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化州市按照“強農穩市”的發展戰略,立足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支柱體系”建設,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規模發展、龍頭帶動、科技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新突破。一是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均衡供給。積極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行基地化大規模生產,形成優勢特色產業帶,帶動發展了化橘紅、糧油、蔬菜、蠶桑、甘蔗等各類農業產業359.3萬畝種植基地,有力地提高了特色農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二是農業區域特色明顯。初步建成了楊梅下郭麗崗羅非魚產業帶、良光笪橋甘蔗產業帶、平定那務中垌化橘紅產業帶、中垌油茶產業帶等“十大”林果產業帶,帶動全市農業全產業鏈整體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三是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向好。三年來共投入初加工設施建設財政補助資金188.5萬元,建設儲藏冷庫6座,增加儲藏、保鮮能力10萬噸。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突出龍頭企業培育,引導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化配置,積極推廣“公司+基地+種苗+技術+收購”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五是休閑農業蓬勃發展。先后打造了“草莓+油菜花”基地、化橘紅賞花基地、格桑花基地、鄉村旅舍、桑基田園旅游園區、茶園等農業觀光旅游景點,形成了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實現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建設新突破。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近兩年該市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26個,建設規模18.57萬畝,項目總投資3.34億元。二是農機裝備建設繼續加強。2017年,該市爭取落實了國家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財政資金311.82萬元,購置補貼機具1960臺(套),受益農戶1530戶。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0.8%,增長2.39%;農機深松整地已完成作業面積1萬畝。三是科技支撐能力穩步提升。以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為載體,圍繞選定的主導產業,推廣示范蕃茄、玉豆、豆角、苦瓜、玉米、水稻、花生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節水灌溉及肥水一體化等10多項主推新技術。
實現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新突破。一是規模經營穩步推進。以開展農村土地經營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全市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8.045萬畝。二是農業信息化加快發展。制定《化州市2016年信息進入戶工作實施方案》,不斷完善網站、微信等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省級惠農信息社3間、省級電商體驗館1間,加快信息進村入戶。三是農產品品牌建設力度加大。依托糧油、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南藥等名特優新農產品,以“現代農業+互聯網”的形式,開展網上銷售,打造農產品品牌交易平臺和品牌產品。建成有效期內的無公害農產品137個,綠色食品59個,有機食品4個,“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3個,省級名牌產品(農業類)11個,著名商標3個,地理標志產品1個,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庫區域品牌3個、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庫經營品牌10個。
記者 文華春 通訊員 黎貴 曾國榮
感恩回報社會 身后遺體捐獻
滁州志愿者與市民攜手參與環境整治
故城縣斷交公告(機德線大修工程施工)
我市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實行季節性價格
來泰掛職干部 新春座談會召開
化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三大突破
黃超博士:“全能神”是冒用基督教發展起來的邪教
【綠園區】召開區級領導包保項目調度會
我市舉行“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誦讀比賽
還不入梅? 今年入梅或將在端午節后
上海雜技團獲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比賽“金小丑”獎
慶嶺鄉:實用技術培訓 助推脫貧攻堅
全國促進民間投資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我市繼續召開 郝雅風等出席
電動車火災猛于虎,這樣防范是關鍵……
6名院士集中出席 10個政產學研項目現場簽約
不銹鋼基料搬遷改造項目(二期)擬選址九原區
擴散丨昨起可打印準考證!本周末教師資格面試就要來了
專家走基層 “雙創”服務匯
【關注】注意!這些食品抽檢不合格~
誦讀《梁家河》 領悟“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