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印象,映照著歲月臉龐的那些過往,折射著城市步伐的前進縮影
????40年前,他們的童年,一幅濃縮的城市生活圖
????童年,人生最美好的開始。
????每逢兒童節,我們總能勾起記憶深處那段最柔軟,也是最五彩繽紛的回憶。
????于是,我們會在朋友圈里看到各式各樣的童年回憶:操場邊的秋千,嘴邊的零食,眼中的漫畫,腳下的皮筋,手里的彈珠,還有偷摸藏在書桌里的游戲機……
????不同時代的童年印象,也鐫刻著各自鮮明的時代特征。都說五十知天命,這也是人生中一個大的轉折,因此,我們將時間的相冊翻回到40年前,請6位年齡相仿的讀者向記者回憶起他們當時的童年時光。
????那些看似模糊而實則清晰的童年印象,映照著歲月臉龐的那些過往。它們,是我們這座城市前進腳印的道道縮影。
????明天,又到兒童節,一起來跟著讀者的回憶,把心中的珍藏化為一次幸福的流淌吧。 馬靜
????童年·居
????早上四五點打井水、端著飯碗串門、晚上搬了長凳納涼、吹牛……
????30平方米的房子,塞了6口人
????講述人:吳小蕓
????年齡:49歲
????我出生在外婆家,那是兒童醫院旁邊石灰弄里一個30平方米左右的小蝸居。包括外婆和小舅,還有我家四口人在內,這個小房子里常住了六口人。
????我爸爸在上海長大,工作時正好趕上上山下鄉的年代,上世紀60年代就從上海來到了常州工作,當時還沒有單位福利分房。他和我媽結婚后,就一直住在外婆家,我和我的姐姐,都出生在那里。
????外婆是個裁縫,能干得很,她將所有人都“塞”進了那間三進的小屋子。她在前廳隔了個閣樓,下面除了擺著燒飯用的爐子,還得擱下她剪裁用的桌子和縫紉機,當然還有她的小床;至于小舅,就住在閣樓上。穿過前廳,中間是個1米見方的天井。里屋原本是廚房和吃飯的地方,當年為了給我爸媽騰出地方,外婆把里屋的灶頭拆掉,擱了張大床,姐姐和我陸續出生后,和爸媽擠在那張大床上住了好幾年?,F在回想起來,幾乎難以想象,當年那么逼仄的地方,怎么能“塞”進這么多人。
那時候,很少有人家能裝得起自來水(圖片來自網絡)????除了房子小,設施也遠不如現在便利。40年前,即便是城鎮人家,也只有條件好的才裝得起自來水。絕大部分居民需要早上四五點就跑到街角的水井去打生活用水,那個時間的井水最為清澈。那也是一天最熱鬧的開始,各家的女人們會陸續圍在井邊洗菜、洗衣服,順便嘮嘮家長里短,早起的皮孩子們就在井邊嬉戲打鬧,偶爾還能聽到大人們的呵斥。街上時不時還能看到急匆匆拎著馬桶或痰盂,去公廁里倒的鄰居。
????到了晚上,端著晚飯串門是一種習慣,這家阿姨燒了好菜往你碗里夾一筷子,那家燒了湯叫你嘗一口。待到夏日的夜晚,家家戶戶還取著長凳、門板,往門口一坐,納涼、吹牛、看星星。每逢三伏天,屋里熱得像烘箱,爸媽會用井水往家里的地上都澆個遍,等到屋里溫度降下來了,我和姐姐才戀戀不舍地隨著大人回屋休息。我八九歲的年紀,我爸淘回來一個10來寸的二手電視機,簡直轟動整個弄堂,幾乎家家戶戶吃過晚飯都要端著小板凳來我家看電視的,那個熱鬧勁,感覺就像在過節。
????12歲那年,爸爸申請到了單位的分房,我們一家四口也搬到了機械新村50平方米左右的新居,不過石灰弄里那個充滿著煙火氣的市井人家的場景,卻依然鐫刻在我的腦子里。 馬靜
????童年·味
????紅燒肉百葉結、南大街的小餛飩、和粽子一起燒的雞蛋……還有——
????咸鴨蛋:掛胸前,想吃的時候挖一口
????講述人:袁健
????年齡:49歲
????我出生在常州,雖然很小就和父母一起去了山東,但從我記事起,每年的寒暑假和逢年過節都會回來,一年里也有半年是在常州度過,童年幾乎所有歡樂和美好的記憶都留在了常州。
????特別是對于美食,常州一直都是我心系的地方。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
????時光回到40年前,那個時候不像現在,物質條件這么好,每餐都可以吃到魚蝦,就連肉都是一個禮拜才能吃上個一次,但許多看似很普通的食物,卻成為了我童年難忘的回憶。
????紅燒肉百葉結,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第一次吃到百葉結,那甜甜軟軟香味撲鼻的感覺就把我迷住了,因為在山東并沒有百葉結這種東西,所以每年在常州的半年時間里,我總纏著我的阿姨燒,總還是覺得吃不夠。
????百葉結燒肉雖然好吃,但物質條件有限,也最多只能一兩個禮拜吃個一次。不過,有一個美食,我和我幾個弟兄可是天天要吃的,那就是南大街邊手推車上的小餛飩。
????具體多少錢一碗我已經不太記得了,我們著了魔似的天天要去用搪瓷盆裝上滿滿一碗,那熱氣騰騰的小餛飩上飄著幾朵蔥花,香味撲鼻而來。雖然那薄薄的皮里只有一點點的肉星,但最后我們總是吃得連一點湯汁都不會剩下。
????說到童年的味道,自然少不了蛋。在當時計劃經濟的年代,每戶人家的雞蛋并不多,吃到鴨蛋就更少了。
