至34℃
江蘇航院首期無人機駕駛員培訓班正式開班
湖北五峰:茶鄉生態美
張國偉在河南科技學院調研時強調: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讓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我市啟動“環境執法百日整治行動” 打響冬季藍天保衛戰
一批新規將施行建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南京都市圈新媒體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