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廈街的天妃宮遺址碑(周建平攝)
陳青丁潔雯
作為2018年寧波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將舉行寧波天妃宮遺址碑揭幕儀式。
碑高2.4米,由青石制成,分為基座、塔身、燈體和燈幢。雕刻有媽祖像,所刻碑文介紹了天妃宮遺址。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原本是北宋福建莆田湄洲嶼的一位普通女子,姓林名默,后來逐步演化成為海上保護神和民間吉神。
包含著海洋精神的媽祖文化傳播之廣、影響之大,舉世罕見。據(jù)悉,全世界有6000多座媽祖廟,分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早在20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授予媽祖“世界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通過了關于“媽祖信俗”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決議。
江海聯(lián)運的寧波,與媽祖文化關系密切,南宋時福建商人即在東渡門外建立“靈慈廟”(天妃宮)。至晚清時,江廈街天妃宮成為寧波城規(guī)模最大的媽祖祭祀及同業(yè)聚會場所。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慶安會館,在歷史上既是舶商航工娛樂聚會的場所,也是祭祀媽祖的殿堂。
一
設立天妃宮遺址碑源于致公黨寧波市委會副主委徐為民的一件議案,他在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天妃宮遺址設立標志碑的建議》。“1996年,為了紀念寧波歷史文化名城公布10周年,寧波誕生了第一批歷史文化遺址碑,位于海曙區(qū)東渡路與江廈街交叉口,歷經(jīng)千年滄桑,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宋、元寧波天妃宮,更是位居榜首。”徐為民說。
自北宋以來,媽祖從一個僻處海隅的地方神祇,經(jīng)歷代封誥擢升,至于舉國共仰、統(tǒng)御四海的“天后”尊位,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百姓生活等領域,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與媽祖“行善救困、舍生取義”的大愛精神密切相關,她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人類真善美的化身。在徐為民看來,作為港口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寧波肩負著傳承、提升包括媽祖信仰在內的歷史使命,“我們今天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先人的遺存、經(jīng)驗和智慧,更重要的還有承前啟后和繼往開來,尤其在當前發(fā)揮媽祖文化作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顯得十分必要和及時。一個留住歷史的城市,必然會被歷史尊重。”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2017年8月10日答復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第645號議案,認為在天妃宮原址重置遺址標志碑的建議,合乎歷史文化遺址保護要求,也體現(xiàn)了寧波對媽祖文化傳承的重視。同時落實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和海曙區(qū)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共同辦理此事。
二
“寧波是最早接納和傳承媽祖信仰的重要地區(qū)之一,天后宮數(shù)量最多的時候有200多座。媽祖信仰起源于福建,但媽祖從民間供奉走向官定航海保護神,與寧波有關,那是源于北宋宣和年間從明州港出發(fā)的一次航海外交活動。”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黃浙蘇是媽祖文化研究專家,她也是慶安會館館長。
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等乘定海(今鎮(zhèn)海)打造的2艘“神舟”和6艘“客舟”,從明州(寧波)出發(fā)奉使高麗。回來時途經(jīng)黃水洋,突遇狂風巨浪,舵折船覆。危急時刻,路允迪等求禱于媽祖,五晝夜后終于順利抵達明州定海。事聞于朝,宋徽宗下詔封林默為“順濟夫人”,賜廟額為“順濟”。“順濟”,即為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招寶山船場建造的一艘萬斛大船的船名。
這是媽祖第一次受到皇帝冊封,從此之后,歷代皇帝對媽祖的褒封逐步升級。4個朝代14個皇帝先后對媽祖敕封了36次,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封號最長達64個字。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御敕媽祖廟春、秋兩季致祭,媽祖信俗被列為國家祭典,與陜西黃帝陵祭典、山東祭孔大典并列為中華三大祭典。由此,媽祖上升為民族的神祇崇拜,媽祖信俗遂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
