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水色清亮。仲夏六月,洪江市托口庫區宛若明鏡般倒映出綠樹藍天,形成‘一湖清水,三季花香,四季鳥鳴’的良好生態景觀。
誰能想到,這里的水面曾被星羅棋布的網箱所覆蓋,人工投餌放養、庫區周邊畜禽污水嚴重污染庫區水質。如今托口庫區的這一改變,正是緣于洪江市鐵腕推進養殖污染專項治理。
2016 年以來,洪江市委、市政府全面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結合托口庫區“清江湖濕地公園及良好生態湖泊建設”工作要求及飲用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要求,在洪江市沅水、舞水主干流水域開展“退養還湖”“退養還河”環保專項治理工作,重拳整治庫區水質污染,使托口庫區水域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強力推進,擦亮生態底色
洪江市,因水而美,因水而潤。“清江湖”即托口電站庫區,因水庫干流清水江而得名。托口水庫于 2014 年 2 月建成,以環湖公路為界,總面積為 3006.5 公頃,是湖南省最大的水電工程,有“西洞庭”之美譽。
然而建成之初,由于考慮到庫區移民增加收益和緩解移民后扶壓力,該市曾鼓勵庫區移民利用水庫蓄水后發展網箱養殖。致富心切,庫區移民“走水路、奔小康”積極發展網箱養殖、攔網養殖,在托口鎮新田、新塘、羅巖、朗溪等沿湖邊村,總網箱數發展到3203口,面積為624088平方米,攔網46處共211514平方米,主干流500米內規模畜禽養殖場共11戶7795.4平方米,主要從事畜禽水產養殖業282戶,從業人員達500余人。
一段時間以來,網箱養魚成為托口庫區群眾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但由于庫區移民盲目跟風,致使庫區水面網箱泛濫成災,水面網箱星羅棋布,縱橫交錯嚴重影響清江湖航道及汛期托口大壩安全度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保護清江湖水質,從2016年開始,洪江市委市政府把做好托口庫區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確保水庫安全、還民“一庫清水”、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加以對待,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強力推進“退養還湖”工作。對托口庫區、梅子灣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周邊網箱及規模養殖場進行專項整治,要求各養殖戶停止增加網箱和畜禽養殖場,助力“清江湖濕地公園及良好生態湖泊”建設。
圍繞托口庫區養殖污染治理工作,2017年,洪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托口庫區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會議并進行研究部署,下發了《洪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托口水庫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告》。一場聲勢浩大的托口水庫養殖污染治理——“退養還湖”行動在全市上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洪江市堅持“一盤棋”統籌安排,各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發力,由市畜牧水產局牽頭,從環保、海事、林業、移民等部門和托口鎮政府、沅河鎮政府抽調16名工作經驗豐富的精干人員,成立洪江市托口水庫養殖污染治理辦公室,從宣傳發動、制定方案、摸排登記、簽訂協議、獎勵退養、強制拆除等方面進行認真部署。
“水庫取締網箱養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歷史遺留問題根深蒂固,清理取締工作絕不能簡單化!”洪江市畜牧水產局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水庫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平穩有序推進,治污辦按照“統一組織、分步推進、鄉鎮為主、部門配合、整體退出、適當獎勵”的原則,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整治標準和工作時限,做到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確保托口水庫污染治理工作有序推進。
洪江市畜牧水產局負責人告訴筆者,在網箱清理開展前,一些網箱養魚戶不理解、不支持、不擁護,成為開展工作的最大阻力。為此,治污辦工作人員發揚吃苦耐勞精神,節假日不休息,逐戶走訪,摸底登記,逐戶核實,真實掌握養殖戶的意愿訴求。并大力宣傳“退養還湖”的重要意義、工作部署和目標要求,爭取廣大干部群眾、養殖經營戶的支持和理解,最大限度考慮群眾的利益,從而贏得了廣大養殖戶積極配合。
為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業管理,洪江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出臺《洪江市人民政府關于洪江市禽養殖“三區”劃分的通告》,劃定托口庫區養殖生態紅線,設立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即托口水庫庫區周圍500米范圍內禁止畜禽養殖,禁養區內不能建畜禽養殖場,不能飼養畜禽。為確保養殖經營戶利益,出臺《洪江市托口水庫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獎補標準。對在規定期限內主動退出的,給予獎勵。市財政拿出 2600 多萬元資金,為網箱退養戶兌付退養獎勵資金,兌付規模養殖場關停退養資金282萬元。
截至2017年10月,托口庫區網箱和攔網(簡稱“兩網”)已基本拆除,拆除驗收高架網箱、簡易網箱、漂浮網箱 3000 余口、面積達600000 多平方米,拆除關停畜禽規模養殖場11家。目前滯留的少數精養投餌網箱因飼養斑點叉尾魚,養殖戶主動申請要求延期退養,現正在積極銷售進行退養工作。
人放天養,引導轉型升級
