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我們需要高瞻遠矚、帶頭實干的干部,需要富有眼光、活力、資金、技術的拔尖人才,需要適應政策、積極轉變觀念的新型農民。為報道鄉村振興戰略中典型人物事跡,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本報即日起在《鄉村振興在行動》欄目中增加《人物》子篇。
在上海知名的化妝品公司,坐在寬敞的總裁辦公室里,悠閑地翻看下屬送來的報表,下班后去健身房鍛煉,每年拿著七八十萬元的薪水。
在由一片鹽堿地開發出來的種植基地,滿面塵土地指揮各種建設,在大棚里鉆來鉆去查看黃瓜長勢,一天忙活十幾個小時,收入還是未知數。
看似天壤之別的兩種場景,在張新房身上如此貼合地融為一體。這個滿面黝黑、身材健碩的青年,在外面闖蕩16年之后,辭去待遇優厚的總裁職位,帶著260萬元積蓄和一顆創業雄心,回到了家鄉——濱城區三河湖鎮杜家莊村。
對農業情有獨鐘,隨時留心學習
杜家莊村,是個有著一千多人口的大村,村民一直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生于1981年的張新房,從小就跟隨父母干農活,對土地有著很深的感情。
2000年,張新房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海軍戰士。八年間,他隨軍艦去過十幾個國家,其中就有以色列。
“以色列的農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新房說,“他們的基礎設施按照最高標準建設,種植模式、管理方式也都十分先進,相比而言,國內的農業設施因陋就簡,能用就行,種植模式也是常年不變。”在部隊的第六年,張新房被安排到一個種植園工作,這讓他有了充足的時間學習蔬菜種植。
2008年,張新房從部隊轉業,應聘到青島海信集團干文書,一年后,他就擔任昌樂辦事處總經理。2012年,應一個熟人的邀請,張新房來到上海的一家化妝品公司。
放棄80萬元年薪,追尋“農業夢”
在這家化妝品公司,張新房先是負責市場開拓,第一年他就拓展了6個省,為公司增加了4000多萬元的營業額,第二年他擔任公司總裁。
說起當總裁的收入,張新房并未隱瞞。“我的固定年薪是45萬元,加上5%的提成收入,每年總收入80萬元左右。”雖然工作輕松、待遇優厚,但張新房仍放不下心中的“農業夢”。
“化妝品牌子太多,市場很亂,除非是很知名的大品牌,不然很難有大的發展。”張新房說,“相比之下,農業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2016年,張新房向那位熟人提出了辭職,熟人再三挽留,也沒能留下他。張新房離開之前,每天花十五六個小時,帶著一個接班人“飛來飛去”,跟客戶搞對接,持續了三個月,直到他完全勝任總裁一職。
天時地利人和,萬事開頭“易”
回到老家,張新房看到,村民的種植模式跟他當初離開時沒啥兩樣。對此,他的心情很沉重,他形容說,就像《彎彎的月亮》唱的一樣:“我的心充滿惆悵,不為那彎彎的月亮,只為那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
“從那時起,我心里就憋著一股勁,要為家鄉作點貢獻,讓村民增加收入。”張新房說。
在考察了二三十個農業項目之后,張新房決定聘用壽光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按照壽光的最高標準建設大棚,種植黃瓜。
都說“萬事開頭難”,但對于張新房,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非常順利。首先是三河湖鎮對張新房的回歸非常歡迎,積極協調杜家莊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基地所需土地的流轉。其次,對于土地流轉這種形式,村民的認可度很高,非常配合。再次,除了自己手頭有260萬元的資金,張新房還引來了兩個合伙人一起投資。
2016年5月,張新房成立了玖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5月,開始建設種植基地。
堅持最高標準,追求最高質量
“一期工程占地142畝,建了17個蔬菜大棚。”張新房說。一期共投資560萬元,這里面有張新房的260萬元,還有兩名合伙人投入的300萬元。
這17個大棚,全部按壽光的最高標準建設,也就是第八代大棚技術,設計壽命是20年。不光建設標準高,里面的設備也先進,包括水肥一體系統、智能放風機、電動噴霧器、卷膜機系統、旋耕機等。
對于種植,張新房也追求最高質量。一期工程的地全都是鹽堿地,張新房指揮工人,把上面的30公分土清理掉,再用生物菌發酵技術,把下面的生土改良。
“我們從壽光引進了‘強雌’黃瓜。”張新房說,“這個品種抗鹽堿、好管理、口感好。”種植過程中,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應用防蟲網、粘蟲板防蟲。
