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房“怡本樓”歷經近百年,已成危房。通訊員 林志杰 攝
僑房“文確樓”保護后被設為陳列館。 通訊員 林志杰 攝
(海西晨報記者宗琴通訊員林小芬)穿行于集美的尋常巷陌時,一些古樸清幽、頗具歷史感的老僑房總會不經意間映入眼簾。千百年來,它們如珍珠般灑落在集美大地,歷經歲月、沐風櫛雨。它們不僅鐫刻著數代華僑在海外艱辛創業的歷程,也蘊含著豐富的建筑藝術和文化內涵。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一些百年僑房成了危房,如97歲的“怡本樓”多處損壞難以居住,這座曾住過集美學校教師、地下黨、解放軍部隊的百年老宅面臨危機———是拆除還是修繕?日后如何保護?
百年老宅成為危房
集美潯江社區尚南路68號,一棟坐北朝南的老洋房格外醒目。與周邊的現代化房屋不同的是,這座老宅已經97歲了,見證了四代人的成長。
這棟兩層灰白墻歐式風格洋樓總建筑面積為280平方米,正廳和兩側翼樓成“凹”字形。一廳四房對稱布局,兩側翼樓為五邊形單間,樓頂前部及翼樓頂部為露臺,后部為中間橫向、兩側縱向的“工”字形兩坡嘉庚瓦屋面。外觀雖然素雅,但細部裝飾精致多樣,雖雕花破損,仍透露出一股精致典雅的氣息。
據居住于此的業主陳亞良介紹,該樓由他的伯伯———旅居泰國的華僑陳維雄于1921年建成。該樓建成后,陳亞良的父親陳怡本及家人居住于此,鄉親們親切地稱該樓為“怡本樓”。
陳亞良在這里生活了64年,從未離開過。“這種老房子現在住起來很不方便了。早期建設時,廚房沒有設置排水、排污系統,也沒有衛生間和浴室。”陳亞良介紹,房屋內墻體剝落,早已破損不堪,日前由房屋安全鑒定機構檢測鑒定為危房,家人商量或要拆除重建。
承擔不起修繕費用
“這幢房子不僅承載了我們的成長和記憶,還見證了集美的歷史發展。”陳亞良說,宅院原本的墻面是跨過尚南路的,陳嘉庚先生建設集美學村時,在他的建議下,父親把院墻內縮,讓出了一條道路。
這棟僑樓曾無償供給集美學校的老師、集美醫院的醫生居住。1949年之前,共產黨的地下活動曾在這里開展,解放軍部隊也曾住在此處。如今,每年的7月1日,還有當年的老黨員來此追憶往事。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的墻體多處脫落,屋頂、門窗都有裂縫。“頂樓的屋頂被風掀開了,只要下雨,屋頂、門窗都會漏水。”陳亞良說,在這里住了一輩子,承載著太多的回憶,將房子拆了特別舍不得,“但是房屋修繕的費用比新建一棟樓還要高,我們實在無力承擔”。
文確樓模式可借鑒
在集美眾多僑房中,“文確樓”的保護利用是成功案例之一:集美區將文確樓修舊如舊,改造成“陳文確、陳六使陳列館”,展示陳文確、陳六使的生平事跡,并用于接待歸來的華僑后裔。
記者從集美街道了解到,對于“怡本樓”的問題,集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振能得知此事后,多次與業主商量,建議政府出資補助進行修繕,宅子主人將宅子部分租賃給街道,作為閩南文化、華僑文化的展示場所。陳亞良表示,如果政府給予補助,將同家人商量后續居住或租賃方案,目前雙方正在交涉中。
延伸閱讀
老宅保護工作
面臨尷尬局面
僑房是僑鄉集美的歷史文化遺產、標志性建筑。昨日,記者走訪了集美的幾處僑房后發現,像“怡本樓”這樣面臨危機的百年老宅還有很多。
被集美人稱為大社僑樓之王的“引玉樓”,建于1929年,總面積達1204平方米。然而,這座三層高的典型紅磚樓因無人居住和產權問題,荒廢多時。昔日的榮光在歲月的沉淀中,逐漸失去光彩。
據集美街道辦事處文化旅游辦公室主任薛兆鐮介紹,近幾年,集美區大力推進僑房保護工作,然而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古建筑保護難,原因何在?據集美街道介紹,產權不清晰是保護僑房時面臨的最大困境。老宅時間久,歷經的主人多,關系復雜,在產權不清晰的情況下,政府缺乏相關政策,難以介入;其次,房屋主人對古建筑缺乏歷史價值認知,保護意識薄弱。
目前,集美區啟動了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將全面普查全區的特色歷史風貌建筑,同時發起保護歷史風貌建筑、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倡議。
讓老宅子“活”起來
一個城市的古建筑見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如今還在僑宅中居住者,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們面臨著“修繕老宅缺資金、經營老宅缺能力、轉讓老宅缺政策”的尷尬局面。
近年來,集美街道先后實施大社藝術家部落培育工程和大社文創旅游街區建設項目,并以此為契機強力推進古厝修繕保護,實施文化創意開發,發起保護歷史風貌建筑、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倡議。
在老宅保護中,修復只是基礎層面,如果修好后仍然將之封存,那么經年累月之后,老宅將難以避免地重返頹敗。只有讓宅子“活起來”,才能與時俱進。如何在保護中注意“度”,是個值得深思的話題:既要讓老房子“活起來”,又要避免過度開發,失去老宅原本味道。
老房子,既是歷史見證者,也是人們內心深處對家園的依戀。保護老房子,讓鄉愁得以寄托。(記者宗琴)
消防安全:莫讓星星之火燎原
25歲女環衛工努力奮斗收獲她的幸福
警方追回他們多年前被騙的錢 “2012709集資詐騙案”受害人領取部分損失
甘肅警方破獲一起"微信賣茶葉"網絡詐騙案
省人大代表江門代表團調研我市醫聯體建設工作
百年僑房成危房誰能妙手回春 相關部門建議政府出資修繕
南通市來我市調研駕培管理工作
推進智慧旅游功能便利化 海口市旅游委榮獲優質旅游服務獎
大媽花30萬“打賞”男主播 街頭揪住對方要求退還
在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建設新時代美麗臺州大會上的講話陳 奕 君 (2018年4月28日)
鹽城市青年書畫家 創作書畫慰問增援壽光消防官兵
【紅十字會】開展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
交警變“澆警”,暴雨顯真情
湘潭市50余名音樂美術教師同臺競技
胡忠雄:科學研判調度 統籌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沭陽一村民創作兩萬字淮海鑼鼓詞《偉大歷程》
凌云主持召開市政府黨組擴大會議
邵陽電網春節運行平穩 電力供應充足
全省首個社區急救培訓基地落戶馬鞍山
漣源市安排部署市直單位開展環境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