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自2013年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民生工程以來,共投入資金11.6億元,完成了41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和23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堅持建管并重,不斷加大美麗鄉村(鎮)建后管護力度,確保美麗鄉村(鎮)長治久美。
一是衛生保潔專業化。通過公開招標,引入社會資本,利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垃圾清掃、收集、轉運服務市場化、專業化。在全區美麗鄉村中心村和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優先配備保潔員和垃圾收集轉運設備。保潔員實行劃片包干,明確責任。建立區、鄉鎮、村三級考核機制,加強對美麗鄉村(鎮)衛生保潔工作的管理,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二是政策宣傳常態化。各美麗鄉村中心村成立村級公共設施管護領導小組,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黨員大會、刷寫墻體標語等形式,宣傳美麗鄉村建設民生工程的重大意義,號召群眾自覺做愛護公共設施的模范。成立以鄉賢五老人員組成的公共設施管護義務宣傳隊,上門入戶做好政策宣傳,及時制止破壞公共設施行為。開展“星級文明戶”“衛生清潔家庭”等評選活動,做到學有榜樣,干有動力,讓群眾牢固樹立“公共設施為我服務,我愛公共設施”的意識。
三是設施管護精細化。為確保公共廁所、文化活動廣場、健身器材、柵欄、路燈、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正常運行,該區借鑒外地經驗,針對每項公共設施制定相應的管護制度,由鄉鎮公開招聘管護人員,簽訂管護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鄉鎮制定考核評分細則,建立量化考核制度,依據每月考核結果發放管護人員工資。
四是資金管理規范化。建立管護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管護資金由區、鄉鎮兩級負擔。區財政每年為每個中心村和鄉鎮駐地建成區分別撥付管護資金5萬元,不足部分由鄉鎮承擔,當年結余部分轉為下年度繼續使用。規定管護人員只領取工資,公共設施損壞更換及水電費用實行鄉鎮報賬制。鄉鎮、村各明確一名責任人,負責各項維修費用的審核。定期組織開展管護資金使用情況檢查,發現截留、挪用管護資金等行為,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五是責任落實層級化。鄉鎮政府作為管護主體,成立管護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管護人員的監管考核和公共設施運行情況的巡查督查。各中心村和鄉鎮駐地建成區所在地村書記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做好日常監管,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鄉鎮和管護人員。區美麗辦不定期開展督查,對管護效果好、公共設施正常運行的,予以通報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管護效果差、公共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予以通報批評,核減管護費用,責成有關鄉鎮、村限期整改到位。(吳繼忠)
海口法官夜襲“老賴” 父親替兒還1300元欠款
民間增殖放流活動舉行
北票市搭建平臺助力涉農人才發揮作用
(身邊的能干人)陳蘭秀:20年的“逐路”之旅
建平縣牽手南京農大推進炭基生態農業發展
埇橋區“五化”并舉 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嶗山一居民不聽勸 牛哄哄開車闖進太清廣場 車被暫扣
蚌埠市交通質監局召開2018年度工作謀劃推進會
手機變“天府通卡” 公交地鐵隨便刷
“洛陽貧困學子陳玉婷”后續報道:愛心力量匯聚,玉婷的學費有著落了
王立偉督導調研城南工業主題公園項目建設
防控登革熱 蚊蟲監測入村
桃花文化節在昆明市郊野公園啟幕 賞“十里桃林”正當時
焦作市教育局考察團到我市職教中心考察交流
安鄉縣安全鄉中心小學:開展迎國慶詩歌朗誦會
加強路面執法力度 嚴厲打擊黃標車違法上路
杭城一所學校的義賣會上,校長把自己“賣”了
周末酒駕夜查行動持續開展
著力打造鄂渝區域合作新高地利川“走西口”融入成渝經濟圈
高區新投入使用9座環保公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