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文化館年會在馬鞍山市舉行,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4000多位文化界精英參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文化館行業盛會,該年會之所以“花落”馬鞍山,與該市今年著力建設文化強市、構建“公共文化服務名城”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馬鞍山市是中部地區首個全國文明城市,也是全省首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地區。近年來,馬鞍山市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為目標,實施廣覆蓋、高效能、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文化惠民。該市啟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提質增效工程,先后投入30多億元資金,建成標準規范、設施一流、布局合理的科技館、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體育會展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場館,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同時,該市76所大中小學校文體場館對公眾開放,提高了公共資源利用率。目前,馬鞍山市已經構筑了主城區10分鐘、縣級城區和中心鎮15分鐘、一般村鎮20分鐘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圈。
“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靈魂。馬鞍山市堅持群眾唱主角,繁榮發展群眾文化,培育出江南之花、周末大舞臺等20多個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不僅如此,馬鞍山市力推原創文化產品,繁榮藝術創作,推出了《鳳鳴宏村》《李白》等多個文藝精品。今年初,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大型民族舞劇《李白》,于11月份首演,并在電視直播、網絡傳播,獲得觀眾高度認可。 “這是我看過的掌聲時間最長、次數最多、中途離場人數最少的節目。既提高了大家文化品位,也體現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該市某中學語文老師史玉婷告訴記者。
今年9月,馬鞍山市繼全國首個數字文化館之后,又一新型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臺——“文旅馬鞍山”運行。該市還開通了“馬鞍山文化e點通”“詩歌之城”“智慧旅游”官微平臺,拓展“指尖上的文化微服務”,并依托互聯網打通實體館、pc、手機、電視、觸摸屏等5個通道。通過構建多渠道“互聯網+文化服務”模式,馬鞍山市實現了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預約式服務,滿足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綜合性需求。(記者 賈克帥)
四隆集團打造“商圈黨建”新模式
周旭:優化創新生態 激發善治活力
區委召開書記專題會 要求以巡察新成效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劉和生就《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征求市政協意見
新政助企“快跑”安吉一季度為企業減負逾8億元
馬鞍山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名城
連云港市前4個月查處1000多臺超限超載貨車
鷹潭街頭首次掛出6位號碼車牌的汽車
劉中漢徐雄會見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
記者回訪:金粵雅居房產證仍未有 業主走法律程序
先在賓館耍橫,后否認吸毒 男子被要求做檢測時慫了
給孩子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欽州歐飽飽2018秋季新品模特大賽報名啦!
重慶演出院線的轉身路徑
出境旅游熱節后辦證忙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遺存展在大連展出
金鄉農商銀行營業部:送金融知識上門獲點贊
我市召開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工作推進會
大菜花盛開 助力柑橘園
貴陽力爭三年內實現項目批準實施信息全面開放
細雨送涼6月來 南海夏季風“遲到”防范旱澇急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