????最讓我魂牽夢繞的雞蛋是和粽子一起燒的那種,從煮粽子的鍋里一起撈出來,飄著淡淡的粽葉的香味,那是一種特別的存在。我們幾個兄弟在吃粽子蛋的時候,還會先“斗”雞蛋,看誰選的雞蛋更硬,贏的那個蛋吃起來就更香了。
????至于咸鴨蛋,那可是比雞蛋更加稀有的存在。那時候到了端午節前后,家里總會買一些咸鴨蛋,家人總會給我一個咸鴨蛋,先敲開一個口,然后用網兜兜住,掛在我脖子上,再給我一個小勺,想吃的時候就挖一口吃。把咸鴨蛋當做零食,在那時候是很奢侈的事情。我記得那時候這個咸鴨蛋,我一般可以吃一個禮拜,是真的舍不得吃啊。我當時就覺得,這掛在胸前的咸鴨蛋,是當時最可口的美味,沒有之一。
????后來上了中學后,回常州的次數越來越少,不過這些美食的記憶依然留在我心里。如今,我爸媽退休,我又跟著他們回到常州,還專門開了一家飯店,也是為了找回自己心中常州菜的味道。
????湯怡晨
????童年·行
????4路車,每天上下學都要坐的公交,還有記憶可數的1路、12路、3路,更少不了售票員、月票卡
????“二八杠”:姐姐坐后面,我坐杠子上
????講述人:賈雪文
????年齡:49歲
????我小時候最熟悉的公交線路就是4路車,那是我每天上下學都要坐的一路公交線。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每天清晨與姐姐一起從家走到小營前公交回車場,坐著開往新閘方向的4路車,到機械新村下車,走不多久就會到學校。后來搬了家,但4路車仍舊給我留下了最深的記憶。
????那時候常州的公交線路也不密,總歸就是坐那幾個線路。1路車是我們所謂的“內環線”,經過市里面最熱鬧的地方。12路是從清潭始發開到火車站的,去火車站就是坐12路。還有一條熟悉的公交線路就是3路車,因為去外婆家就是坐3路,是開往花園新村的。
上世紀70年代常州的公交車(照片由常州公交集團提供)?在上世紀80年代的常州,還有這樣的通道車(照片由常州公交集團提供)????我也算是見證著常州公交的發展了。小時候坐公交,后來參加工作了也是在公交公司,還當過公交售票員。說到公交售票,小時候3分錢就能坐公交了,車票分為上、下行,售票員個個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幾個人上車,在哪一站上車,都記得清清楚楚的,那時候有人會故意逃票,但都逃不過售票員的“法眼”。后來自己做了售票員,也是一點都不敢馬虎。對了,那時候還有月票,不過月票是大人才有的東西,媽媽的月票卡,每個月都會換印花紙。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肯定就是去公園玩啊。我記得特別清楚,家里大舅舅的兒子辦喜酒,辦在了聽松樓,我一想到又能去吃喜酒,又能順便玩紅梅公園,那叫一個興奮。在去的公交車上就蹦蹦跳跳,按耐不住。
????要說改革開放初期的“出行”,除了公交,肯定是少不了自行車了。那種二八杠大自行車,那時候有輛自行車的感覺不亞于十來年前有輛轎車的感覺。爸爸的自行車要載我和姐姐兩個人,自行車后座上綁塊木板,那就是姐姐的座椅。而我,是坐在前面杠子上的那個。后來漸漸大了,我也就坐到了后面的木板上。
????也許對于很多人來說,40年前的公交究竟啥樣,早已經變得模糊不清,而對于一直在公交行業工作的我來說,常州公交的每一次變化,都封存在我豐富的記憶中。鄭雨露
三十分鐘趕到兩個小時修復
市國稅局嚴厲打擊虛開發票違法犯罪行為
拖拉機轉彎車速過快 失控撞壞房屋
全市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防控暨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駐水務局紀檢組開展新任科級干部集體廉政談話
請你坐上時光機,一起回看40年前常州人的童年!
涪城區加快推進農村土坯房和農村危房改造
劉有明:大力推動三甲醫院創建 全面提升各項工作水平
北海市本級2017年度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家庭名單公示(第三批)
市領導看望慰問胡晨家人
市編辦參觀漢江監獄進行廉政警示教育
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行紀念建黨97周年慶祝大會
抓實抓細各個環節確保高考平穩有序
王立檢查機場拆遷安置過渡點
不斷開創白云黨建和組織工作新局面
海寧市煙草專賣局強化“五個”工作機制 維護“三節”景區秩序
鳳城市6家企業獲批丹東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市衛計委召開黨建暨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工作會議
“魅力鷹潭?龍虎山”號高鐵在鷹潭首發
扎根三尺講臺 演繹育人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