黃浙蘇說,寧波的媽祖信仰始于北宋晚期,源自在寧波經(jīng)商的福建商幫,鼎盛于清中晚期。寧波首個天妃宮,是南宋時期福建莆田船主沈法詢所造。沈法詢在南海遇險,因為及時祈求媽祖而化險為夷。回到寧波后,他把自己東渡路的住宅捐為廟宇,又增加了部分官地,捐資募眾,由此誕生了浙東地區(qū)第一座媽祖廟(天妃宮)。廟中的媽祖神像,是從莆田湄洲祖廟分爐而來。“天妃宮是當時船員祭祀航海保護神媽祖及鄉(xiāng)人聚會的場所,也是寧波古代海外交通貿易的歷史見證。”
天妃宮于元皇慶元年(1312年)重建,清康熙年間再建,雍正五年(1727年)敕號“天后宮”,規(guī)模逐步擴大,建筑也更為雄偉,甚至成為城中巨觀。19世紀中葉,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和旅行者來到寧波,對天妃宮恢宏壯麗的建筑風采和精美絕倫的雕刻神韻驚嘆不已,德國建筑師斯特·柏石曼還拍下了極為珍貴的照片。1949年,天妃宮毀于戰(zhàn)火。
1982年8月,文物部門對天妃宮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清理出宮門、水池、石橋、正殿、廂房等元明清時期建筑遺跡。
三
黃浙蘇說,元代是媽祖信仰傳播的關鍵時期。慶元港既是我國對日本和高麗貿易的主要港口,又是北洋漕運的重要港口。元代以海漕取代河漕,慶元港正是漕糧北運的出發(fā)港。基于這種特殊的交通地位,寧波的媽祖信仰特別受到重視。也正是在元代,媽祖信仰在海洋漕運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雙重帶動下,傳播到更廣闊的空間。
作為媽祖文化的主要發(fā)展地,寧波舶商、漁民建造天后宮始于明中期,盛于清中晚期。由甬籍北洋舶商(即“北號”)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的甬東天后宮,是規(guī)模最大、最為著名的天后宮,該天后宮又稱“慶安會館”。其南側另有清道光年間甬籍南洋舶商(即“南號”)所建的“安瀾會館”。兩個會館每逢媽祖誕辰等重要日子,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各類地方戲劇奉于戲臺。
慶安會館是中國八大天后宮和七大會館之一,江南現(xiàn)存的兩處融天后宮與會館于一體的古建筑群之一。2001年,慶安會館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寧波段)的重要遺產,慶安會館成為寧波首個世界文化遺產點。
黃浙蘇說,千百年來,媽祖信俗在傳播過程中,與各地的地方特色融合,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除了數(shù)量眾多的媽祖廟宇外,還包括祭祀儀式、建筑碑刻、繪畫等,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與民情風俗等,內容涉及經(jīng)濟、文化、科技、藝術等領域。
慶安會館是浙東近代木結構建筑典范。會館坐東朝西,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中軸線上現(xiàn)存建筑有宮門、儀門、前戲臺、正殿、后戲臺、后殿、左右?guī)俊⒍考案綄儆梅俊14嬗?000余件朱金木雕、200多件磚雕和石雕工藝品,體現(xiàn)了清代浙東地區(qū)“三雕”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
慶安會館還是全國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館,慶安會館每年舉辦媽祖祭祀活動,與福建、臺灣等地開展媽祖文化交流、媽祖文化工藝品創(chuàng)意以及展示活動,推動媽祖文化的弘揚與傳承。5月初,“兩岸媽祖一家親”——媽祖誕辰1058周年祭祀暨甬臺兩地文化交流活動在慶安會館舉行,在傳承媽祖信俗的同時,積極融入和諧社會的共建,繼續(xù)推進文化遺產的“活態(tài)”利用。
文成:聚才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麗水小水門大橋明日啟動路面提升改造 預計8月24日恢復通行
市商務局黨委召開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潮南區(qū)隴田鎮(zhèn)為2000戶貧困戶發(fā)放慰問物資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督查組進駐我市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專項督查
重置寧波天妃宮遺址碑的背后
洪江市科協(xié)黨支部開展“五化”建設
市物價局:元旦節(jié)前夕主要商品市場價格基本保持穩(wěn)定
市食藥監(jiān)局開展對口扶貧調研走訪慰問活動
上海高校多種機制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思政課成大學生喜聞樂見“網(wǎng)紅課”
銅川市機關事務局黨總支切實發(fā)揮黨員責任擔當 深入社區(qū)宣傳“兩會”精神
多方著力切實做好大霧天氣安全保暢工作
仲愷區(qū):審批“并聯(lián)化”效率“大提升”
“最美公路”打造美麗風景線
海口將啟動衛(wèi)生人才培養(yǎng)計劃 力爭建成5-8個重點學科
張君毅到市經(jīng)濟發(fā)展督查指導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工作
中國·開封SOS兒童村收到千里之外的捐贈
淇縣縣委書記王永青對淇縣公安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督察組交辦信訪舉報案達118宗 鎮(zhèn)街全力配合依法打擊違法行為
省煤礦安全攻堅行動第二督查組對我市煤礦安全攻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第二輪專項督查