壽光現代農業服務中心選派優秀技術員常駐園區,手把手教菜農種黃瓜,中心蔬菜專家、高級農藝師定期到園區培訓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黃瓜去年10月份種植,11月成熟,張新房為它注冊了“玖辰農業”商標,也通過了無公害認證。上市以來,“玖辰”黃瓜保持了良好的銷售勢頭,每斤比普通黃瓜高出2—3角。
“公司+合作社+農戶”,利潤與村民分成
在種植基地的一個大棚里,記者看見一個壯實的中年人正在忙活。他叫楊中華,今年38歲,是杜家莊村村委會副主任。
“我承包了兩個大棚,”楊中華說,“我對象和我的兩個雇工,就能忙過來。”今年2月,楊中華已經分了一次紅,一個棚一萬元,他家分到了兩萬元。而之前,他忙活著30畝地,加上拉磚等,年收入也就三四萬元。
“經營好了,一個棚一年收入6萬多元沒問題。”張新房說,“這是種糧食沒法比的,甚至比一般的打工收入都高。”
成立公司伊始,張新房就確定了“blo”模式,即“建設——租賃——運營”,由玖辰公司投資建設大棚,農戶租賃,技術、銷售、種苗、農資等物品由公司承擔,農戶負責管理和種植。
玖辰公司帶動農戶承包股東方,共同成立蔬菜種植農村合作社,對于利益分配,投資方占30%,農村合作社占30%、農戶承包方40%。也就是說,誰的棚管理到位,黃瓜產量高、質量好,誰的收入就高。
當初,一發動承包,杜家莊村就有50多戶報名,張新房從中選擇了17戶,“都是家庭困難或者殘疾人”。截至目前,這17戶最少的也已經收入2萬多元。
“我的目標是把合作社發展到60戶,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增加收入。”張新房說。
不止是種植戶增加收入,相關的施工隊伍也受益不少。已經建成的17個棚,還有在建的兩個保溫式大拱棚,由杜家莊村47人的施工隊伍建設。
“建棚過程,由壽光的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張新房介紹,“每名工人每月收入5000多元,比原來翻了兩三番。”不僅如此,他們學會了這項技能,以后還可以去別的地方建設大棚。
這47名工人中,有不少原來在外地打工,正是張新房的種植基地的“磁場效應”,把他們吸引了過來。
“粗略估計,通過土地流轉、大棚建設、承包大棚,村民至少增加了100多萬元的收入。”從回來建基地,已經瘦了15斤的張新房,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先把黃瓜種好,再發展休閑農業
問起當初為什么選擇黃瓜這樣比較“普通”的蔬菜,張新房的回答是“好種植、銷量大”,這也是他看了20多本蔬菜種植專業書得出的結論。他的目標,是先把黃瓜種植做大做強,打造三河湖優質黃瓜基地,再發展休閑農業。
張新房介紹,黃瓜根據長度、外觀、口感,可分成一二三類,價格也是由高到低。目前,他的一二類黃瓜銷往東營的中型超市和單位食堂,三類黃瓜銷往濱州的蔬菜批發市場。
為何如此?“因為一二類的黃瓜價格高,濱州市場不接受。而在東營客戶那里,根本不接受三類黃瓜。”張新房說。
對于長遠規劃,張新房設計了三期工程。二期占地400畝,也全部種植黃瓜;三期占地350畝,種植水果,發展休閑農業。
今年3月份,玖辰公司與中科院成功“聯姻”,在三個項目上開展合作:土地改良提升項目,對耕種土地保有成分進行分析并改良,突出區域土壤成分優勢,研發適宜果蔬新品種;提高品質需求項目,進一步提高果蔬生產規模、質量;打造高效農業項目,通過推廣大棚農產品種植技術,逐步提高農業用地的生產效益,不斷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
“5月23日,齊魯證券將在種植基地舉辦授牌儀式。”采訪最后,張新房不緊不慢地說,“玖辰公司屆時將正式上市。”
隨后,經過核實,玖辰公司將是全市第一家在齊魯證券上市的農業企業。借著這個機遇,腳踏家鄉堅實的土地,張新房把夢想變得翠綠和生機勃勃。
年俗守護人
楊軍參加指導埇橋區委常委會“講嚴立”警示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70余名政協女委員“充電”增強履職意識
大鵬新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召開2018年機關食堂管理小組會議
5月10日合肥北二環部分區域停氣
濱州人張新房:不當總裁放棄高薪 回小村建黃瓜大棚做起“新農人”
“一厘米的溫暖”閱讀公益夏令營 愛心起航!
跨四省砸車大盜落網連云港
淄川區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專題研討班舉辦
市紅十字會2018年“博愛一日捐”活動啟動
城管半個月查處75起涉污違規案件
貫徹城管條例 共創整潔家園
關于禁止外省、市老舊機動車轉入的通知
杜集區四大班子領導接受廉政警示教育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傳達學習省市文件精神
六安市皖西中學召開“節能降耗 保衛藍天”主題班會
黑河市發現舊石器時代巖畫
海城紅城大道中移電器電視太坑人了!
拔除“軟釘子” 讓改革創新之路行穩致遠
水墨龍鄉 文旅盛宴——西峽仲景養生小鎮開街迎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