托口庫區是洪江市清江湖國家級濕地公園項目申報地,庫區養殖清理整治后,該市要求一切漁業生產的發展規劃必須符合濕地公園項目申報要求,采取“保水養魚”“以魚治水”的水生態魚養殖。
該市通過在水庫中合理放養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來改善水質,促進水庫生態平衡發展,保證水庫水質處于ⅱ類狀態。“之所以選擇在水庫里投放鰱魚、鳙魚,是因為水庫的水質相對干凈,而鰱魚、鳙魚是以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為食的魚種,屬于有機魚,既能有效凈化水質,還能通過捕撈活動增加收入。”洪江市畜牧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加大生態漁業養殖后,托口庫區天然生態魚因外觀光澤明亮、肉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等特點,購買者絡繹不絕,實現了水庫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根據庫區水資源的承載量限定投放魚種量和捕撈量,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 ,每年人工放流投放魚種實行輪捕輪放。
清理網箱養殖和畜禽養殖,必然要打破許多群眾手中的“飯碗”,經營者們今后該如何謀生?為此,洪江市在托口庫區重點發展休閑旅游、精品農業及深加工,積極鼓勵引導庫區養殖戶轉產轉業,通過完善產業扶持、技能培訓等,全面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幫助養殖經營戶想辦法、找出路,讓他們近期不減收,長遠能增收。
新田村的楊國祥原來在托口庫區有20多口網箱,每年養殖收入達10多萬元。庫區養殖污染治理一開始,他就爽快地簽訂了退養協議。他說:“不養魚了我還能干別的事,但水庫退養是一件對環境保護有利的事,一旦環境沒了,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現在,他利用以前掌握的編織手藝,重操舊業,帶領村民動手制作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并推向市場,遠銷浙江、上海等地,產品供不應求,去年產值就達60多萬元。
“原來水庫養魚一年盈利不少,現在轉型種植楊梅,今年實現銷售5萬多斤。”在托口鎮王家坳村,種植大戶李萬思興奮地告訴記者。李萬思曾是水庫養殖經營戶,如今他快速邁出轉型步伐,在村里承包了200多畝山地建起楊梅園,從原來的養殖經營者搖身一變成為楊梅種植大戶,且準備今后拓展生態旅游產業。
“現在鎮里通過發展楊梅、生姜、黃桃、板栗等精品農業和加工業,把養殖業從水里挪到地上,尤其是利用托口楊梅節的平臺,推動楊梅產業健康發展,通過建立鎮電商服務中心,成功將托口楊梅推向全國市場。”據洪江市托口鎮黨委書記黃松柏介紹,目前托口鎮楊梅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量達1萬噸,年產值 1.5 億元,主栽品種有東魁、荸薺梅、炭梅、王子安海、玫瑰紅等,其中東魁楊梅是當家品種,暢銷全國各地,供不應求,楊梅成為托口農民脫貧奔小康的致富之果。
加強監管,建立長效機制
走近托口庫區,在渡口、碼頭都能看到一塊塊“禁止非法捕撈”字樣的警示牌,上面公布了水庫管理責任人及舉報電話。
目前,托口庫區退養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強化退養后水庫監管,徹底消除反彈隱患,洪江市畜牧水產局與托口鎮人民政府加強日常監管及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做到水質監管、水面巡查、防汛、抗旱四位一體,從而提高管理效應,建立了水庫水質保護工作長效機制,確保水庫退養工作落到實處。
為切實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洪江市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了加強漁政管理和漁業資源保護的相關規定,出臺《洪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捕撈行為及取締非法捕撈工具的通告》,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在該市沅水、氵舞水、清江湖等水域范圍內從事電魚、炸魚、毒魚等非法捕撈行動。
同時,加強水庫水源區保護,根據水庫水質管理辦法要求,對水庫水質進行檢測,掌握水庫水質情況,防止私自投餌養殖,影響水庫水質。
在開展退養工作的同時,洪江市委、市政府正在積極籌建清江湖濕地公園規劃及建設工作,加大環境設施投入,清淤植葦、打撈水生植物、修建亭臺樓閣、建設民宿休憩風光帶、城市亮化等工程助推洪江市“清江湖”旅游業發展。
退養還湖,重現一湖清水。洪江市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己任,經過三年來的鐵腕整治,矢志兌現還托口庫區清澈的承諾,一幅“天藍、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開,正在打造一個宜山宜水宜居,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景區。(舒冬霞)
常德12333人社咨詢日活動關注全民參保
靖州法院幫老人要回20年前的借款
天津到雄安規劃建新通道 榮烏高速功能將調整
三元區召開2018夏秋季征兵工作會議
“種”出的脫貧希望—湖北紫玉藍莓科技有限公司扶貧紀實
一泓碧水憑魚躍 ——洪江市托口庫區養殖污染治理紀實
牢記殷殷囑托奮力走在前列
3月份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八 寧波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2018年中考中心城區回城考生3月5日至9日進行報名
強化措施 狠抓落實 實現首季“開門紅”
【實干在湖南】“真金白銀”加速扶持創新
我眼中的“北清”學子
小車撞上護欄兩人被困 懷化消防火速救援
三水首次為直招士官舉行入伍歡送會
1-8月全鎮累計引進工業投資項目20宗
屯 堡:食品監督抽檢全覆蓋
銅陵商標受理窗口啟動運行
190元溫州直飛三亞!機票價格集體“大跳水”
市科協第五次代表大會閉幕
高州水庫,那些年的記憶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